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周正刚)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主讲人:周正刚职务职称:副校(院)长、教授联系电话:0731-2780003E-mail:zzg1119@sina.com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一、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质比较二、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三、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选择一、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质比较1、西方文化的源流及其现代品质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东方文化(1)历史过程西方文化起源于“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前200年),其具体历程是:古希腊(重理智)——古罗马(重理智与信仰)——中世纪(重神学)——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科技革命(科学文化)——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现代文明(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此图片版权可能受保护。百度与图片出处无关,不对图片内容负责。请点击图片访问出处:(欧洲地图)baiduimag百度图片搜索所有大小所有格式2013265922(2)文化源流西方文化有三大精神源流或胚胎:古希腊的哲学精神:理性精神古罗马的法律精神:法治思想希伯莱的宗教精神:信仰意识犹太教——基督教东正教新教天主教(3)现代品质世俗化倾向:表现为对世俗生活、对物质欲望的追求和满足。个体化倾向:强调个体本位,张扬个性。理性化倾向:注意探索规律,发扬理性精神。2、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其基本精神中国有五千文明史,传统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尽管各类思想此消彼长,但“伦理-政治”的基本型范未变。(1)历史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轴心时代”定型的,即春秋战国时代。其具体历程是:春秋战国(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秦(重法家)——汉(初重黄老之学,武帝后“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儒、释、道并存)——宋明(理学)——清(儒学、西学传入)主导思想的变化: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2)基本精神及其展开“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总纲。基本精神的展开:群体本位的整体精神:要求考虑问题从整体出发,局部服从整体。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要求不断提高生存能力,修德进业,刚健有为。和而不同的共生思想:强调“和为贵”,在多样性的统一中达到平衡。(3)主要特征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执两用中,以和为贵德能统观,以德为重诸家兼容,以儒为主多神并敬,无神为常3、中西文化的特质比较比较项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在总体上向外探求客观世界真——善、美爱智理性、科学型向内探求心性问题善——真、美崇善情感、伦理型在思维方式上分析---实证型重求异整体思维重求同比较项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在认知上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重科学发现重感悟、重直觉重经验重伦理精神在价值观上重自然、重个人重利益重社会、重集体重道德比较项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在民族性格上个体本位性格外向偏重功利好走极端群体本位性格内向偏重道义贵中庸和谐其他方面:在民族关系上在建筑上力取天下高大、雄伟、外展协和万邦小巧、玲珑、精致马克斯·韦伯的比较儒教入世原善和谐日神巫术政治道德审美旧识清教超世原罪紧张酒神上帝商务职业工具新知一、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质比较二、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三、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选择1、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是文化世代之间的传授或地域之间的移动,包括纵向传播和横向传播。二、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交流是指由文化传播所引起的文化接触、文化冲突、文化采借、文化移植、文化整合的过程。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规律是:文化冲突——文化适应——文化转型——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一种文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元素,并使之与主体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方式和结果方式:野蛮式文明式无为式结果:取代型复合型自主型历史上文化传播的三代模式第一代是语音文化传播:属于农业文化的“井圈型”第二代是文字文化传播:属于工业文化的“河流型”第三代是电磁波文化传播:属于信息文化的“海洋型”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线索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17世纪“好奇”——18世纪“赞美”——19世纪“不屑”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17世纪“礼遇”——18世纪“淡漠”——19世纪“震惊”2、西学东渐近代西方社会的人文、科技、政法、宗教、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统称西学。(1)历程启蒙时期:科技文化——政治文化——精神文化探索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苏联文化影响曲折时期:封闭与半封闭——中断与悬搁开放时期:复苏与传播——冲突与重构——借鉴与创新(2)内容马克思主义影响最大科学文化被普遍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也有一定影响(3)特点从学科上看从国别上看从成分上看从效果上看3、中学西传文明西传:如道德文化、科举文化、文学艺术等。思想西进:如儒家思想、道教哲学、中国禅宗等。方法论西渐:如整体思维、古代兵法、阴阳思想等。一、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质比较二、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三、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选择三、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选择文化选择是指文化交流中采借不同文化因子的过程。1、当代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新趋势(1)文化传播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所决定全球性问题的提出互联网提供手段“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罗素(2)文化与经济一体化趋势经济发展借助文化力的推动文化向产业发展和渗透“文化必将成为经济进步的新形象,文化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首先表现为文化对产业的渗透,产品的文化内容的价值比重迅速增大。”——日下公人(3)文化取向多元化趋势“西方文化中心论”“文明冲突论”“多元文化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江泽民2、文化选择的原则和模式主要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几种模式:“全盘西化论”“复兴儒学论”“中西互补论”“以我为主论”3、推进文化交流,发展中华文化(1)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文化对未来社会的贡献得道多助兼爱互利崇尚自然和而不同(汤一介)崇尚自然体验人生德性实践(田缅尼卡)中国文化对未来社会的贡献整体思维德治思想和谐观念(2)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民主法治意识个性自由思想人情重于理性人治大于法治权力高于科学印象重于现实习惯重于改革经验代替规范西方文化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局限:(3)融合中西文化,促进文化发展科学与人文融会个体与群体统一法治与德治结合人类与自然协调提高文化自觉调整文化心态加强文化调适推进文化整合要求:举措:几点启示:文化是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文化是国家软实力。文化如水,以柔克刚,社会愈发展,文化地位愈重要、作用愈突出。文化必须交流整合。民族文化只有在同异质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中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周正刚)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65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