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成套教材修改说明(华师大版)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技教材编写组2008年8月2一、教材修改依据1.《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2.《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行稿)》3.《上海市中小学成套教材的修改要求》4.《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试验教材(华师大版)评价报告》二、教材设计理念1.教材反映上海区域特征,体现上海二期课改的基本要求反映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特征;依托上海数字化城市环境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按照“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全面反映《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体现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2.教材设计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为主线,注重能力培养,渗透德育教育全面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辩证处理学科知识体系与项目活动的关系,关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辩证处理操作实践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结合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渗透德育教育,落实民族精神教3育和生命教育;科学建构信息科技课程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实践,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根据学生心理认识规律和学习兴趣,建构教材的内容体系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及学习能力,构建不同的内容结构;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构建基础、拓展、探究(研究)型课程内容;根据课程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科学处理不同学段、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内容衔接;合理组织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内容,突出信息科技课程的学科特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密切信息技术与现实联系,将知识目标和信息素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三、教材修改策略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以灵活多样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实现课程目标,保证信息科技课程12年一贯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1.保持和发扬原教材特色关于算法思想,原教材主要通过高中“第2篇算法初步”来体现的,修改方案从两方面考虑:4第一,依据《标准》,在“算法和程序设计”模块中不仅有算法设计,还引入程序设计语言,加强算法的程序实现;第二,在小学、初中教材中考虑渗透算法思想。关于算法思想的渗透,将在第三部分阐述。关于知识的系统性,原教材中知识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严谨的知识序。修改方案从两方面考虑:第一,仍保持原教材的知识序:小学以文字处理和画图为主,初中以电子表格和网页制作为主,高中以网络和算法为主,特别是高中部分,要求学生能“懂一些道理”;第二,更加关注知识的完备性,例如在小学教材中增加计算器软件的使用,让学会能体会计算机能够计算这一最基本的功能。2.正确处理二个关系处理好项目活动与原教材特色的关系。通过项目活动的实施来体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是《标准》特别强调的要求,因此,增加项目活动是本次修改的重要工作。为了保持原教材结构和特色,采用两种策略:第一,以项目活动重组教学内容,例如小学电脑画图部分,通过少量调整原教材的操作实例,改编成一个项目活动来进行学习;第二,项目活动的设计尽可能考虑到原教材的特色,例如高中“班级共享软件工具箱”项目活动,学生通过该项活5动,可以对应用软件形成较系统的认识。处理好教材难度与原教材特色的关系。教材难度是原教材使用过程中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教材修改工作将在保持原教材知识体系结构和算法实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难度。采取二方面措施:第一,以保持原教材特色和关注学生生活为原则,适当降低教学要求;第二,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实例以及适量增加教学辅助资源等方法为学生学习提供坡度。3.对原教材不足之处的修改策略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信息科技与现实的联系;以信息活动项目为线索,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提供光盘、网站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结合项目活动,调整习题难度;细化教学内容难点,实现分层教学的思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印刷质量。四、修改后的教材特点1.构建知识技能序,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上海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属于12年一贯的课程群范畴,为了保6证学生学习的一致性、连贯性和完整性,根据《标准》的规定、信息科技学科知识特征、学生认知规律以及社会发展需求构建知识技能序。在教材修订时,教材编写预先设定课程连续主体部分的起始年段和结点年段,确定学习阶段间的衔接点和衔接方式,合理安排每一阶段的知识技能序,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实现课程目标。以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中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学习为例,不是简单的进行软件操作的学习,而是以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学习为宗旨,对于具体应用软件,不是采用在一个学段一次学完一个软件的全部操作功能,而是采用循环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小学阶段掌握软件最基本的操作,使学生能够完成简单应用,也能为其他知识技能的学习提供信息处理的平台;初中阶段掌握这些软件较复杂的功能,能够运用软件独立完成相关项目活动;高中阶段能够综合运用这些软件,体现学生合理选择软件和综合运用的能力。2.以项目活动为载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相关能力培养教材修改要着重加强项目活动的设计,通过项目活动的实施来达到学生相关能力培养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项目活动的目标定位既考虑对已学知识技能的复习与巩固,更考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的培养。例如高中“班级共享软件工具箱”。第二,项目活动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兴趣,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例如初中“网络与生活”。第三,项目活动的形式多样化,特别强调活动过程中的合作与交7流。第四,项目活动设计体现全局观,要求学生全程参与项目活动,明确项目活动的各环节,在知识与技能运用过程中关注方法的习得。例如小学“观察与思考”学习案例。第五,项目活动体现创新性,项目活动主题适当开放,学生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学习环境创设项目活动内容,在体验项目活动过程的同时,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依据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项目活动的目标设计和形式设计各有特点。小学阶段,项目活动是以两种形式来呈现的。其一,用一个学习单元安排一个项目活动,例如项目“制作贺卡”就是安排贯穿于“电脑画笔绘图”的学习单元之中,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完成“画笔及电脑绘画”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同时在知识与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渗透了方法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其二,每一册最后安排一个项目活动“观察与思考”,其目标设计是以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这样的项目活动实施,使学生初步学会开展项目活动的基本方法。初中阶段,项目活动设计以教材中学习单元的形式呈现。一类是以复习、巩固、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与技能为设计目标,一般安排在一个学习单元的最后,例如“制作屏幕保8护文件”活动就是在学习了常用的数码设备以后通过项目活动综合运用;另一类则是在学生已掌握某一领域的核心功能以后通过项目活动深入学习知识与技能,以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例如“电子板报设计”项目就是考虑到学生已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础知识,通过完成“电子板报设计”项目,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更多的技巧。不同设计目标的项目活动,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上也作了不同的设计。高中阶段,项目活动嵌入在栏目中呈现。考虑到高中学生趋于理性,教材设计强调严谨性与逻辑性,因此,项目活动以“交流讨论”、“实践体验”栏目呈现,嵌入在教材的章节之中。其中,“交流讨论”采用思辨的方式展开研讨,以达到内化信息技术知识、激发信息情感的目的;“实践体验”通过实际操作练习体验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另外,在统一模块的信息技术基础和网络基础部分,各安排一个综合活动,其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项目活动,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全面渗透德育教育(1)德育教育内容安排教材在德育教育内容安排上,考虑以下四个方面:道德意识方面(信息使用道德规范、知识产权等);安全意识方面(网络安全、信息鉴别等);9探索意识方面(信息技术功能开发、新技术发展等);责任意识方面(信息科技的作用、民族信息产业等)。(2)道德序设计教材在道德序的设计上,考虑如下安排:小学阶段能知道相关规定,开始养成良好习惯;初中阶段能理解相关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主动遵守相关法律,主动承担相关责任;高中阶段能在掌握一定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基础上自觉遵守规范,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3)德育教育渗透教材在德育教育的实施上,将德育教育切实融入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去。教材设计的德育教育渗透主要形式有:通过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在各领域中应用的讨论,培养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意识;以阅读材料形式介绍信息科技领域的科学家生平,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在国产软件的介绍和使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版权意识;通过网络学习,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养成良好的信息使用习惯。4.关注信息科技学科核心和本质内容,体现算法思想(1)算法设计和算法渗透都是信息科技课程中贯彻算法思想的10有效途径算法在信息科技课程中的核心作用,不应仅仅局限于程序设计语言学习,还有算法思想,培养学生运用算法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教材方案根据《标准》、信息科技课程的架构以及算法学习的特点,进行了如下立体化设计:在小学、初中学段以及高中统一模块,以算法渗透为主;在高中选学模块和拓展型课程中以学习算法为主。因此,教材在小学、初中的基础型课程中,将主要通过概念图、项目活动的工作流程安排等环节来渗透算法思想。高中基础型课程选学模块和拓展型课程的教材设计中,通过安排“算法与程序设计”、“数学建模与算法实现”等学习内容,以算法设计、算法实现、算法应用的线索来学习算法和计算机程序设计。(2)算法渗透在教材中的体现学习算法及编程是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目标之一,但算法学习更应该体现在信息科技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上。因此教材内容渗透算法思想更能体现《标准》中“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在教材设计中,算法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通过有序地组织项目活动来贯穿算法思想。从小学起,就以概念图的思想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有条理的工作方式,并指导项目实施。通过软件操作学习体验算法的存在与作用。因为有必要让学11生了解,无论是系统软件还是应用软件,都是按算法工作的。通过教材内容的设计呈现算法思想。例如在小学表格处理学习中,以体育比赛的名次计算为例,让学生体会算法的意义及与生活的联系。所以,算法的体验与渗透,既为高中有兴趣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向发展的学生提供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重视信息科技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整合,多渠道培养学生信息素养(1)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学习平台,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创造条件。例如,在小学阶段安排演示文稿软件基本使用方法的学习,学生就可以将此工具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运用演示文稿工具软件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强化了演示文稿软件学习;在初中教材设计的项目活动中,学生以文字处理软件为工具,开展问卷调查设计、实施并完成调研报告。(2)以其他学科的内容为素材,创设学习信息技术的情景。例如,在初中教材设计中,以“上海空气质量分析”为主题,采用电子表格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在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材中,设计若干项目活动,用解析、查找、排序等基本算法解决物理公式计算、英语单词查找、化学元素周期表生成等问题。6.各学段教材有效衔接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根据《标准》制定的,同时也兼顾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征。由于小学、初中、高中段的信12息科技基础型课程安排分别为68课时,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之间都存在2-4年的间断,所以修改方案在小学、初中、高中的知识与技能的衔接上采用“交叉法”处理,同时针对不同学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应用软件为例,小学阶段学习文字处理和演示文稿软件,要求学生学会这两个软件的基本操作,并体会应用软件操作的一般
本文标题:上海市中小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37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