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考点分析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测试考点分析测试范围测试科目1:信息系统基础知识1.计算机科学基础1.1数制及其转换●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1.2数据表示●数的表示:原码、补码、反码,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方法,精度和溢出●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的机内表示,声音和图像的机内表示●校验方法和校验编码1.3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计算机中二进制数的运算方法●逻辑代数基本运算1.4数据结构和算法基本概念2.计算机系统知识2.1计算机硬件知识2.1.1计算机系统组成和主要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CPU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I/0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性●常用I/0设备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基本概念2.1.2存储系统●高速缓存、主存类型●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RAID类型和特性●存储介质特性及容量计算2.2计算机软件知识2.2.1操作系统知识●操作系统的类型、特征和功能●中断控制、进程、线程的基本概念●处理机管理(状态转换、同步和互斥、分时、抢占、死锁)●存储管理(主存保护、动态连接分配、分页、虚存)●设备管理(I/0控制、假脱机)●文件管理(文件目录、文件的结构和组织、存取方法、存取控制、恢复处理、共享和安全)●作业管理●汉字处理,人机界面●操作系统的配置2.2.2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基础知识●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数据、运算、控制和传输,过程调用的实现机制●各类程序设计语言的主要特点和适用情况2.3系统配置和方法2.3.1系统配置技术●C/S系统、B/S系统、多层系统、分布式系统●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和群集)●处理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批处理、实时处理和Web计算)●事物管理(并发控制、独占控制、故障恢复、回滚、前滚)2.3.2系统性能●性能指标和性能设计,性能计算、性能测试和性能评估2.3.3系统可靠性●可靠性指标和设计,可靠性计算和评估2.4计算机使用基础知识●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科学计算、人工智能、远程通信服务等基础知识●多媒体使用基础知识3.计算机网络知识3.1协议和侍输●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0SI/RM、基本的网络和通信协议)●TCP/IP协议基础●传输介质、传输技术、传输方法、传输控制3.2局域网和广域网●LAN拓扑、存取控制、LAN的组网、LAN间连接、LAN-WAN连接●互联网基础知识及其使用●网络性能分析(传输速度、线路利用率、线路容量)和性能评估●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要点●网络安全(加密解密、授权、防火墙、安全协议)●远程传输服务3.3常用网络设备和各类通信设备3.4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基础知识●网络管理(运行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工具)4.数据库基础知识4.1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4.2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集中式数据库系统、Client/Server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4.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SQL的功能和特点●用SQL进行数据定义(表、视图、索引、约束)●用SQL进行数据操作(数据检索、数据插入删除/更新、触发控制)●安全控制和授权●使用程序中的API、嵌入SQL4.4数据库的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数据库事务管理、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技术、并发控制4.5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基本知识5.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5.1信息化、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开发基本知识●信息化、信息系统、信息工程概念●信息系统结构和中间件技术●知识产权、信息系统、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开发环境、开发方法概念●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基本知识5.2系统分析设计基础知识●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任务●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和工具●系统规格说明书●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详细设计●系统设计说明书●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和统一建模语言(UML)5.3系统实施基础知识●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程序设计风格●系统测试的目的、类型和方法●测试设计和管理●系统转换知识5.4系统运行管理知识●系统(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各类人员的职责●系统的成本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系统运行操作(系统控制操作、数据I/O管理、操作手册)●资源管理(硬件资源管理、软件资源管理、数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相关设备和设施管理、文档管理)●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步骤、监视、恢复过程、预防措施)●分布式系统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视工具、诊断工具)●系统运行管理的标准化5.5系统维护知识●系统维护的内容(软件维护、硬件维护、数据维护)●系统维护的类型(完善性维护、适应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系统维护方法(日常检查、定期检查、预防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按合同维护●系统维护工作的特点●系统的可维护性(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系统维护的组织管理5.6系统评价基础知识●系统的技术评价(目标评价、功能评价、性能评价、运行方式评价)●系统成本的构成●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性能效益、节省成本效益)及其评价方法6.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犯罪的防范,网络入侵手段及其防范●容灾●加密和解密机制,认证(数字签名、身份认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安生管理措施●私有信息保护●可用性保障(备份和恢复、改用空闲的线路和通信控制设备)7.标准化知识●标准化的概念(标准化的意义、标准化的发展、标准化机构)●标准的层次(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基础知识8.专业英语●正确阅读并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资料测试科目2:信息系统管理(使用技术)1.系统管理计划1.1确认系统管理要求●管理级的系统管理要求(长期信息化战略、系统管理所要求的重要事项、用于管理的重要计算机资源)●用户作业级的系统管理要求(管理范围、管理策略、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计划、管理预算)1.2明确向用户提供的系统和服务、服务等级和责任范围1.3确定成本计算和服务计量办法1.4制订系统运行规章制度1.5制订长期和短期的系统管理计划●面向用户的系统管理计划(服务时间、可用性、提供的信息量、响应速度、培训、服务台、分布式现场支持)●建立系统管理组织和系统运行管理体制●面向运行的系统管理计划(运行管理、人员管理、成本管理、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维护管理、安全管理)2.系统管理2.1系统运行●各类使用系统的运行管理●运行计划的制订和调整●运行操作过程的标准化●消耗品管理、数据输入输出管理、存档和交付管理●系统运行管理报告2.2用户管理●用户注册管理及其管理方法●用户管理报告2.3操作管理●系统操作指南(系统运行体制、操作员工作范围、操作规章制度、系统运行操作手册)●作业管理(作业调度管理、作业处理情况检查、作业处理结果检查)●作业运行的分析改进●操作员组的管理(划分工作职责、作业交付规则提高操作质量)2.4计费管理●计费系统(成本核算和事后支付系统,应付费资源,计费系统的选择)●计费数据的收集、收集计费数据的工具●计费单位和计算方法●事后付费和事前付费的差别以及各种措施2.5成本管理●系统运行成本(初始成本项和运行成本项)●系统运行费预算和决算●系统运行成本的管理(预算和决算的差别分析,降低成本的方法)●用户方成本2.6人员管理●职责系统●职工教育和培训●外包管理2.7分布式站点的管理●分布式系统常见的问题●分布式系统的运行管理2.8采用运行管理系统●系统运行管理中的问题和措施●运行支持系统、远程运行系统、自动运行系统、无人系统操作●分布式系统中运行管理系统的使用2.9系统管理标准2.9.1建立系统管理标准●划定系统管理标准的范围,确定系统运行标准项目●运行操作过程标准、工作负载标准●对监视运行状态的管理●系统更新管理2.9.2分布式系统操作过程的标准化2.9.3标准的修订3.资源管理3.1硬件管理●识别待管理的硬件●硬件资源管理、硬件配置管理、硬件资源维护3.2软件管理●识别待管理的程序和文档●软件开发阶段的管理、软件运行阶段的管理、软件更新管理●程序库管理、软件包发行管理、文档管理●软件资源的合法使用和保护3.3数据管理●数据生命周期和数据资源管理●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员、数据维护、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管理)●企业级数据管理(数据标准化、数据字典、数据目录、信息系统目录)●数据库审计支持3.4网络资源管理●待管理项目的识别(通信线路、通信服务、网络设备、网络软件)●网络资源管理(登记管理的准备、资产管理、命名规则和标准)●配置管理(网络设备配置图和连接图、地址管理、更新管理)●网络资源维护●网络管理(网络运行监视、网络故障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性能管理)●网络审计支持3.5相关设施和设备的管理●电源设备管理、空凋设备管理、楼宇管理、应急设备管理、分布式现场的设备管理4.故障管理4.1故障监视●设置待监视项目、监视的内容和方法4.2故障的调查●收集故障信息、隔离故障、确定故障位置、调查故障原因4.3恢复处理●恢复作业的准备、恢复处理的形式●主机故障的恢复、数据库故障的恢复、网络故障的恢复、相关设备故障的恢复、作业非正常情况的恢复●故障处理及恢复涉及的有关人员4.4故障记录和防再现措施●故障的记录和报告、故障原因分析●评估和改进故障处理过程、审查类似设备和软件、处理故障工作流程的标准化4.5分布式系统的故障管理●分布式系统的故障间题、故障监视、故障分析、故障恢复●分布式系统中防止故障再现5.安全管理5.1安全管理措施5.1.1安全管理措施的制订●安全策略、应急计划、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的项目(威胁的识别、待保护项目)●风险管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保险)5.1.2物理安全措施的执行设备和相关设施的安生管理、防灾管理)5.1.3技术安全措施的执行(系统安全措施、数据安全性措施)5.1.4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运行管理(信息中心出入管理、终端管理、信息管理)●防犯罪管理(篡改数据/程序、黑客、窃听、非法数据泄露)5.1.5信息系统安全有关的标准和法律法规5.2安全管理的实施●运行管理手册、用户手册、安全性检查洁单●分析研究登录数据、安全性审计支持●分布式系统现场的安全性●安全性强度测试6.性能管理6.1信息系统的性能评价6.1.1性能评价标准和方法●性能评价项目和目的●评价标准●性能监视和评价方法6.1.2性能分析和评价●性能评价的时机,获取性能评价数据●性能下降原因分析,改进性能的建议6.2系统性能管理6.2.1系统性能评估●系统性能评估项目(电源、CPU处理速度、主存容量、Cache容量、磁盘容量、磁盘存取速度、通信线路速度)●当前系统负载、预计系统负载6.2.2系统性能改进●性能扩充的模拟(模拟工具、极限性能计算、增加选件)●改进系统的建议●系统用户培训6.3分布式的性能管理●分布式系统性能及其评价标准●分布式系统性能管理的因素(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平衡考虑)7.系统维护7.1制订系统维护计划●系统维护的需求(设置系统维护项目以及相应的维护级别)●系统维护计划(维护预算、维护需求、维护管理体制、维护承诺、维护人员职责、维护时间间隔、设备更换)●系统维护的实施形式(每日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7.2系统维护的实施7.2.1维护工作流程7.2.2软件维护●各类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合同开发的软件,市场购买的软件)的维护●软件维护的合同,系统集成和维护的合同7.2.3硬件维护(硬件维护的合同,硬件备件及其保存)8.系统转换8.1制订系统转换规划8.2设计新系统运行体制8.3系统转换的试验●分析系统转换的影响、选择可用的系统、选择验证项目、设置评价标准、转换系统的
本文标题: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考点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1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