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具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慢性或反复发作,临床上无法找到可解释症状的病理解剖学或生物化学异常。涉及的部位包括咽、食管、胃、胆道、oddi括约肌、小肠和(或)大肠、肛门等,因症状特征而有不同命名。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功能性消化不良(FD)指具有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消化不良在普通人群中占19%~41%。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运动障碍二、内脏高敏感性三、胃酸分泌四、Hp感染五、精神心理因素六、其他:脑力劳动、工作紧张、睡眠状况差,服用(NSAID)和饮食不当等临床表现一、症状(1)上胃肠道消化不良症状: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部疼痛和上腹部烧灼感,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常以某一种或者某一组症状为主,在病程中症状也可以发生变化。★以餐后饱胀、早饱感和上腹部疼痛最常见。(2)神经精神症状:可有失眠,焦虑,抑郁,恐惧,头痛,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疑病等。二、体征无特异体征,部分病人有中上腹压痛。三、分型可分为两个临床亚型(罗马Ⅲ):•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distresssyndrome,PDS)•上腹疼痛综合征(epigastricpainsyndrome,EPS)★两型可重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标准(罗马Ⅲ)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如下(1)必须包括以下1项或多项:①餐后饱胀;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2)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2.餐后不适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如下(1)必须包括以下1项或2项:①发生在进食平常食量后的餐后饱胀不适,每周发作数次;②早饱感使不能完成平常食量的进食,每周发作数次。*诊断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2)支持诊断的条件有:①上腹胀或餐后恶心、过度嗳气;②可同时存在上腹疼痛综合征。诊断和鉴别诊断3.上腹疼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如下(1)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①至少中等程度以上的上腹疼痛或烧灼感,每周至少1次;②疼痛为间断性;③不放射或不在腹部其他区域、胸部出现;④排便或排气后不缓解;⑤不符合胆囊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诊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2)支持诊断的条件有:①疼痛可为灼烧样,但不向胸骨后传导;②疼痛常因进餐诱发或缓解,当也可发生在空腹状态;③可同时存在餐后不适综合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二、诊断程序FD为排除性诊断,首先应判断患者有无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消化不良“报警征象”,这些征象包括:消瘦、贫血、上腹部包块、频繁呕吐、呕血或黑便、年龄>40岁初发病、有肿瘤家族史等。对有报警征象者应进行彻底检查,以明确病因。对没有“报警征象”的患者,可选择基本的检查,如血常规、血沉、粪潜血试验、胃镜、上腹部B超等;或先予2~4周的经验性治疗观察疗效,对治疗无效者再安排进一步的检查,如肝肾功能、血糖、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胸部X线、腹部CT检查等,以及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有无精神心理障碍。必要时可选择胃功能检测、胶囊内镜和小肠镜检查。选择辅助检查要在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切忌“撒大网”。诊断和鉴别诊断三、鉴别诊断需要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胆胰腺等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特别是食管癌、胃癌、肝癌等恶性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药物引起的消化不良相鉴别。在FD诊断过程中还需注意,不同部位的功能性疾病可以重叠存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一、一般治疗认识病情,生活规律,注意饮食,戒除烟酒,避免服用NSAID,去除发病因素,保证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二、药物治疗1.抗酸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长期服用有明显的不良反应。2.抑酸剂H2RA、PPI。H2RA有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扎替丁等。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妥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治疗3.促动力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丁林)•依托必利5-羟色胺(5-HT4)受体激动剂•莫沙必利(新络纳:作用是多潘立酮的10~12倍红霉素类•具有胃动素样作用治疗4.助消化药包括复方消化酶和益生菌制剂5.根除Hp治疗6.抗抑郁药物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有阿米替林、以及新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丁、舍曲林、氟伏西丁)等治疗三、精神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及心理干预可能对本病患者有益。治疗四、治疗策略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餐后不适综合征,可首选胃肠促动力剂或合用抑酸剂;对上腹疼痛综合征,可首选抑酸剂或合用促动力剂;早饱为突出症状时可选用改善胃容受功能的药物,如舒马曲坦、匹维溴铵等;对于明显心理学异常、腹腔感觉过敏者,选择小剂量三环抗抑郁药。进行2~4周经验性治疗。如无效,应对患者病情重新评估,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Syndrome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和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胃肠道动力异常二、内脏敏感性增高三、中枢神经系统感知和脑-肠轴调节异常四、脑-肠轴调节异常五、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六、精神心理异常七、其他临床表现慢性起病,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但全身状况不受影响。精神、饮食等因素可诱发症状复发或加重。一、症状(一)消化系统症状1.腹痛几乎都有不同程度腹痛,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排气、排便后可缓解。2.腹泻每日3~5次,可达十几次,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3.便秘。4.其他消化道症状腹胀;粪便通过不正常(使劲,急迫,或排便不尽感);部分患者有消化不良症状。(二)神经精神症状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临床表现二、体征无明显体征。可有下腹部轻压痛,左下腹有时可触及痉挛的肠管,直肠指检可发现肛门痉挛、张力较高、伴有触痛。三、分型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粪便检查:可见黏液,无脓血。结肠镜检查:是首选检查,可见肠内黏液较多、肠道痉挛、黏膜稍充血水肿,注气时诱发腹痛。X线钡剂灌肠:仅见肠道痉挛,结肠袋密集,运动异常等。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标准目前使用罗马Ⅲ诊断标准,包括:(1)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最近3个月内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注意: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腹部不适是指不舒服的感觉,而非疼痛。(2)如果有以下症状,更支持IBS的诊断:①排便频率异常(<3次/周或>3次/日);②粪便性状异常(干球粪或硬粪,或糊状粪、稀水粪);③粪便排出过程异常(排便费力、排便紧迫感、排便不尽感);④排黏液便;⑤腹胀。(3)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分型使用罗马Ⅲ标准分型方法,在未用止泻药或轻泻药的情况下,根据粪便性状将IBS分为4种亚型:(1)IBS-D(IBS腹泻型):至少25%的排便为松散(糊状)粪或水样粪,且硬粪或干球粪<25%的排便;(2)IBS-C(IBS便秘型):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或干球粪,且松散(糊状)粪或水样粪<25%的排便;(3)IBS-M(IBS混合型):至少25%的硬粪或干球粪,且至少25%的排便为松散(糊状)粪或水样粪;(4)IBS-U(IBS不定型):粪便性状异常不符合上述IBS-C、D或M中的任一标准。诊断和鉴别诊断(二)诊断程序IBS为排除性诊断,首先应判断患者有无器质性疾病。经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系统的体格检查,当发现报警征象:发热、体重下降、便血或黑便、贫血、腹部包块以及其他不能解释的症状和体征时,应进行相关的检查。对新近出现症状的患者或症状逐渐加重、发作症状与以往不同、年龄≥40岁、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建议常规行结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无上述情况而症状典型的IBS患者,可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或先予治疗,根据治疗反应再进一步选择相关的实验室和器械检查。包括:①血、尿常规、粪便培养;②血液生化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沉;③结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④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三)鉴别诊断需要与炎症性肠病、结直肠肿瘤、肠道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及其他功能性肠道疾病(如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乳糖不耐受等相鉴别。注意IBS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并存。(四)随诊对于发现隐匿的器质性疾病,特别是没有经过检查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一、一般治疗健康宣教、安慰和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注意饮食。二、药物治疗1.解痉剂选择性肠道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常用):匹维溴胺、奥替溴胺(斯巴敏)离子通道调节剂:马来酸曲美布汀(舒丽启能)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普鲁苯辛、东莨菪碱2.止泻药轻症腹泻可用吸附剂,如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腹泻较重的可用洛哌丁胺(易蒙停)或复方地芬诺酯(苯乙哌啶)治疗3.导泻药容积性泻药:欧车前制剂或甲基纤维素渗透性缓泻剂:聚乙二醇PEG4000(福松)、山梨醇或乳果糖(杜秘克)4.肠道动力感觉调节药:阿洛司琼患者病程6个月以上且对标准方法无效时才考虑应用治疗5.益生菌:酪酸菌、培菲康、金双歧、整肠生等。6.抗抑郁药:常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7.中医药、针灸治疗二、心理和行为治疗症状严重而顽固,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者可心理治疗、认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和催眠治疗等。治疗
本文标题:5功能性胃肠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9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