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第二章 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
第二章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学习目标1.熟悉是心理学和心理现象。2.掌握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3.了解心理的实质。4.了解脑科学的研究。第一节心理学与心理现象心理学的概念是什么?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一、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方面。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情绪和情感。意志过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个性(personality):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二、心理活动的整体性心理活动的整体性在个性心理方面的表现是(1)个性倾向渗透于心理特点之中;(2)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性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个性积极地影响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带着个性色彩。第二节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一、心理是物质演化的结果心理的发展历程:反应性——感应性——感受性反应性所有的物质,从无机物到最高级、最复杂的物质——人脑,都具有物质的普遍联系,即反应性。反应就是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感应性感应性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性,所谓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例如单细胞原生物变形虫遇到细菌、藻类等营养物质,就伸出伪足将其裹入体内,经过一定的生化过程,同化为自己的组成部分;如果遇到有刺激,就缩回伪足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变形虫对不同刺激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活动,这样它才能同周围环境保持平衡,以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感受性——心理的反映形式在动物种系的演化进程中,由单细胞动物发展到多细胞动物。多细胞动物的机体结构逐步分化形成特殊的感受器神经系统和效应器。这时,动物不仅对具有直接生物意义的外界影响产生反应,而且还能对原先是中性的、且具有信号意义的外界影响产生反应,这是一种比感应性更为高级的反映能力。例如,许多动物对声音具有反应能力。声音本身对动物的基本生活过程不会有任何直接的影响,但它却预示着对动物有重要影响的刺激物如食物、配偶、敌害等即将来临。对信号刺激发生反映的能力,标志着动物心理反映形式的发生。二、动物心理的发展1、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3、思维萌芽阶段(类人猿)(1)它们可以把某些习得的行为连贯起来,达到最后的目的。例如,黑猩猩可以把已经学会的行为——用钥匙开门,用水灭火,堆叠木箱,在高处取食物联系起来:先用钥匙打开笼门,进入一个有火焰挡住去路的过道,用水泼灭火之后,穿过此通道到达一个场地,用堆叠木箱的办法取得挂在高处的香蕉。不过黑猩猩使用工具仅限于它当时的目的,而不能作进一步的推论。(2)它们可以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但是它们通常不是模仿动作的结果,而是模仿动作本身。例如,黑猩猩校仿扫地时往往把垃圾从一个地方扫到另一个地方,而不会把垃圾打扫干净(个别经过特殊训练的例外)。又如,一只黑猩猩看到另~只黑猩猩叠起箱子爬上箱项取得天花板上的香蕉之后。它们会用箱子叠起来,并爬上箱上顶上,然而由于箱子不在食物的正下方所以仍不能取得食物。必须经过多次尝试一错误之后,它才习得正确的反应。(3)它们可以排除眼前刺激物的引诱而从事有“长远”目的的活动,这种行为是其他动物无法完成的。例如,一条饥饿的狗,看见笼子外面一块肉,总是不断扒抓笼子;它决不会从笼子后面开着的门出去,绕过笼子去取食。类人猿则不然,它能绕过笼子去开门取食。又如,如果把橘子放进细长的管子里,黑猩猩会用小棒把橘子从管子中推出去,再从管子的另一端取得橘子。(4)可以利用类人猿的好奇心作为奖赏,使它们进行学习。例如,可以让它看打开一个有趣的盒子作为奖赏,使黑猩猩学会刷牙、投球、扫地等行为。(5)它们不仅能利用现成的工具,在需要的时候还能对工具进行一定的“加工”,使之变成合用的工具。古多尔(Goodalll,1968)观察到黑猩猩在野外用工具去获取食物的情况。黑猩猩先用食指或拇指从一个通道的人口刮去一层薄土,然后用一根草根、细枝或蔓藤小心地插入白蚁穴以获取白蚁为食。如果树枝太长,它就将其折断成为合适的长度。如果树条侧枝妨碍插入蚁穴,它就将侧枝拆掉。但是它们从来不会保存“造”出来的工具。(6)它们在争斗中也会使用工具。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都会折下树枝或果实把它们投向陌生人或入侵者(争胜行为)。有人在野外拍摄到一群黑猩猩用棍子和树枝鞭打一只实验用的头部能左右摆动的机械豹(7)它们还表现出一定的语言能力。教黑猩猩学习语言,从50年代以来主要有三次大的尝试,并引发了有关类人猿语言学习能力及动物相对与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广泛的争议。三、意识的起源与发展(一)意识的起源1、劳动在人类意识发展中的作用。2、语言在人类意识中的作用。(二)意识的特征1、概括性2、目的性3、主观能动性4、社会制约性四、个体的心理发展(一)遗传和环境(二)成熟和学习高尔顿对英国历史上有名的法官、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诗人、画家、牧师等类人物家族进行系统考察,力图证明智能遗传的存在,并给予定量描述。他把1865年出版的《时代名人辞典》收录的人定义为“名人”。通过调查,高尔顿发现平均每100个英国法官的亲属中有8.4个“名人父亲”,7.6个“名人兄弟”,11.7个“名人儿子”……共38.3个“名人亲属”;而根据他的推算全英国平均每4000个人中产生一个名人,由此证明天才在家族中是遗传的。格赛尔提出的成熟理论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与学习,但更着重于成熟。格赛乐认为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则与外环境有关。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形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内环境)关系较大,而与外环境关系较小,外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以知当的时机而已。格赛尔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即双生子爬梯实验。双生子T和C,T从第48周起每日作十分钟爬梯训练,连续六周。在此期间,C不作爬梯训练,只从第53周起开始作爬梯训练。根据他的实验结果,C只接受二周的抓梯训练就能赶上T的水平。由此,他得出结论说:不成熟就无从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起促进作用。第三节心理实质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一)人脑结构的特点1、脑的重量(1)脑重与智慧有关(2)脑重指数与智慧有关。(脑重指数就是脑重和体重的比例)2、大脑皮质的发展人类大脑的新皮质发展最快,已成为大脑皮质的主要部分。人的枕区面积比猿猴是缩小了,因为视觉在猿猴的生活中起重大作用。但人的颞区、下顶区和额区的面积显著地增大,而这些区域正是将来自各种分析器的信息进行加工、综合以及拟定和贮存复杂行动程序的控制心理活动的部位。(二)脑的三个主要的功能结构:1、调节紧张度与觉醒的结构2、信息的接受、加工和贮存的结构3、制定活动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活动的结构。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指心理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尤其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对人的心理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许多事实证明,从小脱离人类社会,就没有人的心理。例如,1920年印度发现的狼孩名为卡玛拉,她也有人脑这块精致、复杂的物质,但从小脱离了人的社会生活环境,没有言语交际,在狼的生活条件下过活。到了她八岁被人们发现时,她的心理发展水平只相当于六个月的婴儿。她用四肢行走,用双手和膝盖着地歇息,她舔食流质的东西,只吃扔在地板上的肉,从不吃人手里的东西。她害怕强光,夜间视觉敏锐,每天深夜嚎叫。她怕火,也怕水,从不让洗澡,即使天气寒冷,她也撕掉衣服。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与教育,两年后,卡玛拉学会了站立;四年后,学会了六个单词;六年后,学会了走路,七年后,学会了45个词,同时会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但是到十七岁临死时,她只有相当于4岁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狼孩”和“猪孩”的心理发展水平特点(1)口头语言能力丧失(2)感觉畸形发展(3)情绪贫乏(4)动作失调(5)不愿与人交往而原与动物接触(6)智力低下三、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反映第四节脑科学的研究一、毁损与生化研究二、脑割裂研究一、毁损与生化研究在脑组织中安置电学或化学的刺激装置,当施加一定的刺激时,可以观察到某些情绪或行为的变化。此外,毁损一定的脑区也可以观察到较为明显的负效应。如切除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可以使猴子变得驯服和性活动过多,损坏膈区可以使大白鼠产生暴怒状态。二、割裂脑的研究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和言语有关的,像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这些活动左半球也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不需要语言参加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像音乐、美术能力、情绪的表达和识别能力等。左右手的分工形成之后,右利手的人如果左半球受损伤,言语功能便会发生障碍。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实验。割裂脑手术就是切断病人连接左右两个半球的神经纤维束,把两个半球分开。做割裂脑手术的两个病人是右利手,他们在手术前都能用左手和右手写字和画画,但在手术后,他们只保留了右手写字,左手画画的能力;右手不再会画画,左手不再会写字了。因为这是右手只授左半球支配,左手授右半球支配。
本文标题:第二章 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0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