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XXXX铁矿石进口的困境与出路
铁矿石进口的困境与出路中国在铁矿石进口上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首先是价格问题,在中国铁矿石进口数量不断上升的同时,铁矿石价格也水涨船高。尤其是最近两年,受铁矿石垄断供应商的主导,铁矿石进口价格已经由过去的“一年一涨”发展为“一季一涨”,甚至是“一月一涨”。受价格上涨影响,中国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很大的挤压,2010年,中国七十多家钢铁企业利润仅为135亿美元(897亿元),不足三大铁矿石供应巨头利润(486亿美元)的三分之一。其次,铁矿石进口也存在结构性问题,中国目前在铁矿石进口上面临的困难与中国钢铁业的结构性问题是分不开的。2005年,中国从钢铁净进口国变身为钢铁净出口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大规模的钢铁出口导致了铁矿石进口迅速上升,形成了今天中国钢铁行业“大进大出”的格局。客观地说,中国在铁矿石进口上面临的问题是一种“系统失灵”,单独从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或其他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足以得知全貌,也不可能解决问题。它根植于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国钢铁业的现状,同时又与铁矿石谈判、运输等操作层面的问题密切相关。中国钢铁业发展回顾要想对今天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的被动局面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势必要对中国钢Mar.11,2011@gmail.comPolicyBriefNo.2011.0112铁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根据铁矿石进口与中国钢材贸易的关系,大致可以把中国铁矿石进口分为两个阶段:以2005年为界,在此之前,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引致对钢材需求,导致钢材供不应求,进口铁矿石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需求。2005年,中国钢材贸易已经基本趋于平衡,当年进口2583万吨、出口2052万吨。而在2005年以后,中国钢材贸易形势明显逆转,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而且是大规模出口,2006年,中国出口钢材4301万吨,进口1851万吨,当年实现顺差2450万吨。2005年以后的铁矿石进口,小部分用于满足国内需求,而大部分则是钢材出口拉动的。图1中国钢材贸易与铁矿石进口单位:万吨数据来源:中国海关。非常值得探究的是:为什么中国钢材出口突然逆转?到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已经有了多种解释。我们认为,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中国钢铁企业的规模效应。由于国内需求的拉动,中国钢铁企业的规模不断上升,而钢铁行业又是规模效应极其明显的产业之一。规模效应使得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竞争获得了明显的成本优势。中国钢材贸易形势的逆转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我们先听到的是好消息:中国钢材出口大幅增长。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坏消息,这是很多人到现在也还没有听到的:铁矿石进口大幅上升,并导致铁矿石价格飞涨。1992年,铁矿石价格为33.1美分/干吨度,在2004年之前,铁矿石价格的走势一直都非常平缓,2004年的价格有小幅上升,但也只有37.9美分/干吨度。2005年以后,铁矿石价格急速攀升,到全球金融危机之前(2008年)达到140.6美分/干吨度的水平,是2004年价格水平的3.73倍。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与中国钢材贸易出现大幅顺差,几乎是同步发生。图2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与全球铁矿石价格单位:亿吨、美分/干吨度数据来源: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概言之,中国国内经济增长引发了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国内钢铁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钢铁产业出现了规模效应,并使相关企业获得了成本优势,导致中国钢铁出口大幅上升。在钢铁产品的内需和外需拉动下,中国铁矿石进口也出现大幅上升,并间接导致了全球铁矿石价格快速上升。铁矿石谈判的“系统失灵”铁矿石价格的形成机制其实非常简单:在2009年以前,价格由谈判决定,每年一定。2009年以后,出现了季度定价,仍然由谈判决定。2011年开始,必和必拓开始采取第三方的现货指数作为定价基础,由上月或当月的现货价格指数决定铁矿石价格。当然,从每年铁矿石定价的结果来看,铁矿石市场由于垄断程度高,所以谈判过程非常艰难,使得中国在大部分时间里只能被动接受供应商的定价。无庸置疑的是,铁矿石市场的垄断格局,是削弱中国铁矿石价格谈判能力的主要原因。但是,从中国4自身的情况来看,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的被动地位,是“系统失灵”的结果,不可简单归咎于任何一方:首先,经济结构不合理。一国的经济增长必然会伴随着钢铁产业的发展,也会导致钢铁需求的上升,这是情理之中的。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靠投资,却是加剧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钢筋混泥土”经济的成份还很重。如果经济结构的问题不能够得到根本的解决,那么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铁矿石价格问题的努力,都会事倍功半。图3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系统性失灵其次,国家战略缺乏前瞻性。战略产业的发展需要战略规划,对铁矿石产业而言,有两个方面是本应该做出战略调整的:一是中国的海外投资战略。同样是进口国的日本,对铁矿石的担心比中国小很多,因为日本的钢铁企业是淡水河谷的大股东,所以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是“旱涝保收”的。中国是近两年才开始重视对上游产业的参与,包括收购FMG、入股力拓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收效是非常明显的,只是离铁矿石价格上涨的2005年,已经有四、五年时间了。二是中国的钢铁产业规划。钢铁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规模,而在以往对钢铁产业调整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的是行政措施,而不是市场化的解决办法。近两年,在钢铁产业振兴计划下,情况有所好转,开始重视通过并购提升企业竞争力,但毕竟已经吃了很多的亏,只能说是亡羊补牢。5其实,中国应该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充分吸取教训,并及时对其他资源、能源行业进行战略调整,否则,不只是铁矿石会陷入困境,铀矿、钾肥、锰矿等其他矿种,也极有可能步铁矿石的后尘。再者,产业发展过于“粗放”。2010年,中国70多家钢铁企业利润才135亿美元,只是三大铁矿石公司利润的三分之一不到,这当然是非常“冤”的。但是,中国钢铁企业利润薄也有其“不冤”的一面。中国钢铁企业生产的钢材主要是用于建筑、路桥、铁路和造船用的普通钢材,这些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本身附加值就非常低。加上中国钢铁企业平均规模非常小,互相之间恶性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这都是导致中国钢铁企业利润低的主要原因。而技术落后、恶性竞争不只是减少了中国钢铁企业的利润,同时,也降低了中国钢铁企业抵抗原料价格上涨的能力,使得中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图41994-2010年中国钢材进出口价格美元/吨说明:因为出口用的是离岸价,而进口用的是到岸价,运费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差价,但是影响程度有限。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经作者计算。从中国钢材进出口价格就可以看出,从20世纪末以来,中国钢材进口与出口之间一直存在着“价格剪刀差”,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994年,中国钢材出口价格为404美元/吨,进口价格为380美元/吨,出口价格高于进口价格24美元。而在2008年,中国钢材出口与进口价格分别为1071美元/吨和1518美元/吨,两者相差将近一6半。这是典型的“多收了三五斗”,也就说明,中国钢铁企业在过去十几年的扩张过程中,走的是一条“多快好省”的粗放式扩张道路,而不是有助于提高附加值和战略竞争力的内生型扩张道路。最后,配套能力有待提高。铁矿石供应商的垄断地位,的确造成了铁矿石进口国谈判能力较低,在以往,中国的谈判能力要明显低于日本,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离岸价)比日本高10%左右,从巴西进口的铁矿石价格比日本高5%左右。不过,这一状况近几年有明显改观,中国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铁矿石的价格都要比日本低一些,这也间接说明中钢协谈判机制是有效的。但是,运输上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中国铁矿石进口的瓶颈,也是造成铁矿石价格趋高的原因之一。铁矿石进口的运费占到岸价的30-40%,一般情况下,从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运费是日本的2.3倍左右,从巴西到中国的运费是到日本的1.3倍左右。近几年,特点是2004年以来,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运费迅速上升,在2005年和2008年,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运费是到日本的27.4倍和15.4倍,这说明在运输配套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也成为了推高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的原因,甚至是主要动力。图5中国与日本从澳大利亚、巴西进口铁矿石的运费美元/吨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计算。7从1992年以来的情况看,中国铁矿石进口运费有两大特点:一是不断上升,1997年,从澳大利亚和巴西到中国的运费分别为10.5美元/吨和12.9美元/吨,而在2008年,则分别达到了41.6美元/吨和92.2美元/吨。二是运费上升速度高于日本。在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运费不断上升的同时,澳大利亚到日本的运费变化而小,还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虽然巴西到日本的运费明显上升,但上涨幅度明显低于中国。导致运费上升的原因之一,是铁矿石垄断供应商实行到岸价结算。表11992-2009年中国与日本进口铁矿石价差与运费差单位:百分比铁矿石进口价格差铁矿石进口运费差澳大利亚巴西澳大利亚巴西19926.91.0135.3 9.419934.73.893.1 0.019948.410.1110.9 28.9199511.416.7120.0 80.419969.69.6130.6 52.019978.15.4138.6 29.019989.22.2150.0 28.019998.23.495.3 4.4200011.05.3145.7 21.420017.51.8141.9 23.920029.55.5132.1 7.120039.25.6191.9 68.920049.82.9489.5 212.0200511.85.62637.5 132.420064.4‐10.0448.1 26.520076.2‐9.3551.2 55.520081.7‐11.71440.7 59.52009‐4.5‐3.7‐1.0 ‐10.2说明:进口价格差根据澳大利亚、巴西报告的离岸价计算,运费根据到岸价与离岸价计算。价格差和运费差计算方面为:(中国进口离岸价/日本进口离岸价*100)-100或(中国进口运费/日本进口运费*100)-100。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计算。中国的短期应对与长期战略规划应对铁矿石价格问题,涉及到国内钢铁产业和宏观经济方方面面,因此既需要及时应对,也需要长期的战略规划。在短期内,我们需要的不是整个地球,而是可以撬动地球的“阿基米德支点”。也就是说,在短期内,中国可以在不改变全球铁矿石供8应格局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实现影响价格的目标:第一,继续强化集中谈判的机制。从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出,集中谈判的机制是有一定效果的,虽然不能完全削减垄断供给商的绝对话语权,但的确有助于提高中国的谈判能力。要把目前的集中谈判机制进一步强化,甚至可以考虑将铁矿石贸易实行特许经营。把目前分散的铁矿石进口权集中到1-2家铁矿石贸易企业。由铁矿石贸易企业全权进行铁矿石价格谈判和进口,同时,铁矿石进口企业应当是非营利机构,收益要与铁矿石价格脱钩,避免钢铁生产企业由一种被动变为另一种被动。第二,推动离岸价结算。目前,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推行的是到岸价结算,并且在计算运费时存在诸多问题。它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增加了运费的不确定性。由于运费决定权不在中国的铁矿石进口企业手上,所以企业很难控制运费。二是使企业面临铁矿石价格上涨和运费上涨双重压力。第三,对进口来源国进行调整。可以增加从加拿大、瑞典的进口,目前中国从这两个国家的进口比较少。同时,扩大从储量高、产量低的国家进口,促使这些国家扩大产量,改变全球铁矿石供应格局。目前,储量占比明显高于出口占比的国家包括俄罗斯、委内瑞拉和南非三国,应当加大与这三个国家的铁矿石贸易,以需要拉动生产的方式刺激三国的生产。哈萨克斯坦、乌克兰虽然储量较大,但由于品位较低,所以不适于作为长期供给来源,但在短期内,为了减少对垄断供应商的依赖,也可以适当扩大进口。第四,要推动铁矿石定价的金融化。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对指数定价颇为担心,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中国不
本文标题:XXXX铁矿石进口的困境与出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