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节细胞的电活动(BioelectricityPhenomenaofthecell)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概述生物电(bioelectricity):一切活细胞无论处于静息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存在的电现象。跨膜电位:膜内外两侧带电离子的不均匀分布和一定条件下离子的跨膜移动而产生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两种表现形式:安静时具有的静息电位和受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细胞的生物电活动是器官生物电产生的基础。临床上用于辅助性诊断–大量细胞的总和表现细胞外电位记录:如心电图、脑电图等细胞内电位记录:单细胞电位测定一、细胞生物电及其产生机制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是指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大小一般在-10~-100mV骨骼肌细胞:-90mV;神经细胞:-70~-90mV;平滑肌细胞:-50~-60mV;红细胞:-10mV绝大多数细胞的静息电位是一种均匀分布的、稳定的直流位静息电位是活细胞的一种表现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一)静息电位膜电位几种状态极化:安静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稳定的内负、外正的状态。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增大。去极化:膜内负电位减小。超射: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膜电位有恢复到极化状态。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①钠泵引起的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离子细胞外(mmol/L)细胞内(mmol/L)Na+14518K+3140Cl-1207Ca2+1.20.0001细胞内K+浓度比细胞外高20~40倍,细胞外Na+浓度比细胞内高7~14倍(一)静息电位离子分布不均产生电化学驱动力K+的电化学驱动力:K+有向细胞外扩散的动力=膜两侧的离子浓度梯度+膜两侧的电位差形成的电位梯度K+净外流量=0时达到K+平衡电位(EK)=-90~-100mVNa+平衡电位(EK)=+50~+70mV细胞内细胞外K+(140mM)K+(3mM)②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安静时膜对K+的通透性高,K+外流,故静息电位接近K+平衡电位!为什么静息电位小于K+平衡电位而不是等于?影响静息电位的主要因素:膜内、外K+浓度差;膜对K+和Na+的相对通透性;Na+-K+泵活动的水平。(二)动作电位概念: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是指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意义:是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的标志。动作电位的产生的基本条件①膜两侧对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膜内外存在[Na+]差:[Na+]i>[Na+]O≈1∶10②膜对离子的通透性膜在受到阈刺激而兴奋时,对Na+的通透性增加心肌与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比较骨骼肌细胞431042310442301ms300ms神经细胞Na+channelsK+channels1.Restingstate2.Depolarization3.Depolarization4.RepolarizationThresholdRestingRestingRestingRestingRestingThresholdThresholdThresholdThreshold5.HyperpolarizationNa+再生性循环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峰电位:上升支下降支后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单一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阈电位:足够的刺激强度使膜去极化到膜电位的一个临界值。备用状态开放状态关闭状态Na+通道激活快,失活快。K+通道激活慢,失活慢。动作电位的特点⑴动作电位呈“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达到它的最大值,其变化幅度不会因刺激的加强而增大;⑵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部位产生,就会立即向整个细胞膜传布,而它的幅度不会因为传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可迅速扩布到整个细胞膜;局部反应的基本特性(1)不是“全或无”的,随着阈下刺激的增大而增大;(2)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传播;(3)局部兴奋可以互相叠加包括①空间性总和②时间性总和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概念:局部电流:兴奋部位和尚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引起由正极向负极的小电流。局部电流提高邻近部位膜电位达阈电位,产生AP特点:1、局部电流阈电位2、双向传导3、不衰减4、有髓鞘神经纤维的传导:“跳跃式传导”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1、细胞直径2、动作电位去极化幅度3、神经纤维有无髓鞘动作电位的传播(二)传导方式:无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近距离局部电流;有髓鞘NF的兴奋传导为远距离局部电流(跳跃式)可兴奋细胞和兴奋性兴奋=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神经细胞、腺细胞和肌细胞等。兴奋性: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刺激:细胞所处环境因素的变化。兴奋产生的条件刺激强度(intensity)刺激的持续时间(duration)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intensity-duration)阈强度阈值(threshold)**组织的excitability与threshold呈反比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标准组织excitable及其恢复过程中excitability的变化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相对不应期:阈上刺激产生反应超常期:阈下刺激产生反应低常期:超常期后一段时间内兴奋性低于正常,阈上刺激产生反应绝对不应期存在的意义:绝对不应期的长短决定了两次兴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不论细胞受到多高频率的连续刺激,它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兴奋的次数,亦即它产生动作电位的次数不会超过某一个最大值,后者恒小于绝对不应期所占时间的倒数。
本文标题:解剖生理学第二章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0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