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机械制图》全部电子教案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课题编号]4-2①[课题名称]绘图工具及其使用基本作图法[教材版本]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用的绘图工具及其用法;2、通过学习与练习,能基本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3、熟练掌握用三角板、圆规等分线段、圆周和作正多边形等基本作图方法。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通过练习,能较熟练使用绘图工具,掌握基本作图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教学重点]三角板、圆规的使用方法;等分圆周和作多边形。[教学难点]图板和丁字尺及三角板的配合使用。[分析学生]1、部分绘图工具,学生在学几何时已会使用,等分线段也容易理解。2、运用常用的绘图工具,从学习一开始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并通过不断练习达到运用自如。3、学习时学生可能会认为简单易学,产生马虎现象。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绘图工具的方法,通过练习熟练地绘制图线。[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演结合、讲练结合、归纳法。[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直尺、图板、丁字尺、曲线板。[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5~10分钟)1、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角度尺寸的标注;倾斜尺寸注法等。2、讲评作业共性问题。3、提问教材P.23思考题4、5题。4、预习提问,集中问题。二、导入新课简述本节课的作用和重要性,导入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绘图离不开工具,今天要介绍绘图工具及其使用,重点放在使用上。绘图速度的快慢、图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采用正确的绘图方法和按正确的工作程序,自如地运用各种绘图工具绘制几何图形。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1、绘图工具及其使用教师讲解并演示常用绘图工具,除实物演示,还应充分运用网络课程演示。穿插学生练习:在小图板上,用丁字尺、一副三角板,画水平线的平行线、垂直线的平行线、与水平线成15°倍数角的各种倾斜线。在教师演示指导下,正确使用圆规画各直径不等的圆和圆弧。2、线段等分法教师讲解并演示用平行线法、分规试分法等分线段。学生穿插进行已知线段5等分、7等分练习。3、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教师讲解并演示用圆规和三角板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穿插练习并让学生板演,随时讲评,纠错改进。4、课堂练习按排学生课堂进行习题集P.7题2-1(1)小题练习。四、小结(5~10分钟)1、熟练使用绘图工具是提高绘图质量和效率的基本保证;2、圆的等分和作多边形在工程制图中应用广泛,能熟练掌握,对提高绘图速度和图面质量十分重要。3、课堂作业讲评,点拨。五、作业1、习题:完成习题集P.7题2-1。2、补充题:试分析平行线法、分规试分法等分线段的优缺点。3、预习:教材P.29-椭圆画法、斜度与锥度;了解作图步骤。[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5)[课题编号]5-2②[课题名称]椭圆的画法、斜度与锥度[教材版本]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椭圆的画法,会用四心圆法(近似画法)画椭圆。2、掌握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3、能正确、熟练地画和标注斜度、锥度。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掌握正确的绘图方法和步骤,培养良好的、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教学重点]斜度、锥度的概念、计算、画法及标注。[教学难点]斜度和锥度概念的区别及作图步骤的差异;斜度和锥度的标注。[分析学生]1、椭圆的画法都是具体规定,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不涉及高深的知识,学生在理解上不会有困难。2、画椭圆、画和标准斜度和锥度的能力形成与提高,在于认真和多练习,熟能生巧。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充足的动手时间。[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演结合,以练为主、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5~10分钟)1、图板和丁字尺配合使用应注意什么?三角板和丁字尺配合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线?使用圆规时,特别是画大圆时该注意什么?2、简述圆的任意等分的主要作图步骤。3、讲评作业批改情况。4、预习检测:四心圆法画椭圆,“四心”是指什么?举出生活所见斜度和锥度的应用实例。二、导入新课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达成共识。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所见椭圆、锥度、斜度的一些应用实例,增加感性认识。在机械零件上斜面和锥面应用更为广泛,在图纸上要用斜度和锥度表示。本次课主要介绍椭圆的画法、斜度和锥度的画法及标注。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1、椭圆的画法教师介绍椭圆的画法:理论画法(同心圆法)、近似画法(四心圆法)。重点讲授、演示近似画法(四心圆法),边讲授边交叉地演示。按排学生穿插进行练习,掌握作图步骤和作图要点。2、斜度和锥度教师讲授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边讲授边交叉地演示。用比较法讲清斜度和锥度在概念上的区别,画法上斜度的单向分布和锥度的双向对称以及标注上符号的差异,这是正确作图的基础。在学习预习基础上,要精讲,给学生留有较充足的课堂练习时间,在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归纳解决。四、小结(5~10分钟)椭圆的画法、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五、作业1、习题:完成习题集P.8~92-1各题。2、思考:用四心圆法画椭圆时,怎样才达到各段圆弧光滑连接?3、斜度和锥度在概念上的区别是什么?各自研究对象有什么不同?3、预习:初中学习过的直线与圆弧,圆弧与圆弧相切条件;教材P.32-圆弧连接;找出疑难问题。[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6)[课题编号]6-2③[课题名称]圆弧连接[教材版本]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明确连接的目的,掌握圆弧连接的概念和作图步骤。2、掌握两直线间、直线与圆弧间、两圆弧之间的圆弧连接作图方法。3、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连接关系,并正确作图。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温故知新,举一反三,通过对初中学习过的直线与圆弧,圆弧与圆弧相切必充条件的温习回顾,让学生从原理到直观作图步骤进行有效学习。[教学重点]圆弧连接的实质,相切的必充条件和作图要点。[教学难点]连接点的确定和“光滑”连接的作图技巧。[分析学生]学生通过对预习,对“相切”概念和条件有所巩固,对圆弧连接的作图目的和方法有一定认知,理论教学会比较顺利,关键在于作图技能的训练,教师应重点作好演示示范,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作图方法。[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演结合,以练为主。讲要精,示范要清,关注学情,以学定教。[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5~10分钟)1、作斜度和锥度一定要画出其参考线(辅助线)吗?2、作业讲评纠错,表扬优秀,鼓励后进。3、预习检测:初中相关知识温习。二、导入新课简述本节内容、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达成共识。演示网络课程,举例说明机件中圆弧连接的应用实例,明确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1、圆弧连接概念和实质;2、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和步骤;3、圆弧连接三种形式的分析和作图方法。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教师讲授圆弧连接的概念、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交叉演示两直线间、直线与圆弧间、两圆弧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按排学生穿插完成习题集P.102-2题的练习。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强调作图步骤的正确性,指导学生掌握“光滑连接”的作图技巧,同时,指导学生对轮廓线和作图辅助线的轻重及界限的处理,以保持图形主次分明,清晰美观。四、小结(5~10分钟)圆弧连接的类型分析和认知;作图步骤和要点的归纳。五、作业1、习题:完成习题集P.112-2各题练习。2、思考题:教材P.411、2题。3、预习:教材P.35-平面图形的画法;归结疑难问题。[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7)[课题编号]7-2④[课题名称]平面图形画法徒手画图[教材版本]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绘图步骤。2、能正确的对平面图形进行尺寸、线段分析,并能正确绘制;3、熟悉画草图的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基本技能。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培养学以致用,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教学重点]1、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目的。2、平面图形的绘图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认真细致的作风的养成教育。[分析学生]1、平面图形的尺寸和线段分析是绘图的基础,学生掌握这方面知识有一定难度,要多花力气。2、正确地熟练地绘制平面图形是本次课学习目的,也是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掌握绘制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提高绘图能力。3、绘制平面图形是机械制图的基础性能力,在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学习方法方面,教师要多留意。[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演结合,引导学生讨论辩析,教师归纳,突出步骤演示。[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5~10分钟)1、简述两圆弧内连接的作图步骤;2、两圆弧内连接和外连接的作图步骤有什么不同?3、讲评作业,巩固达标。4、预习检测:什么是尺寸基准?定位尺寸的作用是什么?已知线段指什么样线段?二、导入新课(5~10分钟)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图样中的图形是把立体的机械零件根据投影原理转化为平面图形来表示的,所以,掌握熟练的绘图技能是本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之一。本次课主要学习平面图形的画法。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1、平面图形的画法教师讲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清尺寸的分类和作用,尺寸基准的概念、作用和选取。重点让学生明确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的目的和作用,三种线段和尺寸的关系,作图时怎样利用这些分析结果,找出最佳作图步骤,提高绘图效率的质量。教师讲授、示范画图步骤,学生按教师示范练习并归纳作图步骤。2、徒手画图教师讲授直线、常用角度、圆、椭圆、平面图形的徒手画法,并在黑板上交叉进行演示。学生进行习题集P.152-4题的徒手画图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四、小结(5~10分钟)概述平面图形和徒手画图的步骤和方法。五、作业1、习题:完成习题集P.12~142-3各小题的画图练习,其中2-3(5)选作。2、思考题:教材P.413。3、预习:教材P.42正投影法与三视图;提出问题。[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8)[课题编号]8-3①[课题名称]投影法的概念三视图的形成。[教材版本]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投影法的概念,掌握正投影
本文标题:《机械制图》全部电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8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