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先秦法家的君主专制主义政治思想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慎到的势治思想和申不害的术治思想。使学生对二人的思想要有正确的认识。第一节法家概述一概况:先秦诸子最晚出者,自称“法术之士”、“法士”或“耕战之士”等。孟子极力指斥的“善战者”、“辟草莱任土地者”指的便是法家。不过,作为一个学派概念是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提出来的。二思想上的共同特点:第一,特别强调法的作用,认为法是治国的不二法门,主张以法治国,社会生活一切遵法,一切由法裁断。“法者,国之权衡也。”《商君书·修权》“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悬命也。”《禁藏》立法原则:顺天道,随时变,因人情,循事理,量可能。执法上,法家主张赏罚严明,而且多数法家主张实行重罚、苛刑。第二,倡导耕战,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法家特别注重实力,认为实力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基本手段。在社会各种因素中,他们认为农与战是力的源泉,所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耕战的政策。第三,主张强化君主专制和独裁。法家是君主专制的讴歌者,处处事事都为君主打算。在先秦诸子中,他们把君主专制主义思想推到了顶峰。“盖先秦之法家思想,实专制思想之误称。其术阳重法而阴尊君。”——萧著(二)第249页“把法家思想与法律和审判联系起来,是错误的。用现代的术语说,法家所讲的是组织和领导的理论和方法。谁若想组织人民,充当领袖,谁就会发现法家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很有教益,很有用处,但是,有一条,就是他一定要愿意走极权主义的路线。”——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第186页传统“以推行法律达到政治目的的‘法制’”,与现代“以法主治”的“法治”根本不同。——林毓生第四,关于社会的基本理论是历史分阶段演进说和人性好利说,这构成了他们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第五,法家在政治上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畴,主要有法、势、术、刑、罚、赏、利、公、私、耕、战等。这些概念和范畴是法家思想的支柱,使法家独具特色。三法家中的不同流派法家的基本政治倾向是一致的,但每个法家人物又各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都讲法、术、势,但这三者在他们思想中的地位又不尽相同。(见下表)李悝(李克)1.法家的创始人,战国初年魏文侯相,著有《法经》,已亡佚2.提倡耕战,主张变法和以法治国慎到1.以势为主2.吸收道家思想,道、势、法结合,给势、法以理论的论证申不害1.以言术为主,2.兼论法、势,受道家的影响,发展了人君南面之术《商君书》1.西方秦国法家著作的汇编,说理性较差,主要是具体政策的规定和说明2.提倡耕战和以法治国,强调重罚《管子》(部分篇章)1.二十余篇法家派著作,东方法家著作的总汇2.不乏对具体政策的论述,但更注重政治原理和法治理论的探讨韩非子先秦法家集大成者,同时吸收其他诸派的一些思想,法家中最宏富的代表人物第二节慎到的势治思想一慎到其人慎到,赵人,曾游学齐稷下学宫。著有《慎子》一书。从哲学上看,他属于道家,但从政治思想上看则为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其他法家派的思想相比,慎子的整个思想显得庄重、深沉,其明显的特点就是贵势而不尚独断,尚法而不苛严,任术而不贵阴谋。慎到又是法家中最先把道法结合起来的人物,所以在法家学派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二慎到的势治思想(一).贵势并倡导天子为天下说1贵势:在权、法、礼、政策等等政治诸因素中,把权力即势放在首要地位。掌握权势是从事政治活动的前提条件,他把权力看成高于一切,把道德、才能、是非看成不过是权力的仆从在政治体制上,主张君主一元化的独头政治“贤而屈于不肖者,权轻也;不肖而服于贤者,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使其邻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由此观之,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以屈贤矣。”《威德》2天子为天下说君主应该掌权为天下,而不应借权吞(占有、据为私有)天下“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威德》)(二).崇尚法治而反对尚贤和人治慎到鲜明地提出治国之道在于实行法治,所谓“唯法所在”、“事断于法,是国之大道也”(《佚文》)①反对“身治”“身治”两大弊端:一是,“身治”无一定标准,随心而定。“君人者,舍法而以身治,则诛赏予夺,从君心出矣。”“君舍法而以心裁轻重,则同功殊赏,同罪殊罚矣。”怨之所由生也”《君人》二是,人治使“国家之政要在一人之心矣”《威德》“一人之识识天下,谁子之识能足焉?”《佚文》②反对”尚贤““尚法而不尚贤”“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佚文》“尊贤”两大弊端:一,尚贤会危及一元化政治,即尚贤、尊贤会降低君主的地位,或者给君主树立了一个对手,使民慕贤而不尊君。二,尚贤与尚法相矛盾,即如果提倡尚贤势必会降低法的地位,把政治命运系于贤者个人的身上,而这无疑是危险的。(三)“君无事臣有事”的驭臣之术1慎到极力倡导君主应充分发挥臣下的智能与作用“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君无事”,指君主要善于发挥臣下的才智,让他们把事情干完、干好。这只需要有相当的驭臣之术就可以了。即贵势、尚法,还有兼蓄、用长君主的职责是用臣,而不是代臣做事,代臣办事“是君臣易位也,谓之倒逆,倒逆则乱矣”(《民杂》)。2君主应该“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因循》君臣之间是权衡利害的关系,所以慎到也不赞成用忠臣“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第三节申不害的术治思想一申不害其人申不害,韩昭侯相,死于公元前337年。与商鞅并称为“申商”。势、术、法是法家政治思想的三足,慎到、申不害、商鞅对这三者各有侧重,是战国中期法家的三大代表人物。申子对势与法也很重视,但他更讲究术。二‘‘术”(一)术的涵义:即君主驾驭臣下或督课用人的方法和政治手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谋群臣之课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韩非子-定法》(二)术的特点:与法相比1法的对象是全体臣民,术的对象是官吏臣属2法是一种明确的规定,术则存于心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难三》3法要君主与臣民共守,而术由君主独操4法要公开,公诸于众,使人人皆知,而术则要深藏于胸中“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定分》“境内卑(bei)贱莫不闻知也”《难三》“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定分》“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难三》三申不害的术治思想(一)、正名责实之术君主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论人忠奸上,重要的是应该抓住一般的规定,并按规定进行检查、考察评论得失。只有遵从规定才是真正遵从君主。不能准许臣下有超出规定的能动性,因为这种能动性破坏了君主的绝对权威,与不执行君主的命令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二)、静因无为之术1静因之术静因之术基于对自然与人事规律的认识,而在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前,只能因循,不可违抗。而天地自然规律的特点是静。所以对待一切事情要责因、责静。“因冬为寒,因夏为暑,君奚事哉!”《吕氏春秋·任数》“示天下无为”《大体》2无为之术①无为之术最关紧要的一点是把自己深藏起来,对任何事情都不要在事情决断之前表示自己的好和恶、是和非、知和不知。“去听无以闻则聪,去视无以见则明,去智无以知则公。去三者不任(用)则治。”《吕氏春秋·任数》“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主。”《韩非子·外储说右上》②无为之术的另一项内容是掌握用人之道。即君主要巧于用人,而不要与臣争事,陷入事务主义的圈子;要使群臣围着君主转,君主稳居中心。(三)耍手腕、弄权术、搞诡计之类的“术”“挟知而问”(赵高“指鹿为马”)。总的说来,术不外是官场尔虞我诈、你争我斗的理论表现,随着战国官僚制的推广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术是以利害为中轴考虑问题的,因此,在理论上是与仁义道德相互排斥的。其表现形式有二,一是君驾驭臣下之术,二是臣下欺君弄君之术。申子的术是专为专制君主着想的。术的运用必须以有权作为前提条件,虽然它有时对控制臣下能起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它不是一种政策,而且从政治心理的角度讲,它的运用主要是出于恐惧、戒备和不信任(如韩非说君臣之间是一日百战的关系)的情感动机,如斯宾诺莎在《政治论》中所说:政治家们“采用的种种权术是从长期实践经验中学到的,而且是人们出于恐惧而非出于理性动机而惯用的。”因此,过分玩弄权术有时也会走到自己的反面,从而助长勾心斗角的发展,使统治集团趋于涣散。作业讨论辅导先秦法家政治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试述慎到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你怎样看待申不害的术治思想?参考资料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简体横排版,“本论”部分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章。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一编第七章。刘泽华:《先秦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五章。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四章。《中国政治思想史》(先秦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六章。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第七节。经典原著:《慎子》
本文标题:中国政治思想史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8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