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2……(3)……(4)图示地区还可以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06年江苏卷)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图2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3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一、回顾高考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第二节产业转移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二典型案例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西欧的乳畜业;鞍山钢铁厂、上海宝山钢铁厂的区位选择;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新兴工业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工业区;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南昆铁路的区位因素;以黄土高原为典型代表的水土流失问题:以西北地区为典型代表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以华北地区为典型代表的缺水和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以亚马孙地区为典型代表的植被破坏问题;以东北地区为典型代表的土地资源开发问题、林业资源开发问题;以山西煤炭为典型代表的资源开发问题:以美国田纳西河为典型代表的流域综合开发问题;以珠江三角洲为典型代表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以西气东输为典型代表的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以东亚为典型代表的产业转移问题。等等。德国鲁尔工业区鲁尔区:(1)煤炭资源丰富;(2)距铁矿区近;(3)水源丰富;(4)水陆交通便利;(5)市场广阔;攀枝花:(1)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2)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3)水源充沛;(4)水陆交通便利;(5)国家政策支持;(6)地形起伏大,平地少。审套迁答针对设问,答准关键点因题制宜,抓准不同点回归教材,找准落脚点仔细审题,找准切入点评价、原因、成因、条件、影响、区位、效益、措施、特征四、解题步骤(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2……(3)……(4)图示地区还可以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06年江苏)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图2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3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三、分析高考鲁尔区:(1)煤炭资源丰富;(2)距铁矿区近;(3)水源丰富;(4)水陆交通便利;(5)市场广阔;攀枝花:(1)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2)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3)水源充沛;(4)水陆交通便利;(5)国家政策支持;(6)地形起伏大,平地少。关注热点问题,训练答题思路五、举一反三总结探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一般研究规律: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治理措施(09年江苏卷)图1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0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主要原因是、。(2)……(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3′3′(1)……(2)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07年江苏卷)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右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无锡市09年高三期末试卷)27、图18是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图19是两幅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试评价影响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6′分)六、纠错提高袁嘉昊: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且集中,雨热同期。②河流广布,水源充足。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蒋飘月:有利:①地势平坦②土壤肥沃③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多④热量充足不利:①降水集中在夏季,易引起洪涝灾害。②河流众多,土地被分离地支离破碎,不利于规模化的推广③地势平坦,不易排水。(2′)李健:有利:气候:雨热同期适宜作物的生长②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③水源:河流众多,水源充足④土壤肥沃不利:①夏季多旱涝灾害、台风②冬季多寒潮,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③西北为丘陵若开发不当,易发生水土流失。(4′)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东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3′)不利条件:有寒潮、台风、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土壤贫瘠、酸性强;西部丘陵地带坡度较大(3′)杨婷婷:①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多②地形平坦,容易遭受流水的冲击③水源比较紧张④土壤肥沃(0′)徐乃研:①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集中在夏季②支流众多③地势低且较为平坦(1′)刘燕:①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旱灾②夏季多暴雨,集中,易涝。支流多,平原地形,不易排水。(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常形成洪涝灾害春季降水少,蒸发强,易造成春旱各年夏季风强弱有变化,降水变率大
本文标题:抓住典型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4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