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XXXX年10月竖炉煤气安全知识培训
第一节煤气中毒机理特性一、窒息性毒物的基本概念一氧化碳是剧毒性的窒息性毒物,主要是破坏人体的供氧过程,从而引起各种缺氧窒息的症状。氧气是通过机体的呼吸,经由鼻腔(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各级细支气管到达肺泡。在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在血液中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HbO:),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再经过组织中的气体交换才得以进入细胞。氧气在细胞内,由于各种呼吸酶的作用,可将糖、蛋白质、脂肪等养料转化为能量以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就是氧气的摄取、运输和利用的概要过程。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影响,都能影响机体的供氧,从而引起各种缺氧的表现。从广义上说,凡是能阻断呼吸过程的任一环节,从而造成机体缺氧的物质,均可称为“窒息性毒物”。但目前一般所指的窒息性毒物,系指一些能直接妨碍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从而造成机体缺氧的物质。如最常见的三种窒息性毒物是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氢(ItCN)。按照致毒作用机理的不同,这些气体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1)单纯窒息性气体其本身毒性很小和属于惰性气体,但由于它们在空气中大量存在而降低了空气中氧的相对含量,从而使血液从吸入空气中得不到足够的氧气,组织细胞的供氧量明显减少而发生机体的缺氧窒息。正常空气中氧含量为20.96%,氧含量低于17%即可发生呼吸困难,低于10%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缺氧表现见表3—1:空气中氧浓度/%缺氧表现空气中氧浓度/%缺氧表现17心跳加重呼吸量增加10昏迷,失去行动能力,恶心,呕吐16眩晕6阵发性呼吸,痉挛,5~8min死亡15间歇呼吸,失去肌肉控制能力,判断力减弱6立即死亡12判断错误,失去知觉,永久性大脑损伤属于这一类的窒息性气体常见有:二氧化碳、氮气、氩气、氖气、甲烷、乙烷、乙烯等。如在空气中甲烷浓度达到10%时,就可能造成窒息。(2)血液性窒息性气体它主要通过对血液中红血球的血红蛋白发生恶性作用,阻碍血液的携氧功能及在组织细胞中释放氧气的能力,从而减少对组织细胞的氧气供给,造成机体的窒息。属于这一类的常见窒息性气体有。一氧化碳、苯胺蒸气等。(3)细胞窒息性气体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呼吸酶,使之失活,直接妨碍细胞对氧的利用,从而造成组织细胞的缺氧。属于这一类毒物主要有氰化物和硫化氢。二、一氧化碳中毒机理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远大于氧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两者相差约24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解离速度很慢,相当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速度的1/3600左右,这样使体内的血红蛋白失去了与氧结合的能力,即丧失了携氧的能力,因而造成机体组织缺氧。三、一氧化碳中毒程度分级中毒的轻重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关,而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又与中毒现场中一氧化碳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同时,中毒轻重程度也与中毒者的健康情况、劳动强度、高温、高湿等有密切关系。一氧化碳中毒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中毒。(1)轻度中毒从表面上看,中毒者与一般正常人区别不大,但中毒者心跳加快,精神不振,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经吸人新鲜空气后便能使以上症状消失,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在10%~20%。(2)中度中毒轻度中毒症状逐渐加重,病人呈嗜睡状态,并逐步进入昏迷或出现虚脱,出现面色潮红,呼吸、脉搏加快,可能有抽搐。如抢救及时也能较快苏醒,一般不留有后遗症,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在30%~40%。(3)重度中毒昏迷程度加深,出现呼吸困难及潮式呼吸,四肢冰冷,脉搏细弱,皮肤黏膜呈樱红色,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并常伴有高热、脑水肿、肺水肿,此时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在50%以上。严重病例治疗后尚有可能遗留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精神失常,智力障碍,瘫痪失语等。第二节煤气中毒的抢救与急救煤气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和急救,是减少事故伤害和损失,挽救中毒人员生命和防止事故扩大化的决定性环节与措施。①迅速将煤气中毒者及时地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至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抢救场所应保持清静、通风,指派专人维护秩序,发生事故的岗位要清点本岗位人员。恢复后喝点浓茶,使血液循环加快减轻症状。随后可根据症状轻重对症治疗。必须贯彻先抢后救的原则。抢救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②应立即报告煤气防护站,禁止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盲目指挥和进行抢救,所有抢救人员必须戴好氧气呼吸器,抢救活动必须有2人以上在一起分组进行;氧气呼吸器发生故障或人员过度疲劳,应立即离开煤气危险区域;当抢救人员发生中毒等意外事故时,必须先抢救。事故现场设立危险区域,设立警戒线,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进入煤④抢救应坚持到复苏,或医生诊断已无抢救价值才可以放弃。第三节煤气中毒事故的预防煤气中毒的抢救与急救固然非常重要,但解决煤气中毒事故的根本还是预防煤气中毒。1.工程技术方面煤气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煤气泄漏。首先从根本上考虑杜绝和防止煤气泄漏,其次考虑减少或控制煤气泄漏,再次考虑采取个体防护装置。①采用和推广密封、密闭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各种煤气设备、设施的泄漏,这应包括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生产和维修等各个环节。②采用和推广煤气自动化、机械化技术。针对煤气人工危险作业,应根据条件尽可能采用自动化、机械化设备取代人工危险作业,如煤气机械化取样装置或自动化取样装置来取代人工煤气取样,采用机械化的插板、眼镜阀等。③采用和推广煤气安全监测和监控技术。如采用一氧化碳区域监控技术;在易于泄漏煤气的地点采用固定式或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进入煤气设备内作业,必须检测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允许浓度,并加强通风。④突出强调个体防护。在煤气危险区域或经常有煤气泄漏的场所作业,或者进行人工煤气危险作业时,应严格佩戴氧气呼吸器等保护用具。2.教育方面①加强煤气专业人员的专业安全培训,包括煤气生产、净化、回收、储存、输送和使用各个环节直接有关的管理人员、设计人员、设备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煤气防护人员以及煤气工、维修工等操作人员。②加强煤气生产或使用工厂的全体职工的培训。3.管理方面①严格执行GB6222~86《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和国家其它有关表准,建立健全煤气安全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预防煤气中毒事故的有关制度和措施。严格遵守在煤气场所工作的安全许可时间的规定:a.CO含量不超过30mg/m3时,可较长时间工作;b.CO含量不超过50mg/m3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h;c.CO含量不超过100mg/m3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0.5h;d.CO含量不超过200mg/m3时,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15~20min;e.工作人员每次进入煤气泄漏区域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②安全检查时煤气安全的基础工作,也是事故预防和预测的重要措施。第3章煤气着火爆炸事故与预防第一节煤气着火事故与预防一、煤气着火事故的处理①由于设备不严密而轻微泄漏引起的着火,可用湿草(麻)袋、黄泥等堵住着火处灭火,涉及或危及电器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②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轻微着火可用湿麻袋或黄泥堵住火口灭火。③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但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低于100Pa。严禁突然关闭煤气阀门,以防回火爆炸。④事故发生后,煤气隔断装置、压力表或蒸汽、氮气接头应安排专人控制操作。⑤煤气设备烧红时,不得用水骤然冷却,以防管道和设备急剧收缩造成变形和断裂。煤气设备附近着火,影响煤气设备温度升高但还未引起煤气着火和设备烧坏时,可正常供气生产,但必须采取措施将火源隔开并及时熄灭,当煤气设备温度不高时,可用水冷却设备。⑥煤气管道内部着火,或者煤气设备内的沉积物(如萘、焦油等)着火时,可将设备的人孔、放散阀等一切与大气与相通的附属孔关闭,使其隔绝空气自然熄火,或通入蒸汽或氮气灭火。灭火后,切断煤气来源,再按有关规定处理。⑦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后,现场应由事故单位、消防队和煤气防护站组成临时抢险指挥机构,统一指挥。二、煤气着火事故的预防对工厂煤气着火事故的预防,主要有以下技术措施。①保证煤气设备及管道的严密性,经常检查,发现煤气泄漏及时处理。②严格执行煤气设备和煤气区域动火作业的管理制度,要事先办理动火手续和动火证,要有防火灭火措施并经安全部位检查确认,按规定的监护要求、规定时间和指定的地点动火。③煤气区域及煤气作业区,要有严格的火源管理制度,煤气设备附近或煤气作业区域禁止一切火源。④煤气设备、管道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电气设备要有完好的绝缘及接地装置。⑤带煤气作业要防火花出现。作业时,必须使用铜制工具,工具上要涂黄油,防止工作时与设备碰撞产生火花。⑥盲板作业中,盲板应涂油,一切吊具均应有防止摩擦产生火花的措施。⑦带煤气作业地点附近的裸露高温管道,应做绝热处理。⑧煤气设备及管道附近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⑨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做到:可靠切断煤气来源,并认真处理干净残留煤气;检查设备和管道内气体合格;对设备内可燃物质清扫干净,或通入蒸气,动火中始终不能中断蒸汽。⑩煤气设备、管道的下列部位较易造成泄漏,应经常检查:阀芯、法兰、膨胀器、焊缝口、计量导管、铸铁管接头、排水槽、煤气柜与活塞间、风机轴头、蝶阀轴头等。第二节煤气爆炸事故与预防煤气的瞬时燃烧并产生高温高压的冲击波,可造成强大的破坏力,这就叫煤气爆炸。煤气爆炸的条件,是在一定的容器内,煤气与空气(氧气)的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比例(即爆炸范围),遇火或达到着火温度的物体相遇,就会发生爆炸。煤气爆炸事故必须贯彻“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方针。一、煤气爆炸发生的原因①煤气来源中断,管道内压力降低,造成空气吸入,使空气与煤气混合物达到爆炸范围,遇火产生爆炸。②煤气设备检修时,煤气未吹扫干净,又未做试验,急于动火产生爆炸。③堵在设备上的盲板,由于年久腐蚀造成泄漏,动火前又未试验,造成爆炸。④未吹扫或吹扫不彻底点火。⑤违章操作,先送煤气,后点火。⑥强制供风的窑炉,如鼓风机突然停电,造成煤气倒流,也会发生爆炸。⑦焦炉煤气管道及设备虽然已吹扫并检查合格,如果停留时间长,设备内的积存物受热挥发,特别是萘升华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范围,遇火同样发生爆炸。⑧在停送煤气时,没按规定办理,或停送煤气时没把煤气彻底切断,又没检查就动火。⑨火嘴关不严,煤气泄漏炉内,点火前未对炉膛进行通风处理。⑩火嘴点不着火,再点前对炉膛未做通风处理。⑩煤气设备引上煤气后,未做爆炸试验,急于点火。二、预防煤气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①工业炉点火前,应关严火嘴开闭器,打开炉门和烟道阀门,确保炉膛内形成负压,将炉内残留气体吹扫干净;应先点火后送煤气,稍开煤气,待点着后,再将煤气调整到适当位置。②送煤气时不着火或着火后又熄灭,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查清原因,排净炉内混合气体后,再按规定程序重新点火。③凡强制送风的炉子,点火时应先开启鼓风机,但不送风,待点火送煤气燃着后,再逐步增大供风量和煤气量,停煤气时,应先关闭所有的火嘴,然后再停鼓风机。④点火时,煤气压力必须在1000Pa以上,低于1000Pa以下,停止使用。⑤送煤气前,对煤气设备及管道内的空气应用蒸汽或氮气吹扫干净,然后用煤气置换蒸汽或氮气,并逐段做爆发性试验合格后,方可送煤气。检修投产的设备,送气前除严格验收外,必须认真检查有无火源,有无静电放电的可能,然后再按上述程序进行。⑥生产与非生产的煤气设备必须可靠断开,一切煤气设备切断煤气来源时,都不应用闸阀代替,必须堵盲板或其他可靠切断装置。⑦停煤气处理残余煤气后需要动火检修的煤气设备,必须经防爆测定仪测定或取样做含氧量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长时间放置的煤气设备动火,必须重新处理残余煤气并经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③在运行中的煤气设备或管道上动火,应保持煤气的正常压力,只准用电焊,不准用气焊,并应有防护人员监护;凡通入蒸汽动火,作业中始终不准断气。⑨停产的煤气设备必须及时处理残余煤气,直到合格。
本文标题:XXXX年10月竖炉煤气安全知识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