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
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五指活动课程”的命名由来五指活动课程是由幼儿教育家陈鹤群先生创立的。他以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的内容由五方面组成,而课程内容的组织又是整体的、连通的,就像人的手,虽有五指之分,但却相互联系,共存于一个手掌。陈鹤琴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与民主精神的陶冶。认为“假便我们要收教育的良果,对于儿童的观念,不得不改变的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的。”从1920年起,他以自己的儿子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从其出生开始,做了两年多的详细记录,以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他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的综影,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他曾具体描画出儿童心理的七个基本特点,这就是: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并特别指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准备,而且应具有他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陈鹤琴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作合理的活动,予以适当的教养。”他又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新的儿童观陈鹤琴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与民主精神的陶冶。认为“假便我们要收教育的良果,对于儿童的观念,不得不改变的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的。”从1920年起,他以自己的儿子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从其出生开始,做了两年多的详细记录,以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他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的综赢,而是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心理特点的。他曾具体描画出儿童心理的七个基本特点,这就是: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并特别指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准备,而且应具有他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一、“五指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陈鹤琴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生理特征的个体,儿童期有自身的存在价值年。此外,他在批判传统死的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活教育”思想,这是五指活动的重要理论基础。(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育”(3)活教育的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4)活教育的教学原则《活教育的教学原则》(1948年)——陈鹤琴原则一,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原则二,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原则三,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原则四,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原则五,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原则六,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原则七,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原则八,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十七条教学原则如下:原则九,比较教学法。原则十,替代教学法。原则十一,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原则十二,分组学习,共同研究。原则十三,教学游戏化。以上十七条原则是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全面地反应了该体系的其他各个方面,尤其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像一条线贯穿于其中。原则十四,教学故事化。原则十五,教师教教师。原则十六,儿童教儿童。原则十七,精密观察。根据活教育的原则五指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非常注意以下原则•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注意物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因为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多采取小组教学法。•多提供户外教学的机会。•教师应当成为儿童的朋友。(一)课程目标二、幼儿园的五指课程1.培养受教育者有合作的精神,同情心,服务的精神。(做怎样的人)2.培养受教育者有健康的体格,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有怎样的身体)3.培养受教育者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达的能力。(怎样开发儿童的智力)4.培养受教育者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除惧怕的情绪。(怎样培养情绪)(二)课程内容陈鹤琴提出“幼儿园的课程可以以自然、社会为中心”,进行选择,形成五类活动:1.健康活动:包括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2.社会活动:包括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及政治常识等。3.科学活动:包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4.艺术活动:包括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5.语文活动:包括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三)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守标准(1)凡儿童能够学的东西,就有可能作为幼稚园的教材,但有时在“能学”的标准之下,还要有点限制,比如,有些东西小孩子虽然能学,不过学习会妨碍他身心的发育,那就不必勉强他学习。(2)凡教材须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3)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四)课程的组织“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教育的内容也必定要互相相互连接成整体,不能四分五裂。”陈鹤琴先生当时称这种课程内容组织的方法为“整个教学法,后改称”单元教学法”如:节日包括中秋、重阳、元旦、端午等;自然界的应时物包括秋菊、冬雪、春桃、夏荷等;社会性事件,包括纪念日、庆祝会、恳亲会等。自然和社会这两种环境是儿童天天接触到的,应当成为幼稚园课程的中心。(1)本星期教师会议上讨论下星期大约可以做些什么?(2)活动拟订后,商议活动内容,大约分几个步骤。(3)教师详细预备活动内应用的材料和参考书。(4)寻找或布置一个适当的环境来引起这个设计。(5)教师顺着儿童的兴趣,引起各方面的活动,但是并不强求合乎预定的设计。(6)儿童如不能维持到做完设计全部的历程,教师急需考察,探究缘故,及时补救。(8)幼稚生急需看到结果,所以各个设计中当分做许多小段落,他们的兴趣方才可以维持。(9)在同一设计单元里,儿童愿意做任何一方面,应该听儿童自由去做,不过希望每个儿童各方面都做到。陈鹤琴还具体指出了教师设计与组织单元活动大约要经过的过程和要注意的问题:三、教育评估•陈鹤琴主张幼儿园应当有可以随时考察儿童学习成绩的标准。因为,只有知道幼儿的学习状况,才可以实施相当的教育,扬长补短,使他们各自都能得到适宜的教育。标准成为实行优良教育的根据。四、对五指活动课程的评价•针对传统幼儿教育中,教育内容仅仅只是一些单调、零星的知识、技能的现象,教学方法的机械、死板、混乱,陈鹤琴提出的五指活动课程则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包含的教育内容相对比较全面,组织教学方法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体系。•五指活动课程是以活教育的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传统教育僵化的、固定的教育内容,主张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幼儿的活教材、活教具、活教师,是幼儿的课程。•五指活动课程提出了了课程实施中的“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开始意识到了幼儿活动中的一些生成的东西,对现代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五指活动课程提出了“游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认识到了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同时,也意识到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五指活动课程的教育内涵中针对传统教育中儿童只会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现象,主张培养儿童自动研究和创造的能力,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求知的方法,成为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新儿童。•五指教育主张对幼儿实施整个教学法,认为儿童认识的世界是整体的,强调其分出的五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是像五根手指一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但也不免给人造成一种错误的引导,在确定教育内容时,应将其分为各个不同的部分。即分科教学。局限性1、理论层面上虽然努力避免课程中的知识中心倾向,力求课程向幼儿靠拢,但在实践层面依旧注重教材,而对幼儿反应的注意程度仍不足。2、尽管陈鹤琴先生一再强调物质活动课程中的五指不是五个学科,应整和成一个整体进行施教,但在推行时,有时仍被误解而分科进行。3、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方面仍有不足。
本文标题: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9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