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避暑山庄简介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89年时间方告竣工。采用宫苑合一的造园形式,兼具避喧听政与游弋娱乐功能。遵照中国地理形貌选址设计,形成西北山峦、东南湖泊、北部平原格局。120余组各式建筑点缀在山间、水际、草原,虽人为亦天然,以拙朴胜雕琢。融南秀北雄为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可谓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在避暑山庄周围,如众星拱月般环列着皇家寺庙群。在空间和时间的座标上,用传统模式再现了大清帝国的理想图形:皇权驭神权,团结求统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体现着重大政治主题,容纳着丰富历史内涵的鸿篇巨制。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介绍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总面积约4600万平方米,涵盖全面。园林、宫苑、寺庙、自然景观既独立成章,又和谐统一;皇家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丹霞地貌文化皆底蕴深厚,也兼收并蓄。包含四大部分:避暑山庄景区帝王宫殿与皇家园囿完美结合的范例。秉承“师法自然”的主旨,园内建筑“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理朝治政、游嬉娱乐功能相辅相成。徜徉其间,既可欣赏自然胜境,又可品鉴帝王情怀。布达拉·行宫景区由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组成,远观金碧辉煌,近望巍峨壮观,雪域高原的圣洁会荡涤你的心灵,藏传佛教的真谛能教诲你的人生。普宁寺景区供奉有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承德唯一驻有喇嘛的寺庙,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香烟袅袅,梵呗齐鸣,,佛音绕梁,神圣庄严。磬锤峰景区由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及普乐寺、安远庙组成。普乐寺形态迥异的造像,意会着密宗修法的高深;安远庙细腻精致的壁画,诠释着佛国世界的慈悲;磬锤峰倚天峙立的雄姿,述说着自然造化的神奇。宫殿区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东宫四组建筑群。本着鉴奢尚朴、宁拙去浮的造园思想,用青堂瓦舍的淡雅成就宫廷色彩的变幻,用生动活泼的布局满足帝王对园林情趣的追求。正宫规制严整,乃清帝日常起居、避喧听政之所。松鹤斋环境清幽,是乾隆为母后修建的颐养佳处。万壑松风曲廊回连,分而不散,清帝常于此读书学习、处理政事。东宫大部分建筑已毁,现仅存卷阿胜境,殿前北眺,水波浩淼,远山含黛,画卷如诗。山区山区占地422公顷,为整个园林的五分之四。自南而北,有榛子峪、松林峪、梨树峪、松云峡四条峡谷。峰峦高耸,沟壑纵横,邃密幽深。昔日巧借自然之势,或悬谷安亭,或山怀建轩,或绝巘座堂,或沉谷架舍,异态纷呈,现大多仅存遗址。掩映在繁林密草中,供人凭吊,引人嗟叹。只留下绮望楼、锤峰落照、四面云山、古俱亭、南山积雪、北枕双峰、青枫绿屿等景观,在山峦的峻悬平坦、天光的朝暮阴晴中,述说着康乾治世思想的显隐彰微。湖区湖区占地57公顷,八湖十岛有如星罗棋布。荷菱低吟,蒲苇摇曳,文禽戏水,游鱼弄莲。楼亭榭宇错落有致,风韵幻变步移景异。建筑多仿江南佳胜,或形同或神似,或仿中有创,尽得精髓。芝径云堤珠串环碧、如意洲、月色江声三岛,一池三山布局宛若蓬莱仙境。登却金山,碧水浮空直入重霄;踏临文园,精巧雅致峰回路转。青莲岛上看烟雨楼百尺空濛,热河泉边赏蘋香泮丰茸浅蔚。漫步湖区,亭榭花草,莺莺燕燕,实为塞北江南。平原区湖北四亭南面粼粼清波,北依萋萋草甸,以此为界,南为湖区,北为平原区。平原区占地53公顷,有万树园、试马埭、永佑寺、春好轩等多组景观。史载这里“灌树成帷幄,绿草铺茵毯”,不具人工雕饰,尽显苍茫原野古朴风貌。草场、林地、毡包、花木、碑刻、建筑,幻化为多姿多彩的组合,把山之巍然与水之灵趣过渡得和谐自然。乾隆时期曾多次在万树园一带举行盛大宴会,接见内藩外史,怀柔远人于觥筹交错间,消弭武力在烟火璀璨中。成组景观:永佑寺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高宗山庄内朝拜先祖、祭祀礼佛之场所。永佑,取“皇祖永佑,社稷万年”之意。寺内立石碑四通,殿中供诸佛菩萨。西北角原有御容楼,奉已故清帝画像。楼前舍利塔,塔身不施彩绘,宝顶鎏金闪烁。登临观览,四外横野平空,令人胸襟开朗,顿生灵悟。是山庄内规模最大的一组园林寺庙建筑。旷观建于康熙四十二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3年—1708年),圣祖御题“旷观”。地处松云峡入口,近观古树蔽日,嘉木繁荫;远望碧草连天,晴空如洗;耳畔百鸟齐鸣,溪流潺潺;眼前夏卉秋英,烂然盈目。为小憩赏景之佳处。文津阁乾隆三十九年(1774)落成,仿自宁波范氏“天一阁”,是乾隆帝为贮存钦定《四库全书》专门修建的园中之园。外观两层重檐,实为三层楼阁,内辟暗层,以藏书籍。古代贮书,重在防火,故阁前院后凿池引水,假山叠石“九狮(湿)一象”。更兼月影盈池,艳阳在天,日月同辉,实为山庄一绝。如意洲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为最早的宫殿区。岛似如意,故而得名,康乾七十二景中十二景荟集于此。殿阁古朴秀雅,布局精巧灵活。四面临水,群山环列,步步佳景,处处春色。建筑格局沿中轴线依次为无暑清凉、延熏山馆、水芳岩秀,东侧为一片云、般若相、清晖亭,西侧为金莲映日、沧浪屿、云帆月舫、西岭晨霞,北为澄波叠翠,南为观莲所。蒙古包山庄初建,康熙帝即在万树园设御制幄帐二十八架,以备接见内藩外使。康乾年间,万树园古木蓊郁,试马埭大漠风光,蒙古包虎卧其中,幔城四周旌旗招展。帝王戎装在身,抚蒙古王公,阅八旗劲旅,试紫骝宝马,挽射日长弓,“恩威并重,绥安备武”的治国之道尽寓其中。涌翠岩约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乾隆三十六景之第三十四景。岩间筑殿三楹,后有佛庐,名为“自在天”。殿前叠石成崖,峡峪溪水悬泄而下,喷薄于苍翠之间。芳园居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为山庄内规模最大的皇家仓库,内贮白银、瓷器、绸缎、珠宝等物。为求民间市井之趣,在东配殿设店铺酒肆,由太监充当掌柜,以供帝王后妃消遣娱乐。开市之期,货物琳琅满架,王公贵族,竞相购买。金山岛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仿镇江金山寺之意境。假山上筑殿五楹,圣祖御题“镜水云岑”,循石级而上,可达“天宇咸畅”。两殿均被收入康熙三十六景。北有三层塔式建筑,名“上帝阁”,为清帝祭祀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之所。石岛于湖水环抱中,状似紫金浮玉,虽由人工堆砌,却宛如天开地造。康熙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热河泉是山庄湖泊的主要水源。泉侧有巨石,刻“热河”二字。春季泉水清清,澄弘见底,盛夏浮萍点点,清香不绝;严冬云蒸霞蔚,碧水涟漪。泉上架桥,宛如七色彩虹,横跨池沼。巨石北有船坞,皇帝于此乘舟,尽享湖光山色。月色江声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取自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门殿五楹,圣祖御题“月色江声”,西南为“冷香亭”,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二景。主殿静寄山房,乃皇帝读书之处。后有莹心堂,亦为书斋。堂后“湖山罨画”,倚窗远眺,烟波浩渺,罨映如画。门殿立柱向内倾斜,提高了抗震性能,为园林建筑所罕见。文园狮子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帝南巡,对苏州狮子林情有独钟,遂诏令在避暑山庄内仿建,并亲题狮子林、占峰亭、虹桥等文园十六景。园内假山叠石为骨,清池溪水为神,庭院幽深、石峰玲珑,尽显江南风韵,素有“园中之园”美誉。乾隆皇帝每至山庄必游此园,怡然自乐,陶醉其中。景点介绍:卷阿胜境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高宗御题“卷阿胜境”。“卷阿”出自《诗经》“有卷者阿,飘风自南”,隐喻帝王当礼贤下士,顺乎民心。殿内高悬匾额“五福五代堂”。乾隆74岁喜得玄孙,五世同堂,题匾以示庆贺。皇帝常于此奉母用膳,赐宴王公贵族。此殿依山临湖,群山葱茏,湖水轻泛,风景秀丽。万壑松风建于康熙四十年(1708年),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六景。傲阜濒水,苍松环生,林壑优容,风临涛吼。门殿、静佳室、鉴始斋、蓬阆咸映、颐和书屋参差错落,曲廊回环,主殿万壑松风临崖危踞,意境高古。皇帝常于此读书写字、处理政务。乾隆六年,加题新匾“纪恩堂”,以示不忘康熙眷顾养育之恩,祖孙情深魂牵梦萦。芝径云堤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始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景。长堤蜿蜒,按古代“一池三山”布局,连环碧、如意洲、月色江声三岛,宛若灵芝,又似浮云,故而得名。长堤蜿蜒,夹道花木成畦,绿柳低垂,两岸平沙似席,芳草如茵,湖波镜影,如诗如画。环碧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圆形小岛上有庭院一组,东院名“澄光室”。西院前设石雕拱门,门额两面分别镌刻“拥翠”、“袭芳”四字。后殿三楹,为主体建筑,康熙御题“环碧”,联曰:夹岸好花萦晓雾,隔波芒草带晴烟。岛屿四围碧水环抱,翠草如茵,恰似美玉镶嵌在如意湖中。般若相乾隆三十六景之十六景,山庄内最早修建的寺庙。门殿康熙御题“法林寺”,正殿三间,主尊无量寿佛与救度佛母,圣祖题额“般若相”,意为佛的智慧法相。东配殿供雷神,西配殿奉龙王。皇帝、嫔妃常于此拈香礼佛。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热河总管率官员祭神祈雨。庭院小巧别致,宗教氛围浓厚。沧浪屿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七景。圣祖御题“沧浪屿”,仿苏州沧浪亭格局。院内山泉汇为湖沼,澄泓见底。主体建筑双松书屋临水作榭,隔池假山叠石,悬崖峭壁,呈千仞之势。孤屿临流,颇得孟子沧浪之趣。清晖亭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间,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五景。背山临水,垂柳披岸,芰荷映蔚,蒲稗因依,颇具南宋谢灵运诗作意境: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烟雨楼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规制仿自浙江嘉兴烟雨楼。主体为二层楼阁,半封闭游廊环抱。檐下悬乾隆御题“烟雨楼”金漆云龙匾一面。北部平台直入湖中。楼西别开庭院,有殿三间,名“对山斋”,院内假山叠砌,嶙峋耸峙,山上建“翼亭”。楼东构屋三楹,名“青杨书屋”。登临远眺,远山含笑,近水生情,景观妙绝;山雨袭来,满园空朦,雨态烟容,恍如梦境。香远益清建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三景。前殿五楹,圣祖御题“香远益清”,取自宋代周敦颐名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后殿三间,名“紫浮”。两殿前后临池,其间遍植重台、千叶等名贵荷花,翠盖凌波,朱房含露,流风冉冉,芳香盈袖。芳渚临流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七景。亭临曲渚,巨石枕流。两岸嘉木绿荫,芳草如织,清辉倒影,迎风自馨,康熙御题“芳渚临流”。俯视游鳞往来于苔阴,远眺禽鸟出没于烟际,藻影涵空,溪流琮琤,实为赏景之所。知鱼矶约建于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三十六景之第三十三景。殿堂五楹,有回廊与临芳墅相连,一院两景。高宗御题“知鱼矶”,典故源自庄子与惠子濠梁之上的著名辩论。山庄湖水清洁,醇厚甘美,游鱼时潜时跃,悠然自得,帝后常于此垂钓小憩、观鱼戏水,物我两忘。双湖夹镜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三十三景。湖上有条石垒砌堤桥一座,因势筑就,以做区隔,东名如意,西名内湖。两端各立宝坊,南曰“长虹饮练”,北曰“双湖夹镜”,取自李白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湖内遍植敖汉莲与白莲,夏秋之际,红白相间,千娇百媚,翠盖平擎,暗香浮动。青雀舫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五景,山庄内的大型御舟。湖内翠盖红荷,挨肩比踵,御舟泛游,漾碧摇青。岸边芳草如织,野卉斗艳,散发缕缕幽香。入夜则皓月满盈,水色光波,回味无穷。乾隆题诗曰“溶溶塞水浩无涯,桂楫兰桡向晚移。月朗寥天驾青雀,空明宛似泛瑶池”。石矶观鱼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三十一景。敞亭三楹,倚山临水,湖边有卧石,清帝理政之暇,闲坐其上,看锦鳞衔尾,历历如绘;悬长竿垂钓,愿者上钩,听渔歌唱晚,此乐何极!远近泉声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南为千林岛浓荫翠绿,北有趵突泉水涌若轮,西与涌翠岩隔渠相望。主殿三楹,圣祖御题“远近泉声
本文标题:避暑山庄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4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