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日本地理日本位于亚洲大陆的东端,日本人认为是太阳生起的地方,因而取名“日本”。日本是弧形岛国,曲折多姿的海岸线长达二万六千多公里。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大小约四千多个岛屿组成,被称为日本列岛。首都是东京。1869年明治天皇把都城从京都迁至东京。因其在京都的东边,故得名东京。东京是日本政治、经济、产业、文化的中心。日本全国共分为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43县。都、道、府、县以下又分市、町、村。各行政区实行自治,因此,日本人称地方政府为“自治体”。日本是个多山之国,山地占总面积的五分之四。日本少见荒地秃岭,有山就有林,森林覆盖面积达67.4%。在本州有海拔3776米秀丽悦目的富士山,形如一把倒挂的折扇,成为日本的一个象征。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的造山地带,即地震带上,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年平均有感地震一千次左右。日本也是个多火山的国家,有火山一百六十多座,其中活火山有数十座,温泉遍及全国。日本国四面环海,属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由北而南为10-18度。日本温暖多雨,大部分地方都有梅雨,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比整个地球年平均降雨量高八百毫米。日本水源丰富,水质好,全日本各地的生水都可以饮用。纵观日本人的生活,便可知道日本是受惠于水的。在日本列岛上,居住着1亿2千多万人(1984年6月)。除1万6千多阿伊努族外,都是“大和民族”,所以,在日本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多加个“和”字,如“和服”“和食”“和歌”等。2日语国旗国歌和服日语就其使用人口而言,是世界第六大语言。不过日语只是一国一族在使用,因而没有列入联合国会议通用语言。日语是全球通用标准语。日文由51个假名和1850个常用汉字组成。日本国家元首是天皇,现任裕仁天皇生于1901年,1926年即位,年号“昭和”。天皇是日本国家的象征,但无实权。日本的国旗是白底之上有一红色的太阳,因而俗称“太阳旗”。“太阳旗”从13世纪以来就在日本流行,1872年明治天皇为日本第一条铁路通车举行庆祝仪式上初次使用。但没有任何一个政权从法律上规定“太阳旗”为国旗,然而它却一直作为国旗使用。“君之代”是日本的国歌,是赞颂天皇的一首古典诗歌,见于《古今和歌集》。1876年由奥好义和林广季谱曲,后在军队中作为吹奏乐谱使用,并提供给各条约国。从此,日本的很多仪式上使用“君之代”乐谱。对歌词内容,不少日本人都认为不妥或持批判态度。然而,“君之代”却没有任何政权法定为国歌,而又是实质上的国歌。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因为日本从南到北都有樱花。不仅数量多,种类也多,因而日本被称为樱花之国。春季观樱活动是日本民俗的一大盛事。日本的民族服装是和服,它是在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而成的,随着日本生活方式的欧美化,穿和服者日益减少。但在某些节日及特定场合仍需要穿和服。“和食”是日本民族特有的饭菜,主食多是米饭,副食大多是海产。它在烹调时注意尽量少加工,以保持原材料的自然风味,甚至有的完全是生食,如“生鱼片”。日本菜以清淡著称,用油炒的菜几乎没有。日本民族的住宅原是木结构的,也称“和式”住宅。3日本折扇团扇系中国的发明,而后传入日本。折扇系日本发明,而后传入中国。日中两国人民的共同智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在日中交流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件有趣的事。团扇在奈良时代由唐朝传入日本。在日本最初使用团扇的是宫廷贵族。到平安时代末期,才允许一般庶民百姓使用。当时无论中国或日本,就团扇形状而言,只有圆形和方形,圆形使用量大,所以称其为团扇。日本进入室町时代,出现用铁和皮革制作的军配团扇,战争时武将们作为阵地指挥的工具。这种军配团扇扇面上使用红漆或金银粉,画上星辰、日月,团扇柄端缀有穗头。相扑比赛是行司裁判用的军配留有战场用团扇的形状。江户时代后期,日本的城市居民使用团扇扇风取凉日益见多。随着日本夏季祭祀、盂兰盆节的兴盛,团扇大为普及。日本东北三大祭祀之一“随猪祭”就是扇形灯笼。据说来自中国的三国志,扇面上绘有勇士图像。元禄时代,团扇成了日本女子晚间乘凉时不可缺少的配带物。团扇与居民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商人开始以团扇为商品在市场出售。这就更加促进了团扇的发展,相继出现了银制团扇,用丝绸制的团扇,团扇变得极为讲究。从而团扇从实用又发展到鉴赏和装饰用。团扇的种类也因此增多。如出现大型灭火团扇、涂漆防水团扇,也又送风调节火势的团扇。和人们信仰有关的团扇也应运而生。最先在中国南部和日本冲绳,有一种蒲葵叶子做的团扇,主要供巫婆使用。还有宗教信仰用的法贵扇和天狗团扇。众所周知,“江户之华”有火灾一项,为避免火灾的发生,过去人们迷信,在门口挂起一把团扇,便可免除火灾。如前所述,折扇系日本发明。第一把折扇是用桧树薄片缝制而成,所以称为桧扇,后来改为纸扇面。平安时代初期便有了折扇。据《西宫记》记载,平安初期,每逢夏季,宫廷贵族赐予侍臣折扇,折扇成为宫中活动时侍臣携带的物品之一。后来宫廷女子也受其影响,经常拿把折扇,作为身边的装饰品。也就在平安时代,日本的桧扇通过贸易途径传入中国。很快就被中国人接受,开始制造折扇,并把折扇传播到欧洲。由于人们喜欢扇子,日常生活也需要它,所以促进了扇子的发展。出现了扇面上绘制图案、画有人物、书写诗赋格言等。当时一进入盛夏,扇子便成为时髦货。镰仓时代日本男子的直衣、狩猎衣的时装是以扇子为中心。宋元时代也有不少人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挥毫。扇子还被作为舞台小道具使用。歌舞伎用扇子的张和、举动表示剧中角色的心情。如喝酒,可不用酒杯,用扇子可形象的表示饮酒、酒醉。中国的武术中也有使用扇子,称其为“少林寺扇子功”。吉庆时,日本把折扇作为赠送礼品之一。折扇打开时向两边伸展,象征着人走的路愈来愈宽广、前途日益光明。过去还有一种习惯,公卿用白骨扇子,武士使用黑骨扇子。一看扇子便知其身份。明治时代,日本的折扇成为畅销的贸易商品之一,出口欧洲不少国家。那时,扇子由纸面发展为绢面,很受人们欢迎。待到大正时代,扇子已成为庶民百姓的日常用品,而且在祭祀、宗教法会、名俗活动中广为使用。随着科学的发展,团扇和折扇的实用价值将逐日减少,他们将向工艺品和装饰品发展4和服角隐腰带草屐和木屐1和服奈良时代,中国唐代的服饰传入日本,首先在贵族中流行,被称为唐风贵族服。到平安时代,对唐风贵族服加以若干改造,如袖子、胴体变长,衣服的幅度变宽。为给人以美感,穿时紧紧贴在身上,有意识的显示出人的线条美,对这种变化,日本人称其为国风化。从此这种服装便固定为日本的和服。和服是一种复杂而深奥的服饰文化。和服种类很多,首先男女和服有很大不同。男子和服的色彩较少,腰间带子较细,不同场合穿不同的和服。如婚礼和服、成人式和服、礼服都不一样。和服是套装,有十数种附件组成,而且不同的和服,要有不同的发型,腰间带子的结法也不同,甚至要求手提包和首饰都要与和服配套成龙。因此,女子穿上和服就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每一个举动都会变换出另一幅画面。据说因为穿的是和服,举措进退都有一定的规矩。如想转身则从左起动,如果前进,先抬右脚,如果后退则要先撤左脚等等,长期以来已成为日本女子穿和服时的一种礼法。和服的衣料都是平织而成的,所以只能直线剪裁,缝制时无法考虑线条美,穿在身上才能弥补其缺陷。这点与西装不同,西装讲究剪裁中出样式,把西装缝制好,就是完成其样式。和服衣料变为成衣后,宽宽大大,不成样式,因此必须在穿着上下功夫。日本人称其为穿着文化。和服的穿法并非千篇一律,它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我曾担心和服太热,不适宜夏季穿着。其实不然,穿的方法不同,可以做到使和服冬暖夏凉。和服腋下有八个通气孔,再加上袖子宽,可以通风,散发体温。日本是个美丽的岛国,拥有青山碧水,而且冬夏温差不太大,所以和服很适合日本的风土,它是合理且科学的日本民族服装。2角隐一般情况下,穿和服是不戴帽子的,而结婚时穿和服,则必须要戴蒙头帽。日文称其为“角隐”。意为把棱角隐藏起来,即少女时在娘家养成的任性、娇骄二气,争强好胜、好吃、懒惰、嫉妒而无忍让等恶习统统收藏起来,克服干净,开始一个新的人生。出嫁后要上敬公婆、下睦姑嫂,夫妻恩爱,做一个贤妻良母。角隐用生丝织成,共分内外两层,白表红里。白色代表纯洁,红色则象征吉庆。角隐的长度一般为70厘米宽,12至15厘米长,戴在高高的岛田式发髻上面,从前额顶分两边向脑后缠绕,在头顶上打结。角隐最初并非结婚用具,在江户时代是武家和上流人物游山玩水时的防尘帽。到明治时代,婚丧嫁娶时,为模仿上流社会的作法,用于婚礼,并赋予它上述内容。3腰带穿和服必须系和服腰带,它是和服极为重要的部分。有了它才能完成和服的整体美,所以日本人对和服腰带的制作是相当下功夫的。最初的和服腰带窄而细,打结在腰前。桃山时代后,日本女子不再穿裙子,腰带露在外面,看起来不顺眼,而且破坏体型美。后来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开始系筒装腰带,并改在前方打结。这样看起来时髦、大方。后来为美上加美,腰带要缠数层。到元禄年间,日本人的生活富裕起来了,腰带加宽到五六寸,并给腰带加上了里子。由于腰带加宽加厚,打出来的结也相应大,如仍在腰前打结,不仅妨碍劳动,而且在走路时影响视线,从此富于智慧的日本人便把腰带结打在腰后,成为今天和服的样子。日本人为把自己打扮得更加美丽、漂亮,对腰带的种类及其打结的方法,都有不断的创新,仅结法就有287种。如:文库结、大鼓结、岛原结等。据日本朋友介绍,外国人看到日本妇女腰带束得那么紧,曾提醒日本人注意健康,担心日本妇女会患难产症和高血压。据日本医学界报道,腰间束数层宽大的腰带,不仅不影响健康,而且对健康有益,尚可防止腰痛病。日本妇女的平均寿命已居世界之首,恐怕这也是众多原因之一。4草屐和木屐草屐是与和服配套的一种鞋子。眼见身穿和服,足登草屐,迈着急速的里八字,方能领略出日本民族的情趣。草屐呈椭圆足形,使用草、皮革、布制作而成的。草屐发明与古代中国,在《后汉书》中已有记载。嗣后传入日本,日文中“草屐”与中文发音极为近似。日本平安时代出版的《西宫记》中出现过草屐两个汉字。进入镰仓时代穿草屐者增多,特别是武士阶层中更加明显。待到近代,草屐成为穿和服所需的鞋子。日本女子走亲串户,出席各种隆重的仪式,穿上和服配上草屐,才能显示出婀娜多姿,越加充盈了日本色彩和气氛。木屐也是日本独特的一种鞋子,穿浴衣时,脚着木屐,男子特别喜欢穿木屐。木屐不仅作为鞋子出现在日本人生活中,而且也是很好的馈赠品,尤其是正月和夏季的盂兰盆节时,更喜欢赠送木屐。比较讲究的日本餐馆,常常把寿司放在似木屐底样子的木板上,据说意为祝旅行者一路平安,祈愿店铺顾客盈门。木屐是东南亚种稻文化的产物,诞生时间大约在弥生时代。最初是为了水田中作业方便,用木板或竹板为底,捆在脚上,使脚不至陷于泥中,提高劳动效率。木屐传入日本后,很快被日本人接受,因为日本潮湿,脚气病多,所以木屐在日本得到发展和改良,比东南亚用的广泛,因此,不少人误认为木屐系日本人发明的。5和歌和歌这种日本诗是对汉诗而言的。日本最初的诗使用汉字写成的,有的用汉字的意,有的的用汉字的音。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具有日本特点的诗。因为日本叫大和民族,加之写了诗要吟唱,所以便称其为和歌。和歌包括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短歌的人愈来愈多,现已占绝对多数。为此现在人们虽仍称和歌,但主要指短歌。歌人也是主要指作短歌的人。短歌有五句三十一个音节,是一种日本传统定型诗,格式为五七五七七的排列顺序。它始于六七世纪,根据日本最早的诗集《万叶集》记载,第一首和歌作于公元757年。和歌是受中国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的影响,因此出现短歌五七五七七的形式,即使是长歌,最后也是以五七五七七结尾。日本除短歌外尚有更短的非句,它也是定型诗五七五的格式,只有十七个字。除短歌、非句外,日本也有一种非定型自由体诗歌,被称为现代诗。定型诗的缺陷是不容易充分表现一个人的复杂心理。所以出现部分歌人打破定型诗而从事现代诗的创作。由于定型诗的这一缺陷,世界各国都出现定型诗趋于消亡的倾向。与世界性倾向相比,日本算是不易打破陈规旧俗的国家。如非句,现今有一千多万人从事非句创作,非句有字数少,来的快的特点,灵机一动,霎时间就能写出来。日本人很
本文标题:1 日本地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7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