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声声慢李清照文学常识宋词派别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kuí)、吴文英、李煜、欧阳修等。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李清照简介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她的词以靖康之变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本词背景正值金兵南下,北宋灭亡之际,李清照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他们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丢失殆尽。李清照饱尝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苦痛,为抒发自己的孤独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便作了此词。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作品的开朗明快,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由景入情,逐句分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内心空虚,若有所失——————茫然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冷清凄凄惨惨戚戚极言心情之悲怆。——————凄厉开篇下笔奇特,极有层次的刻画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为全诗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领起接下来的层层叙写。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借气候之冷暖无常,写飘零憔悴之苦。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力尚且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淡酒”符合诗人的形象,并且与浓愁形成鲜明的对比。却也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接着用秋风进一步渲染愁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是酒后感觉寒气袭人之时,却又见到南来的大雁,却是旧相识。不仅勾起了回忆,勾起了作者强烈的思乡情绪,更是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和岁月的无情。过雁象征离愁,秋雁南来,极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菊花凋零,明写花,实暗喻自己的容颜,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作者的孤独无聊,内心苦闷。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烘托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点点滴滴极富抑扬顿挫之感,像是打在词人的心间,强烈的震撼着词人的心扉,痛苦不堪。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最后主旨句,直抒胸臆。表面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将愁苦之情以感叹终句挥洒得淋漓尽致。用强调的语气更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愁。这次地,强有力的收束了全词景象。“怎一个、愁字了得”,却又开拓出另一种含蓄的意境,令人深思。上阙:淡酒、风急、雁过下阙: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一、叠词的使用叠音叠词的使用使全词极富表现力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句叠词,反反复复之用意,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借以表达词人对于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淋漓尽致的挥洒,一生在寻寻觅觅,只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吟咏此句,不禁使人感同身受。“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更是以声衬情,在顿挫的音律中表达凄绝之感。二、巧妙自然的铺叙通过铺叙词人的日常生活,生动地刻画出词人种种难以诉说的沉痛和真实情感。把情和景概括的及其突出深刻如何正确理解词人的哀愁1、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所以愁是丧夫之痛、孀居之悲、颠沛之苦。2、因为时代背景,这首词又带着时代的、民族的、家国的愁苦。词人的哀愁不是闺怨闲愁,而是对国家领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廷腐败的悲切之仇。所以,这首满含凄苦的词,因为其深刻的时代性而流传至今。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上片忆昔。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是对往事的回忆,包含了许多岁月的生活情景,如生活优越、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夫妻志趣相投、相亲相爱的婚后岁月等。于是插梅而醉。此处醉是表明生活的情趣。可惜的是,踏雪赏梅、令人陶醉的美好生活,已成过眼云烟。又是雪飞梅开的时节,主人公早没有了插花的心情,她只是顺手摘下一朵梅花,在手里揉搓着。花儿一点点碎了,掉在地上;随同而下的,还有摘花人凄清的眼泪,一滴一滴,湿了衣衫。这是词人中年遭遇不幸时悲怆情感的写照。下片伤今。金人占领北方,自己流落江南,多年来思归而不可得。丈夫已亡,自己孤苦无依,处境凄凉困苦,不免有沦落天涯之感。词人慨叹自己飘泊无定,年老无依,但这不同于一般的叹老嗟穷,而是在丧乱沦落中蕴含着时局之忧。眼看那近晚吹来的风势,越来越大,即便有梅花,也必定会风狂花尽,难以再赏了。这里可能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附政情形势。)因此,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也可能是政治的,即“国势”,喻指金兵对南宋的进逼。“梅花”,喻指美好事物。从“常插梅花醉”,到“尽梅花无好意”,再到“故应难看梅花”,主人公由幸到不幸,情感由乐到哀,既是其人生不同阶段的写照,又是国是日非、时局艰难的折射。李清照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本文标题:声声慢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7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