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认知模型理论 王寅 认知语言学第六章
认知模型理论意象图式心智空间+CM+ECM=认知模型理论句法结构互动体验原型范畴经典理论原型理论概念、意义构建构建形成形成构建解释语义(P180)内容1.基本概念2.ICM和语义理解3.ICM和转喻1.心智空间2.融合理论第一节基本概念认知模型的定义和性质理想化认知模型(ICM)ICM与其他术语的关系1.1CM的定义和性质认知模型(CognitiveModel,CM):就是人们在认识事体、理解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定型的心智结构,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模式,由概念及其间的相对固定的联系构成。CM与情景(situation)、语境(context)的区别情景是指现实世界中的情形。语境是话语可被理解的一组背景知识,是一种与储存在长期记忆中信息相关的心智现象。CM是基于一组相关情景和语境,储存在人类大脑中的某一领域中所有相关知识的表征,它是形成范畴和概念的基础。Ungerer&Schmid(1996:45-49)Ungerer&Schmid(1996)CognitivemodelOnthebeachContext2“sunbathing”people,sun,sand,towel;Liedown,sleepContext1“swimming”People,sea,wave;Walk,swim,diveOthercontextsContext3“Buildingasandcastle”People,sand,bucket;Dig,shape,buildContext4“picnicking”people,sandwiches;Eat,drinkContext5WalkingalongthebeachPeople,sand,waves,shells;Walk,talk…P205ExemplaryNetworkofCMSandSunSeaHolidaysPeopleFishingWeekendBeachWeatherCarsMoneyWorkEatingBoatsCM的性质CM的性质(Lakoff,1987)体验性互动性完形性内在性是在人类与外界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不仅是由各构成部分组合而成,而且被视为一个整体的完形结构是心智中认识事体的方式CM除了具有体验性、互动性、完形性、内在性等,还有四大特征:开放性、选择性、关联性、普遍性。开放性BasicallyOpen-ended,NeverExhaustive选择性Highlyselective关联性CloselyInterrelated普遍性OmnipresentCM分类:1.基本认知模型:空间、时间、颜色、温度、感知、活动、情感等最基本的CM。2.复杂认知模型分类模型则是最常见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认知模型分类(Taxonomy),是人类进行范畴化的基础1.2理想化认知模型(ICM)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CognitiveModel,ICM),就是指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这是建立在许多CM之上的一种复杂的、整合的完形结构(acomplexstructurewhole,agestalt),是一种具有格式塔性质的复杂认知模型。。Lakoff“星期”理解“星期二”这一概念需要一个相关的理想化模式,即有一个由太阳运转所定义的自然周期,这个周期我们规定为七天,按照线性排序,从第一天星期日开始,到第七天结束,而第三天便是“星期二”。这一“星期”模式是理想化的,并非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而是人们主观创造出来的。而在有的文化中(印度尼西亚东南部巴厘人)一个星期并非固定七天,五天、六天都有。Bachelor与下列CM有关:(1)人要结婚;(2)异性结婚;(3)一夫一妻;(4)到某一年龄就要结婚;(5)婚姻关系;(6)养家糊口;(7)男性该婚而未婚等BACHELORHOOD-ICM=CM1+CM2+CM3+…CMNICM建立的四原则(认知模型)⑴命题结构原则:⑵意象图式原则:⑶隐喻映射原则:⑷转喻映射原则:1.3ICM与其他术语的关系ICM是有多个CM构成的,主要表征的是理想化框架知识,具有想象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它与实际世界并不一定完全相吻合。因此,ICM是一个更为概括的术语,可包括CM、认知域、框架、图式、脚本、常规等。⑴域(Domain)认知域(CognitiveDomain)或语义域(SemanticDomain),是Taylor所用术语Langacker,抽象域(AbstractDomain)辖域(被激活的概念内容额配置,包括基体和侧面)⑵图式(Schema)Taylor认为图式是一种认知模型,通过一个或一组图式可建构一个认知域,通过突显相关认知域的特定区域或构架就可理解一个语言形式的意义。⑶框架(Frame)Minsky“FrameTheory”储存在记忆中的、表征特定情景的信息结构要理解语句的意义,就要将其放入有关的框架(认知域)中去理解,⑷常规(Stereotype)Putnam(1975)提出的术语正常情形的理想化心智表征(anidealizedmentalrepresentationofanormalcase)⑸脚本(Script)Schank&Abelson1975,脚本理论主要是用来描写一个动作性场景中的有情节有程序的事件。“去饭馆吃饭”人物,道具,事件ICM(≈抽象域)CM域辖域框架常规图式基体脚本侧面…≈≈≈≈≈≈总结:Lakoff所使用的ICM是一个概括性术语,它由多个CM。相当于Langacker的抽象域,能体现它的样本可视为范畴中的典型样本,或者叫原型样本。CM、认知域、辖域、框架、图式、常规关系可视为ICM的下义性概念,基本同一。其中辖域包括基体和侧面。框架可包括静态性和动态性事件,后者主要是由“脚本”来描写。第三节ICM与语义理解现实世界与认知世界之间的差异ICM理论的理解能力3.1现实世界与认知世界之间的差异在客观的现实世界与人类的认知世界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⑴丹麦心理学家Rubin的“人面-花瓶图”。例⑵Johansson双灯实验。人面-花瓶图(Face-vaseIllusion)出现此现象的原因:⑴视觉幻影。(OpticalIllusion)⑵视觉滞留(OpticalPersistence)因此,一个人所看到的不一定会与客观外界完全相符,这样在事实和认识之间就会产生不一致的现象。产生了两种SEEING的认知模型:⑴SEEING模型:看到的就是事实,这是客观主义的观点。⑵SEEING-AS模型:这是一种ICM,兼顾客体和主体的模型。3.2ICM理论的理解能力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语义与客观世界、身体构造和功能、认知能力和方式、文化信仰、主观因素不可分离,由于CM和ICM理论是针对客观主义语义理论提出来的,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因此ICM除了命题模式之外,还包括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正是有了这些模式才可解释我们为什么会有想象力,才会使得我们所形成的ICM具有开放性、选择性、互动性、动态性。正是由于ICM是“理想化的”,在实际认知运作中它就不一定能与所有客观事实相吻合,会以不同程度来适合现实世界,适合程度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精确、很好、较好、勉强、不好、很不好、完全不好。某一语义的原型效应正是来自相关ICM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差异。若用可直接理解的ICM来确定词义,是词语的字面意义或基本意义;若通过隐喻模型或转喻模型扩展而得到的意义,是词语的引申义,或统称为隐喻义。词义是通过ICM来解释的,而ICM与客观世界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情况,这就解释了语义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多变性,从而弥补了客观主义语义理论的不足,因此ICM理论更为全面、灵活,更具有解释力,充分考虑到了人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主观能动性,才使得ICM与真实世界之间有了种种等级关系。下面将运用ICM理论重点论述词语意义的理解Lakoff认为“mother”的ICM应当包括:生殖模型(theBirthModel):要生孩子遗传模型(theGeneticModel):提供一半基因养育模型(theNurturanceModel):担当养育任务婚姻模型(theMaritalModel):是父亲的妻子谱系模型(theGenealogicalModel):是孩子最直接的女性长辈传统语义分析:MOTHER[+parent][-male],并将[parent]分析为↓的生育关系上述关于母亲的五个CD或CM,就构成了“母亲”的一个复杂的集束模型,或叫ICM,它比任一单独的CM都更为基础。完全符合上述mother的五种CM,就是mother的ICM,也是mother最典型的原型。现实生活中对“母亲”的用法,并不完全与ICM相符,下面几种说法都突显了某一或者几个CM,即突显了ICM集束中的某一或几个CM:例:⑴他长得一点也不像她妈。(突显遗传模型)⑵失败是成功之母。(生殖模型或谱系模型的隐喻用法,删除其他模型)第四节ICM与转喻概述其他转喻模型4.1概述在同一个ICM之内表述和理解“部分和整体关系”的认知现象,即可用一个部分来认识另一个部分或整体,或通过整体认识部分,两者具有接触或邻近关系(contiguity;contiguous)转喻一般是发生在同一个概念域或事件域之中的,人们可用这个概念域或事件域中的组成要素互代,或组成要素与整体之间互代。例如:A是一个范畴,B是A的一部分,用B代表A或A代表B就会产生范畴的转喻模型,就会发生原型效应。我们不仅可用其来解释一个静态性事件中的各要素间的关系,还可用来解释一个动态性动作中的各要素间的关系4.2其他转喻模型(Lakoff,1987)社会常规(SocialStereotype):转喻模型与社会习俗常规密切相关,它是特定的语言社团在相关的ICM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往往用此来以偏概全的表示整个范畴。如在西方社会中,“母亲”的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就是“惯常为家庭主妇(thestereotypeofthemotherashousewife)”。理想型(Ideals):许多范畴的理解是基于一些抽象的、理想的构思,既不是典型,也不是常规,这也可能形成一种转喻模式。例如:理想的丈夫是一个好的抚养者、忠实、强壮、受尊敬、有吸引力。极端代表(Paragons):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某领域中极端个别的、或尽善尽美的、或恶劣无比的代表来转喻性地理解整个范畴。如:他就是21世纪的诸葛亮。(诸葛亮为聪明智慧的极端代表。)生成型(Generators):可用一些具有生成性的范畴中心成员来以偏概全地理解或代表整个范畴,范畴中其他成员是由这些中心成员和某些规则来定义或生成的。例如:0到9是自然数的中心成员,通过对其进行加减乘除得到其他成员。突显样本(SalientExamples):人们可能会使用熟悉的突显样本来解释整个范畴。突显样本不一定是典型的,而典型样本一般来说总是突显的。例如:用某架曾经坠落的飞机的型号DC-10转喻性的代表整个DC-10飞机范畴。第二部分心智空间和融合理论心智空间融合理论2.1心智空间(MentalSpace)1985年Fauconnier最早提出“心智空间”这一术语,并将其描写为“小概念包”(SmallconceptualPackage,orSmallconceptualPacket)。主要为当下临时语言服务。心智空间主要是在短期记忆(又叫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中运作的,形成确定的心智空间(anEntrenchedMentalSpace)后就被存储于长期记忆中心智空间是人类进行范畴化、概念化和思维的媒介。人们进行思考和交谈时,为了达到当下的理解和行动目的而建构的,是通过框架和认知模型所形成的结构。2.2融合理论Fauconnier在心智空间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概念融合理论[又叫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Blending
本文标题:认知模型理论 王寅 认知语言学第六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8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