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实例:崇明岛开发规划
规划师运用规划杠杆参与地区发展决策重视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重视引进国际规划界新理念。重视和当地规划部门的合作实例:崇明岛开发规划背景理念框架若干战略问题发展重点经济结构交通问题土地利用结构一、背景(开发的必要性)加强上海与北面的苏、鲁两省经济协作的契机三岛开发要从“全国大联动”出发,将陆运与海运,长三角和上海,全国沿海地带和上海结合。二、理念1全局观念2联动开发3崇明三岛的定位4土地使用模式5滨水地区的开发6产业结构调整7农业的升级8流动的观点9可持续发展10京都协议11交通规划12土地使用规划二、理念1全局观念从长三角以至沿海地带讨论三岛开发。2联动开发以不同地区的优劣势的互助互补来决定开发内容,追求内涵意义而不仅是程序意义上的联动开发。3崇明三岛的定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将崇明定位为“21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4土地使用模式崇明成为上海和江淅两省产业联系的物流、信息、技术交流中心。5滨水地区的开发不宜将全部岸线用作工业或港口使用。上海开发大小洋山正是将港口向海口迁移的措施。小资料:滨水地区开发的世界趋势第一,港口建设向海口迁移,以获得更深的岸线。第二,将城市建成区内的工业、港口设施迁出,滨水地区改作生活居住使用,建成旅游、休憩、居住的综合区。6产业结构调整三产用地7农业的升级退耕造林,退耕造园8流动的观点资本、劳力流动。9可持续发展当前的“生态保护”,为未来进行“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的角度,防止出现有污染的产业,从生态建设的角度看,应在崇明建设生态系统,如生态水系和森林。10京都协议生态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重效益。崇明三岛开发目标:“长江绿岛,海上森林”。11交通规划世行“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理念:多等级、多方式的交通网络。12土地使用规划特殊的区位和生态敏感性,特殊的开发价值,生态建设项目最适合三岛的土地使用内容。三、框架从经济、生态及交通系统研究入手,提出概念性的三岛土地使用结构方案,及相关政策建议。组织现场考察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对经济因素的考虑对交通因素的考虑基于多方案比较的的优化用地和空间结构概念性战略和政策建议用于第二阶段的深入分析四、若干战略问题经济和产业结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交通建设问题土地使用布局问题(一)经济和产业结构问题1.总体产业结构及崇明经济结构的可塑性2.土地调整的可行性3.旅游业:作为度假地的可行性4.新型农业、生态农业:长江绿岛,海上森林5.工业和物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6.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小结1、总体产业结构及崇明经济结构的可塑性用地调整从可塑性最大地区着手,而崇明可塑性和可调整性最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上海(2000)1.847.650.6芝加哥(1998)0.00130.169.9土地调整的可行性人口(万)人口密度人/Km2土地面积(Km2)人口自然增长率市中心区62821705郊区县均58.510466220.29%崇明65.375991100-2.11%(1)旅游业:作为度假地的可行性旅游业的效益:直接效益(食宿游及相应岗位),间接效益(如商业、纪念品生产收入与岗位),及引发效益(非旅游业,如建筑、家具装修、车辆维修等)。以度假旅游为主。森林漫步、保护区赏鸟、果林摘果、海边观日出、参观渔村等。高级生态会议中心的可能性。(2)新型农业、生态农业:长江绿岛,海上森林现状调整农业结构,减少传统农产品生产,耕地转向林、牧、副业,发展生态农业。例如森林产品(菌类)和新型蔬菜(生态型蔬菜)。生态林业的经济效益森林绿地每吸收1吨二氧化碳,5-10美元收入(联合国开发署)。(3)工业和物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工业基础薄弱,产值与利润在各郊县中最低。不应将工业发展作为未来开发的要素。物流业的发展。沿海大通道的建设,使其作为上海与苏、鲁及长三角北面联系的结点。物流的主要职能:转运物资。从物资流通到技术、信息流通中心。外迁工业与上海市联系的结点。近期不宜“见深水就建港”。控制深水岸线,备用。浅水岸线开发作生活居住之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小结上海目标:国际城市。三产及其用地比重加大。崇明产业结构从一产直接向三产,尤其旅游和物流业转移。工业不应成为崇明发展的主要产业。远期可发展与生态保护、生态农林有关的工业。农业减少传统农产品生产,转向林、牧、渔业发展。产业布局,崇明岛生态农业(林、牧、渔)、旅游、物流中心为主;三岛未来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三岛开发的生态建设问题(二)生态环境问题1、大背景国家层面---三峡大坝建设的影响水量与江中沉积物减少,缓冲带淤泥减少,洪水威胁增大。南水北调,从长江口取水,可能导致入海口地区水质盐化。全球层面---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地面下沉,海水倒灌,水质盐化。2、开发的生态建设问题可持续发展原则,目标是保护、建设海岛生态资源,而不是以短期经济增长为主要考虑。生态建设规划纲要:1.增加森林地区2.建立一个环岛生态水系增加森林地区发展林业的两个理由:符合国家关于保护环境的国策为上海提供经济增长的新机会。1.森林对碳化物的吸收作用可带来生态保护收入。生产“清洁空气”2.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3.森林能强化崇明的特色---生态资源(湿地、野生鸟类),转为旅游、度假服务。增加森林面积的战略实施过程,从林农套种逐渐过渡到林木和林产品(菌、人参)建立一个环岛生态水系沿海大通道的建成,水质盐化将成为崇明开发的“门槛”。对策:建立一个包括运河网、人工湖系统在内的环岛生态水系。其它好处:1.生物物种多样化和国家级湿地的保护。2.使水上旅游项目(沙滩、水上运动等)成为可能。(三)交通建设问题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经济和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充足的投资)环境可持续发展(不同的交通行为和用地模式对生态问题的不同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各阶层公平、充分利用的交通系统)交通建设的经济效益整个区域的“增殖性影响”;交通沿线的“分配性影响”;交通项目所在地“财政转移性影响”。三方面影响的协调(四)土地使用布局问题1、用地布局基本原则三岛土地的主要部分应用于生态建设项目,尤其是森林建设。严格保护野生鸟类、湿地保护区在沿海通道与崇明公路交接处建物流中心。新城、中心镇采用公共导向的开发方式,开发密度自南向北渐低。2、崇明用地概念性结构崇明岛:生态农林业、度假旅游业及物流中心,主要用地:生态农林业用地、居住及产业用地、工矿物流用地。四类开发密度:高密度开发、中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开发。低密度开发区属生态保护区,除有限的生态旅游活动,一般不安排别的项目。
本文标题:实例:崇明岛开发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7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