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二○一二年一月九日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湖北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和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现根据《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结合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县域经济“一主三化”的指导方针,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进入总量跃升、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后劲增强、活力迸发的新阶段,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并为“十二五”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发展速度加快,整体实力提升。“十一五”时期,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从不到4000亿元发展到突破8000亿元,2010年达到8923亿元,5年年均增长142%,高出同期全省03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由“十五”期末的544%提高到565%。一批强县加快崛起,地区生产总值过100亿元的县(市、区)由2005年的7个增加到40个;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过5亿元的县(市、区)从无到有,达到21个。县域经济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基石”地位日渐突出。(二)产业结构改善,内生动力增强。县域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289∶355∶356调整为2010年的212∶463∶325,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108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10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57亿元,五年增长327倍;发展模式发生较大变化,由分散、粗放向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演进,县域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和改造提升加快,呈现出项目、企业向园区聚集,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的强劲态势,形成了一批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一批在全国和省内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名优产品大量涌现,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时期累计关闭小水泥、小造纸等企业(生产线)705家,2010年县域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15%。(三)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协调发展。“十一五”时期,全省县域交通、电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高速公路已形成“环射互通、路路畅达”的网络,所有市州和70%以上的县(市、区)实现了与高速公路连接;火电、水电和风电、核电、太阳能等能源建设全面推进,能源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大型商品粮(油)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进展顺利。此外,仙洪新农村建设、鄂州城乡一体化、7个山区县(市)脱贫奔小康试点、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616”对口支援工程、88个乡镇新农村试点等多个层面的试点示范,覆盖了全省35%的乡镇和村,形成了点面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格局,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四)投入力度加大,发展后劲增强。“十一五”时期,全省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153亿元,年均增长404%,比全省高出97个百分点。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一批行业领军龙头企业,一批全国500强、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县域,一批投资过10亿元、100亿元的项目相继启动实施,全民创业热情高涨,民间投资活跃,各类市场主体快速成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年净增6883家;上市融资取得新进展,一批重点企业成功登陆主板和中小板。专栏1:“十一五”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单位2005年2010年比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5538923年均递增142%GDP过100亿元县(市、区)个7405年净增33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7153057年均递增244%规模以上企业数个4686115695年净增6883家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9823309年均递增275%财政总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个1145年净增13个城镇化率%274340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72158年均增长135%销售收入过10亿元产业集群个401505年净增110个注:本表中的2005年数据(除城镇化率)、2010年数据均按照目前参加考核的80个县(市、区)口径汇总计算(不含神农架林区)。规模以上企业数按当年统计口径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标准计算。二、形势分析“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省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形势,我省县域经济正处于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一)面临的主要机遇1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相互交织深入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产业分工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特别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加快推进,为县域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加快向内陆转移。“十二五”时期,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湖北既有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和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又有工业、交通、人才、科教优势,为促进我省县域要素集聚和产业承接提供了有利条件。3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十二五”时期,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利于湖北县域经济充分发挥内生型优势,拓展和延伸发展的广阔空间。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持湖北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加快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我省将会在项目投资、体制改革、开放政策、产业布局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县域经济也将迎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4湖北“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全面实施。“十二五”时期,湖北大力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加快推进“一主两副”中心城市重点突破和跨越发展,将更好地对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发挥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为促进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好的政策机遇,搭建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扩面、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竹房城镇带、7个山区县市脱贫奔小康试点,有利于探索不同类型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子。5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氛围浓厚。中央不断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增强县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地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支持,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不断营造争先进位浓厚氛围,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改善,必将强力推进全省县域经济趁势而上,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二)面对的主要挑战1外部环境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超出预期,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增长难以为继,依靠廉价劳动力推动产业低水平扩张不可持续,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产业发展竞争更趋激烈,对处于产业分工链条中低端的国家和地区形成较大压力。2结构性矛盾突出。全省县域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缺乏强县支撑;产业层次偏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主体偏少,缺乏大企业大集团引领带动;各种创新资源整合配置效率不高,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城乡区域发展中的二元结构问题依然突出;开放性经济发展不够,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薄弱等。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和压力。3资源环境硬约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劳动力、资源成本进入上升通道,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更加艰巨。4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沿海发达地区立足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抢占制高点,中部省份竞相发展,纷纷加大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我省县域经济处于前有标兵、侧有强兵、后有追兵的包围夹击之中,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迫局面。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坚持县域经济“一主三化”方针,以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重点,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富民强县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推进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产业支撑,集聚发展的原则。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扩大特色品牌,做强支柱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加快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县域经济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城镇管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开放先导,创新发展的原则。坚定不移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吸纳各类资源聚集县域创业发展;依托湖北科教优势,加强县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走创新驱动和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建设“两型”社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市场主体,政府推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于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改善公共服务,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强和完善县域经济评价考核,强化激励和压力机制,营造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三)总体目标——总量规模明显壮大。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到“十二五”期末,县域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过200亿元的县(市、区)数量比2010年翻一番;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数量比2010年翻两番;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力争1-2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市)”,一批县市进入“中部百强县(市)”。——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工业主导更加突出,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巩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能力显著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推动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县域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县域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明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发展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县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开放性经济水平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市场主体大量涌现,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明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成效显著。努力实现县域居民收入增长和县域经济发展同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转移农村人口300万人;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专栏2:“十二五”时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指标单位2010年
本文标题: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1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