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1]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概述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民族: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白族、回族、壮族、蒙古族、畲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满族、羌族18个民族是世居贵州的民族,后来陆续迁入藏、维吾尔等民族,约有49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1333.6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7.8%。少数民族人口中,苗族429.99万,布依族279.82万,侗族162.86万。贵州的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水族人口分别占全国同一民族总人口的50%~98%以上。几组数据:一、概况“汉族住街头,壮族住水头,瑶族住菁头,苗族住山头”“居山野者谓之苗民”“群峰如削四蛸硗,千里孤悬路一条。清野岂无防警戒,绿林时有未驯苗。”居住环境分布: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1个自治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建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等253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为9.7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55.5%。历史发展概况早在旧石器时代,贵州已形成“观音洞文化”、有“桐梓人”、“水城人”等居住。秦汉时,封建王朝势力未进入贵州。明代之前,贵州“夷多汉少”,明代以后,逐渐变为“汉多夷少”。明清时期,改土归流,逐步把处于化外之地的贵州少数民族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抗。二、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苗族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穿在身上的史诗”。爱穿百褶裙,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苗族服饰图案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衣服。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裤。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带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布依族彝族三色扣边带,红黄黑底色,间色大摆裙.分布在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等一带。喜欢挂金戴银,人人有首饰。首饰多种多样、五光十色。侗族端节是水族的传统节日。水族男女衣服多以青、蓝两色为主。妇女穿青黑蓝色圆领立襟宽袖短衣,下着青布长裤,衣裤四周镶花边,系青色绿花围腰,穿绣青布鞋;水族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腰系绣花短围腰,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白族三、贵州少数民族习俗婚姻自由少数民族婚姻自主程度较高。苗族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一些苗族社区还有专供青年们谈恋爱的场所,如黔东南的游方坪、滇东北的姑娘房等。1、婚俗苗族婚俗的传说1、婚宴:年青人结婚时,婚宴之隆重不由分说,贵州是以酒为浓之乡,一般婚宴里,先是接待客宾之道,分为“拦路酒”和“迎宾酒”两种,拦路酒可设多层,但大多数以三层为设,前三层是年青人用大碗敬酒,每一层拦路酒均有“两只脚走路”之说法。2、婚俗:头十三天里忌讳同房苗族婚俗苗族婚俗苗族服饰反映了苗族历史悠久、居住分散风俗多样的特点,苗族支系与支系、县与县,易于寨与寨之间在服饰上都有严格区别。其服装的主要色调亦不尽一致,所谓“白苗”、“黑苗”、“花苗”、“汉苗”等就是依据所着服色或服式而来的自称或他称,也有根据妇女的裙样,称为“长裙苗”和“短裙苗”的。其实,同一种称呼之严,不同地域的妇女服饰也各各不同。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其中又以凯里市郊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芦笙节神秘岜沙被誉为苗族原生态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馆”的岜沙,至今保持着一、两千年前古老的原始习俗。被称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中国单身者十大旅游圣地”、“人一生必到的55个旅游目的地”。布依族丢花包、浪哨丢花包是布依族青年男女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通过丢花包,他们可以各自选择自己满意的对象来谈恋爱,称为“浪哨”。在浪哨中如果双方情意相投,便可结成终身伴侣。布依族婚礼布依族的蜡染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花布”,就是蜡染布。•布依族人民对铜鼓有着特殊感情,把它视为祖先的传家宝,敬若神明。民间现在还保存着大量具有历史意义的铜鼓,它是贵州布依族人民珍贵的文化遗产。彝族婚礼彝族婚礼组图侗族婚礼苗族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2、节日水族水族马尾绣水书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马尾绣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马尾绣,是水族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刺绣工艺。水书水书,水族的文字,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由水书先生代代相传,其形状类似甲骨文和金文,主要用来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等文化信息。三都有石破天惊的“产蛋崖”、鬼斧神工的“仙人桥”、通天测地的“晴雨石”、黑夜生辉的“月亮树”、闻歌起舞的“风流草”、左冷右热的“冷暖洞”等自然奇观让人惊叹不已晴雨石水族的端节水族赛马侗族祭萨花炮节姑娘节赶社斗牛节播种节尝新节花炮节侗族大歌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或“嘎玛”,意味声音宏大的歌,它本是侗族多声部歌的一种,即男女歌队在鼓楼正式对歌时唱的一种多声部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委认为,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漫步榕江,走进梦里时光三宝侗寨的鼓楼,据说它的高度是中国侗乡鼓楼之最三条发源于黔东南大山里的清澈河流,从西、北、东三个方向流到一起,就像三条绳子打成的结一样,纠缠到一起然后向南流去,在贵州境内的名字叫榕江或都柳江。侗族斗牛3、宗教原始宗教:祖先崇拜、鬼神信仰、图腾崇拜、巫术、蛊布依族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才称为布依族。
本文标题:贵州少数民族文化[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1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