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给未来的你-大学新生教育
给你一双隐形的翅膀,助你高飞江海全2015/09/15有很多新生如今实现了大学梦,却在入学后而陷入了茫然和困惑之中,正如大学校园里流传着一种较贴切的说法:大学四年生活如同鲁迅先生的四部作品集,大一开始《彷徨》,大二想《呐喊》,大三如同《坟》,大四要《朝花夕拾》。“你现在站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下一步走到哪里”。勤奋是昨天留给今天的存款,放纵是今天对明天的透支,信心是明天给予今天的希望。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什么是大学大学生活特点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一、什么是大学蔡元培指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梅贻琦1931年12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其就职演说中有一段话,近年广为传诵:“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牛津的培根;波隆那的但丁;北大:蔡元培、马寅初、吴树青、许智宏;清华:梅贻琦、王大中华中科技大学:朱九思、杨叔子、周济、樊明武;浙大:竺可桢、潘云鹤;武大:刘道玉、侯杰昌、顾海良、刘经南人大:李文海、纪宝成。1、大学之“大”,因有“大家”而谓大。2、大学之大,因有“大师”而谓大北京大学:五四时期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汇集了胡适、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高君宇、许德衔等;新中国成立后,有李四光、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翦伯赞(历史)、曹靖华(翻译)、王力(语言学)等;现在,费孝通、雷洁琼、陈岱孙、季羡林、张岱年、黄楠森、胡代光、肖灼基、厉以宁、赵敦华等。3、大学之大,大学因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教学大楼,实验室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而谓大。4、大学因对知识探究的高深与博大而谓大。浙大校歌的歌词,将大学拆分为“大”和“学”两个字来分别解释,其中,“大学”之“大”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而不是自以为自己已经很有学问的自大的大;而“学”是指“学问”,学问几乎是无穷尽的,因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学问.5、大学有“大学生”而谓大。剑桥大学:62人获诺贝尔奖,被称为世界政治家的摇篮。牛津大学:英国前50位首相中,29位出自该校。哈佛大学:35人获诺贝尔奖,6位总统,美国500家大企业老板有2/3在该校学习过,包括:比尔·盖茨。东京大学:18位首相,4位诺贝尔奖,日本1/4的大企业家。清华大学:200多位部长级人物,朱溶基、胡锦涛、吴官正、吴邦国等。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具备以下几种社会职能,即: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大学走向综合化,多科化,开始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成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特点二、大学生大学生的个体发展人的发展从出生到成熟,生长发育要经历两次高峰,第一次是一岁左右,第二次是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生理上:接近成熟心理上:智力发展走向成熟辩证逻辑思维趋于完善自我意识增强情绪情感日益丰富性意识进一步发展影像资料三、大学生活大学:转折与成长一位父亲给女儿的信小禾:你好!这星期接连收到你的3封来信,每一封信都透露着你对新生活越来越适应,对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我和你妈真高兴啊。记得你在刚刚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曾说自己“像在做梦一样”。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你在家时又懒又任性,家务活儿一点不沾手,还爱发脾气,那时我曾悲观过,觉得我们对你的教育是有问题的,不能说全失败了,但也不能算成功。现在看来,你是能改变的,现在不仅会自己照顾自己了,还学会了关心父母,关心同学,我们看到了你的成长。这样一个转折,正是从你上大学开始的。你信中还说,有些老师上课讲得太快,很多内容基本上跟课本不沾边,也不给划定重点。听一节课下来,心里一点“底”也没有,猜不透将来考什么。你还不了解,大学的教学与中学有本质的不同。中学教师往往对学生耳提面训,时时督促,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家长的角色。而大学更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是不负责任,其实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好处。人从高中升入大学,不仅仅是在求学的阶梯上迈上了一级,更重要的是,从少年到了成年。成年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更明确的追求,只要不放弃目标,努力就应该是持久的,不断强化的。所以,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特点,把在中学形成的依赖老师、依赖课本、照着老师划定的重点死记硬背的旧习惯克服掉,养成主动、自觉、灵活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课可能还要组织课堂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目的是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希望你轻易不要放弃。在学校的锻炼,会在将来的社会实践中起作用。在校锻炼越多,走上社会的起点越高,成才的速度越快。为什么有些人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而有些人却迟迟不能进入角色呢?在校期间的准备充足与否,意义太大了。爸爸1、大学生活的特点大学学习特点学习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大一不是高四中学教育为了学生考上大学,大学教育为了学生进入社会(培养目标不同)中学培养“考”生,大学培养“学生”(培养方式)中学是封闭式教育,大学是开放式教育(教育模式)中学老师“逼”着学生走,大学学生“追”着老师走(教学方式)中学是被控式学习,大学是强调自主性学习(学习状态)中学学习老师帮你掌控,大学学习需要自己经常“反省”(学习方式)学习的转变专业性自主性:选修、辅修、考证、考级多元性:渠道多(学术报告、知识讲座、社会调查)探索性:有争议知识增多(例子:爱因斯坦VS量子力学派)容量、难度、要求和管理剧增中学大家忙一样,大学大家不一样忙(学习内容)中学强调标准,大学鼓励创新(学习要求)中学学习越学问题越少越好,大学学习越学问题越多越好(思维训练)中学要求服从,大学倡导个性(管理方式)中学靠别人管自己,大学靠自己管自己(生活方式)中学只要伏案学习,大学要站起来四面观望(学习视野)很多同学上了大学后其思维模式还停留在中学时期,被动的上课、看教材背书考试,在大学中大量的课余时间不会充分的利用,对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之外还应学习些什么也模糊不清,特别是对提高综合能力方面的学习认识不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区别不在于上课,而是看他下课后干什么”“如果你四年内很少去图书馆的话,你就等于自己浪费了一大笔一大笔财富。所以,经常去那里,随意翻翻,都有收获。”大学生活环境的特点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转变独立生活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财政管理的能力应对挫折压力的能力人际关系的转变交往对象的差异性更大、个性更强交往的原则更强调平等、互助和互惠交往的主观性更强闭锁性与主动性并存大学与中学又有很多不同,你要认真去了解,细细去品味,积极去适应,努力去创造。2、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失落……不满无聊进入大学后便感觉“革命成功了”“少爷式”大一新生吃穿都成问题问题一寝室脏得连脚都踩不下问题二脏衣服一般都是集中处理问题三吃不惯海南地方特色饭菜问题四自由支配时间多了,天天睡大觉大学新生的特点难以适应生活新环境的焦虑心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形成的失落心理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的抑郁心理自我评价失调导致的自卑心理收费和就业制度改革带来的危机心理失去奋斗目标的迷茫心理1、大学不是“蜜罐”2、大学不是“保险箱”3、大学不是“游乐场”几个特别提醒浙江大学老校长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必须自己问问:第一,你来浙大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爱因斯坦说:“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专业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谋生而学习”是受人鄙视的(1)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尽快地学会学习树立学习的新观念学习中的误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运筹策略有人预计说,2020年人类将要拥有的知识中,约90%目前还没有创造出来;而到了2050年左右,现今所掌握的知识届时仅为知识总量的1%。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就是为自己的未来而投资,为自己的生存而积累,为自己的发展而储蓄的全新理念。要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的关系要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中的误区方法上的误区学习氛围群体的素质学校的学风社会的观念武汉理工大学开学前8000人次忙补考投入50万元只为买回好学风为了“赶考”,武汉理工大学数千名学生提前返校,参加上学期“挂科”(考试不及格的通俗说法)科目的补考。参加补考的学生均为原大一至大三年级的学生,三个年级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总数约为2.7万人,而补考者多达8466人次。为了组织这次规模巨大的补考,武汉理工已投入经费约50万元。校方表示,花这些钱目的是要“买”回一个好学风。学习方法的改变制定计划,善于自学。会听、善记、及时复习。勤学好问,动手练习。能深能简,抓住重点。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学习时间运筹策略高效性原则: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整体性原则:把一定的时间作为一个整体运用,整体规划科学性原则:注意合理性,符合自己能力、生理、性别等特点(2)、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影像资料“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你自己跪着。如果你站起来,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并不比别人矮一截。”(3)、学会安排课余生活,主动寻求交往机会。(4)、合理安排财政,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如果你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那么记得为了你的家人和你自己的前途,永远别乱花钱。记住,永远。如果你的家庭富足,也要永远记住你用的钱是你爸爸妈妈的血汗钱。永远不要瞧不起大学里的贫困生!“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一个人在一些地方获取了什么,注定要在另一些地方失去些什么,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第二节如何规划大学生活职业生涯辅导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经过百年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普及,如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职业生涯辅导工作都是从小学时抓起的。根据美国职业管理专家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期、准备期、建立期、保持期和衰退期5个阶段,而大学阶段正处在准备期(15岁—24岁)的中后期。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没有生涯规划指导内容的设置,在中学阶段更缺乏对职业规划的概念,因而职业生涯的准备期的全部工作只能在大学期间完成,这个阶段也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知识、能力储备阶段。大学生涯是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准备和规划阶段。大学阶段是否做好准备、是否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可以说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大学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与高度。据美国一家资深的调查机构对美国哈佛等几家著名学府大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学期间能够对自己未来职业有明确清晰定位和规划的学生不超过7%,对自己未来只是一般的规划占70%左右,而对未来没有任何规划的有20%左右,在20年以后又对所调查的学生进行追踪,发现当初有明确规划的的学生,现在不是在政府部门做高级首脑就是在大公司做总裁,而有一般规划的大都是中产阶级或在中小企业做经理,而没有规划的大多数在多次跳槽及底层中度日。了解自己—个人职业生涯规划“5W”法“五个w”——用5个“WHAT”•1、WhoamI?(我是谁?)•2、WhatwillIdo?(我想做什么?)•3、WhatcanIdo?(我会做什么?)•4、Whatdoesthesituationallowmetodo?(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5、Whatistheplanofmycareerandlife?(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什么?)1、WhoamI?(我是谁?)认识自己,就是去发现自己的天赋、才能,然后去发展它,积极去实现它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意识的去完善、提高自己,做自己生活的主人1、WhoamI?(我是谁?)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毕业时我的位置又会是怎样?面对目前的就业情况,自己有没有危机意识现在我该怎么办?大学我该怎么度过?知己就是了解自己,包括兴趣、爱好、价值观、能力、特长、优缺点等。心理测试如性格测试、能力测试、气质测试等可以帮助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和气质类型。知己(knowyourself)气质的分类及适合的职业多血质:活泼、快乐、好动。适合社交性、文艺性、多样化工作(不适合细心钻研的工作),可从事广泛的职业如外交、管理、医生、律
本文标题:给未来的你-大学新生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39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