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家庭伦理剧广播电视朱小靓景溪一、概念它是指反映社会伦理道德为题材的通俗剧。这类题材的通俗剧往往以广阔的社会为背景,将家庭中发生的事件,如:爱情、婚姻、婚外恋、多角恋、偷情、家庭解体、妇女独立、老人和儿童等等社会伦理道问题,搬上屏幕,引起人们思考,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是中国电视剧日渐成熟的时期。当时,人们根据美学风范和创作的艺术手法不同等因素将电视剧划分为通俗电视剧与高雅电视剧。家庭伦理电视剧自然地成为通俗剧的主要形态之一。家庭伦理剧以家庭生活为主要叙事背景,通过展现普通百姓人家的生活面貌和家庭成员的生活经历,以近乎日常生活原生态的形式将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与情感纠葛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貌似平淡旳镜头表现背后承载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自然真切,非常符合普通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二、发展历程家庭伦理剧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9年)社会转型时期(1990—1999年)新世纪(2000年至今)我国电视剧创作自1958年起步,初步实践了几年就进入了停滞时期,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电视剧才迎来了新生,开始了稚拙的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逐步发生变化,民族审美娱乐意识也渐渐苏醒,创作者也别具匠心地幵掘新的审美向度,很多优秀的家庭伦理剧应运而生,这段时期有一定影响力的家庭伦理剧有:《家事》、《继母》、《继父》、《山道弯弯》、《家风》、《大年初一》、《结婚一年间》、《篱色、女人和狗》等。这些作品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主题多集中于伦理亲情与财富的冲突或新旧观念的对立上,“伦理道德题材的电视剧创作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它定的客观规律,这就是生活和时代的客观要求以及观众的感情趋向。”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9年)社会转型时期(1990—1999年)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也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迁。由此,公众关注的重心也在悄然间发生了变化:由“国”转为“家”,由“大家”转向“小家”。这种转变使得各种文艺形式的创作理念和表现重心也随之改变,大量表现私人空间和世俗生活的作品出现在各个艺术领域中,在电视剧领域则表现为家庭伦理剧的繁荣。社会转型时期(1990—1999年)1990年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重要年份,50集长篇电视连续剧《渴望》的问世,创造了我国电视剧历史上最高的收视率——90.78%,并且形成了“渴望”现象,标志着中国电视剧艺术真正走向成熟,并且逐步深化发展。此后,家庭伦理剧在这股锐不可挡的世俗文化大潮中如鱼得水。“更多地把重心横移到个体婚姻的狭小空间中,有着明显向内转、私密化的趋势。对人伦亲情、两性关系、婚姻质量、家庭责任的关注明显超过对社会历史宏观问题的揭示与表现”佳作层出不穷。社会转型时期(1990—1999年)新世纪(2000年至今)新世纪的家庭伦理剧继往开来,这些作品不仅承载了厚重的弘扬传统伦理道德的意识形态使命,而且在叙述方式上与之前相比有所超越。作品思想表达与时俱进,跨入21世纪的家庭伦理剧就在为我们表现着处在社会不同位置的形形色色的家庭中的变化和性格迴异的人物形象。当然,透过这些家庭和个人也能够反映出国家的变化,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目前,家庭伦理剧呈现出创作规模化、主题意旨拓展和深化、“在美学风范和艺术手法上形成了一些共性因素”等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叙事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零距离”叙事,极容易引起受众的强烈共鸣。新世纪(2000年至今)三、特点1、日常生活的叙事题材(《渴望》、《金婚》等)家庭伦理剧多是选择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作为主内容,描述家庭成员之问的关系,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以表现家庭成员的亲情,爱情为主要线索,通过家常事件和小人物的命运,展现出深刻的人性和社会内容,折射着时代的意义。2、人物关系串联的叙事情节(《媳妇的美好时代》、《家的N次方》在家庭伦理剧中,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是叙事主体,家庭题材的电视剧中往往人物众多,关系复杂,通过人和人之间复杂的网络关系将剧情贯穿起来,通过不同的人物关系推进情节发展,展现人物的命运。通常,全剧会同时设置很多条线索来分别表现人物命运和性格,通过设置某一点冲突在关键时刻将几条线索汇合,从而达到故事的高潮,成功的电视剧还会设置很多交汇点,从而使整部剧高潮迭起,悬念重生。3、逼真的纪实性视听语言(《双面胶》、《贫民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家庭伦理剧作为与普通观众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类型剧,它更加注重生活化的人物造型、景别造型、和生活化的表演,要求有更强烈的逼真感,要求它对视听语言的运用要符合内容的表达。四、当代文化价值观与人物形象塑造作为现代文化艺术样式的一种,电视剧依然秉承着文化传统艺术的特质,所以典型人物的塑造是家庭伦理剧建构当代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一、家庭重负下的贤妻良母四、当代文化价值观与人物形象塑造二、价值冲突中的“第三者”四、当代文化价值观与人物形象塑造三、新时代的国民媳妇与国民女婿五、矛盾冲突类型1.夫妻矛盾“第三者”插足,感情破裂如《守婚如玉》家庭、社会地位的转换如《辣妈正传》、《我的宝贝》五、矛盾冲突类型2、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间的矛盾冲突(如《一仆二主》、《你是我兄弟》)五、矛盾冲突类型3、婆媳对立冲突(如《当婆婆遇上妈》、《婆婆来了》)六、反思只注重肤浅的娱乐,其中作为噱头的低俗内容不仅会误导大众,还会对社会主流的思想建构造成不良的影响。部分家庭伦理剧为制造娱乐效果,加剧剧情和人物性格的矛盾和戏剧化,电视剧中为了热闹而热闹,过分强调家庭内部矛盾。人与人交流无法避免产生矛盾,但在部分家庭伦理剧中,媳妇和婆婆的斗争升级、丈母娘对女婿挑剔升级,为追求娱乐效果夸大、渲染故事情节,使整部电视剧火药味不断;为追求戏剧性,往往会妖魔化其中一方,使得多数丈母娘和婆婆的形象尖酸刻薄,这些特点都只注重对观众视觉感官的刺激,却有违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伦理。1.过度娱乐化如何避免娱乐化的侵蚀,摆脱模式化,从多角度去观察普通民众的生活,体会日常生活中民众的所需所悟所感,从正面对大众思想进行引导,这是中国家庭伦理剧急需调整的战略方针,也是每一个电视剧制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六、反思2.审美化与世俗化近年来,很多家庭伦理剧缺乏正确判断正确价值观的能力,为迎合市场其文化标准一再降低,将民间的市民趣味和普遍认可的流行价值当做吸引观众目光,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手段。剧中的人物也缺乏应有的时代内涵和基本做人原则,导致了家庭伦理剧缺乏生活的厚重、文化品位低俗以及丧失了对生活理性批判的张力。家庭伦理剧的创作者应该吸收日常生活审美化带给艺术创作的灵感,充分利用人类对家对亲人的刻骨情感和对家庭和美的强烈期盼,在追求文化现代性的同时以中国传统伦理美德作为基础和原则,将制作和描写的重点放在人与人的情感和交流上,通过润物细无声似的亲情渗透,让观众动容,打动观众,感染观众,表达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类依然重视以及必需的亲情、爱情、温情,让人们紧绷的神经和疲惫冷漠的心灵获得慰藉。Thankyou!
本文标题:家庭伦理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8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