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北京理工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总体概况(一)指导思想“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人才观念,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总结并吸收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丰富和发展实践教学和学校特色,构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二)总体思路在开展“卓越计划”的各专业,基本形成以30%本科生、40%硕士研究生和30%博士研究生的总体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为基础,按照不同模式培养工程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研究型工程师和工程科学家的工作思路。(三)目标定位分层次科学定位各专业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各专业领域对不同层次工程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实施分类分层培养。采用学校与企业及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的模式,强调课程体系与实践训练密切结合工程实际,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出一批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宽厚扎实、工程应用熟悉、创新能力持久、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前沿意识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急需的优秀工程师。(四)参与专业与培养层次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势与特色,我校计划在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上开展“卓越计划”,相关专业布局主要按以下原则确定:1.国防特色专业2.传统优势专业3.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与特色专业2010年首批选择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地面武器机动工程和生物工程专业进入“卓越计划”(前4个均为国防特色专业)。2011年报批9个本科专业和12个研究生层次学科、专业,优先考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兵器工程、航天工程、车辆工程等5个研究生层次学科、专业和热能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等2个具有明显国防特色的本科专业。物联网工程、电子封装技术、生物医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与特色专业列入优先申报序列。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及优势学科分布,重点在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技术、航天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对成熟的领域进行了硕士生层次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在航空宇航技术等5个学科中进行了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博士生试点工作,目前共有37名学生参加了此计划。各领域均制定了以强化实践能力为重心的培养方案,并且与知名企业如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长安汽车集团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培养基地。表1: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学科分布情况序号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层次加入时间1080305Y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20112080306W车辆工程本科2011380501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201148060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2011580607生物医学工程本科20116080608Y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20117080616W光电信息工程本科20118080640S物联网工程本科20119081214S电子封装技术本科201110081501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本科201011081602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本科201012081603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本科201013081605地面武器机动工程本科201014081801生物工程本科2010研究生层次领域、学科1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博士2011281703生物化工工学博士201130825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工学博士201140826兵器科学与技术工学博士20115430102机械工程工程硕士20116430112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20117430126兵器工程工程硕士201180831生物医学工程工学博士20119430131工程硕士201110430134航天工程工程硕士201111430135车辆工程工程硕士201112430139生物工程工程硕士2011(五)学生情况二、组织管理(一)组织架构1.学校成立了“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领导小组”,负责我校“卓越计划”的顶层设计、重大决策、组织规划、宏观管理以及重大事项的总体协调,部署各阶段的建设任务,提供政策、人力、财力保障,指导解决推进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复杂问题。2.学校与企业联合成立了“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全校“卓越计划”的发展规划、培养模式、培养标准、培养过程、评价考核进行咨询指导,研究、制定和审核有关标准,提出指导性意见。3.学校成立了“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办公室”,挂靠在教务处,配备1名专职人员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卓越计划”有关项目的组织申报、检查验收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教学运行和管理体系学院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工作小组、包含一定数量企业专家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专家委员会或类似组织,学院分管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副院长、专业责任教授分别为承办学院和专业第一负责人,负责卓越计划教学事项管理、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此外,按照学校要求成立的学院教学督导小组,负责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研究生层次卓越工程师计划主要采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贯穿于研究生的招生、培养、日常管理整个过程。部分学院同时还设有工程硕士中心兼负责卓越工程师计划研究生的管理。三、政策措施(一)学校政策学校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培养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的意见》、《创新实践课程实施细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修订了《本科生实习工作管理规定》、《本科生实习守则》等相关文件,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学校在年度预算中单列专业建设专项经费,多渠道筹措资金,优先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同时根据卓越计划人数和实习情况,增加实习经费预算,确保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保证培养质量,为第一次承担卓越工程师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教师加拨一定的经费。学校2012年召开的人才培养工作会,明确提出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抓手,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建设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高水平工程教育体系,建立校所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效的卓越计划新模式。(二)院系政策措施1.成立责任教授负责的学生遴选领导工作小组,负责卓越计划的宣讲、学生遴选,组建卓越计划班。2.为参加每个卓越计划的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全面负责学生的实践创新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责任教授在开学初、中期和期末召开卓越计划班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并提供指导和帮助。3.实践教学经费向卓越班倾斜,开设《工程创新设计》等实践类课程,每个卓越计划学生配备单片机或ARM开发系统,为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提供了硬件支持条件。4.对参与卓越计划并指导卓越班学生进行工程创新设计的教师,按学生人数和不同阶段的指导学习要求,计入教师的工作量。5.整合学科、科研、教学与产业资源,选择合适的单位或学校建立联合研究中心。计算机学院同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悉尼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等共建立4个联合研究中心。6.制订了完备的质量监控和反馈体系。例如生命学院坚持多维教学监控和反馈制度,优化教学过程精细化质量控制。建立健全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自我评估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四、培养模式(一)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在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联合培养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专业培养方案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制定的标准,由相关学院与企业联合制定企业培养方案,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学院与企业联合制定的企业培养方案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并具有可操作性,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建立“强化理论基础、注重学习能力、突出实践创新、面向工程实际、面向国际化”的课程训练体系,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分段培养,完成研究型学习、工程实践和创新研究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使之成为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宽厚扎实、工程应用熟悉、创新能力持久、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前沿意识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依托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形成校企工程人才培养联合体,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培养过程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其中本科生、硕士生在企业学习和进行工程实践(包括毕业设计)的时间累计均要求达到1年。博士研究生主要在企业开展研究工作,在学校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建立学校-企业“双导师”制,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等环节实行双导师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毕业环节原则上要求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内容可以是工程项目分析、生产流程设计、产品与工艺设计、营销策划方案、工程项目论证报告、项目与产品研发报告、管理制度与机制构建等;硕士、博士层次的学位论文可以是工程项目研究和开发、复杂产品开发和设计、复杂工程项目集成设计等。(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实现“三个面向”:1.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面向工程实际,首先凝练和精炼基础课程,使学生的理论基础深厚扎实,削减适合自主学习的课程及学时,增设企业法规、企业文化、工程管理等课程。同时,通过研究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保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加宽、加厚和完善其知识体系。2.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1/3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教学,确保每届学生至少6门专业课程由国内外工程一线的高级专家担任主讲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环节(包括毕业设计)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内容可以是工厂设计、生产流程设计、技改方案等。3.面向低年级卓越计划学生,学校聘请具有长期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开设了“面向工业企业应用的创新方法”通识课程。(三)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与评价模式改革要面向工程实际,大力提倡和采用案例分析、项目研究、模拟训练、团队学习等研究型教学模式和根据研究报告、研讨交流、实验研究、调研分析等多种模式的考核方式,学校通过教改立项的形式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强化创新实践项目训练,将大学生创新性实践计划项目引入课程体系,丰富和完善研究型学习模式。学校2012年启动了第十批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将“高等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的研究与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理论研究”等内容列入立项指南,“以应用为导向、以企业案例为驱动建设工效学研究型双语课程”的等多项以卓越计划为背景的教改项目获得重点立项支持。五、师资队伍(一)校内参与卓越计划的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及相应的政策措施。1.在引入新教师时,将申请者本人是否具有企业工作背景作为考虑条件之一,为进一步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始终队伍建设奠定基础。2.学校注重加强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培训,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国际CDIO培训,将CDIO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吸收利用,转化到相应的专业实践课程。3.我校成立了“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教师培训、咨询服务等工作,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该中心已被列为我校推进“卓越计划”工作的重要部门。4.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专职教师。先后聘请中国空
本文标题:北京理工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17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