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冬麦区降水异常偏少,造成多个省份30年至5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2月5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中国各级部门和受旱各地全力抗旱保粮。自2008年10月24日至今年2月初,河南省已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雨,为1956年以来同期降水量第3个最少年份,同期全省气温较常年偏高2摄氏度左右。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多个地区出现了极度干旱。对此,河南省气象局于1月29日发布干旱红色预警信号,这是实行气象预警发布制度以来,河南省第一次发布干旱红色预警信号,这也是干旱最高级别的预警信号。据河南省气象局卫星遥感监测,全省受旱面积已经达到了63.1%,遭受了自1951年以来的特大旱情。相关部门统计还显示,目前全省小麦受旱面积达4150多万亩,其中严重受旱700万亩,有50万亩出现麦苗枯死现象。自2008年9月至今年1月31日,安徽沿淮淮北地区降水量仅为8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29毫米;合肥以北地区的降水量也比常年少5成以上,其中,沿淮淮北中西部地区少8成以上。全省共有30个市县降水排在历史同期少雨年的前5位。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县连续无雨天数分别达103天和101天。降水持续偏少使沿淮淮北出现秋冬连旱,是1961年以来第三个最严重的秋冬旱年份。卫星干旱监测结果显示,淮河以北出现大范围轻到中旱,部分地区重旱。气象干旱指数分析也显示,安徽沿淮淮北和江淮之间东部,都出现了中到重等气象干旱。而发生干旱极端气候事件的大部分市县,都属于小麦主产区的阜阳、淮北、亳州、宿州和蚌埠市。除河南、安徽外,北方其他冬小麦产区也在同样遭受干旱困扰。像山西,自去年入冬以来,降水量持续偏少,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全省受旱面积已达3274.4万亩,其中农作物受旱面积818.45万亩,占冬小麦播种面积的78%,严重受旱面积230万亩。河北省自11月以来平均降水量也是不足2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少90%,受旱农田达到3500多万亩,其中冬小麦1500万亩。2006年全国降水总量较常年略稍偏少,其中东北西南部、华北中部、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东部、山东半岛、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南部、广西西南部、甘肃中部等地偏少2~5成,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2005年10月1日至2006年2月17日,华南大部地区降水量不足200mm,其中广东大部、广西南部仅50~100mm。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南大部降水量偏少3~9成,其中广东区域平均降水量为58.0mm,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次小值,仅多于干旱的2004/2005年同期(45.5mm);2005年秋季至2006年冬季。华南大部分地区持续少雨,一度出现了较严重的秋冬连旱;2006年3、4月,华北、西北东部及云南等地温高雨少,发生了严重春旱。夏季,重庆、四川降水持续偏少,并遭受罕见高温热浪袭击,出现特大伏旱;东北西部、江淮、江汉、西北东部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夏季也出现阶段性干旱;秋季,我过中东部大部地区由于持续少雨且温度偏高,发生了大范围秋旱。2006年,受旱面积较大或旱情较重的省(市、区)有:重庆、四川、云南、湖北、广西、河北、山东、宁夏、甘肃、内蒙古、黑龙江、辽宁等。总体看来,2006年,我国干旱范围较大,局地干旱非常严重;全国因旱受灾面积少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平均水平,但较2004年和2005年偏多。广西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19.6mm,为1981年以来历史次小值。由于长时间降水偏少,致使广西南部、广东大部、福建西南部出现较严重的秋冬连旱,对冬作物生长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2月18日以后,华南地区出现较明显降水过程,干旱得到不同程度缓和。但局部地区的干旱持续到春季才得到解除。据反映,广东清远市有91座水库干枯,部分河流断流;1月份,北江流域日平均入库流量维持在200立方米/秒左右,低于多年平均水平,清远河段水位大幅度下降,浅滩航段增多,致使北江下游近300艘船只堵塞。作物受灾面积达6.2万公顷,因旱造成18.7万人饮水困难。徐闻县部分乡镇连续8个月无“透雨”,旱情严重。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中旬,广西大部地区出现了中到重度干旱,特别是南部地区旱情严重。据统计,全区有29个县市482.3万人受灾,150.4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30.5万公顷,成灾10.8万公顷,绝收0.7万公顷。河北2006年3月,全省平均降水仅为2.3mm,气温偏高,春季大风天气多,土壤失熵快,全省有356座水库干涸,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旱情十分严重。宁夏据统计,2006年宁夏山区计划春播作物面积94.3万公顷,受干旱影响,实际播种面积仅为30.1万公顷,仅占计划播种面积的31.9%;宁夏山区各地近70%的水库和窑窖干枯,蓄水严重不足,人畜饮水紧张。2006年1~4月,华北大部,黄淮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及内蒙古中东部、云南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8成,发生了严重春旱。另外,东北地区西部及内蒙古东部5月份降水量不足10mm,春播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同时,由于持续干旱少雨,风大物燥,森林火险频繁发生,黑龙江黑河市和内蒙古鄂伦春旗、牙克石市等地发生多起森林火灾,这是1987年以来东北地区最严重的森林火灾。2006年夏季(6~8月),重庆、四川持续高温少雨,两省(市)夏季平均降水量为345.9mm,只有常年同期的67%,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同时,重庆、四川盛夏(7~8月)平均气温之高也创1951年以来同期之最。重庆、四川部分地区高温日数持续之长、强度之大,均创下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极值。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土壤失墒快,伏旱迅速发展加重,重庆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伏旱、四川出现1951年以来最严重伏旱。其中8月16日,长江重庆站水位一度退至3.03m,比百年历史最低记录还低0.57m。江河水位持续走低,对水运、水利发电等造成一定影响。甘肃据统计,甘肃全省因春旱造成9.8万人和14.3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1.8万公顷。云南为1986年以来最严重的冬春连旱,其中昆明、玉溪、楚雄、丽江、临沧、思茅等州市旱情最为严重。内蒙古到4月末呼和浩特有近2万公顷的耕地无法播种,大青山前坡和冲击扇区旱情严重,受旱面积达一万公顷。黑龙江干旱、少雨使黑龙江省北部林区森林火灾频发。重庆2006年重庆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高温干旱灾害,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影响巨大。8月底,干旱造成重庆市水利工程蓄水不足9.5亿立方米,仅占应蓄水量的33%左右,全市2/3的溪河断流,275座水库水位处于死水位。干旱还导致各行业生产与居民用电大幅增长,8月份重庆市用电增长幅度高达40%,另一方面,干旱缺水使水利发电量减少120万千瓦,此外,火电机组在高温酷热环境下长时间运行也频频发生故障,致使全市电力缺口100万千瓦以上。重庆全市因旱受灾人口达2100万人,有820.4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132.7万公顷,绝收37.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90.7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66.4亿元。就粮食生产而言,大春粮食损失300余万吨,比常年减产约30%。
本文标题:干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12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