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财政学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1第六章:转移性支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同学们着重掌握转移性支出的基本理论,并对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和财政补贴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具体来说,需要掌握和理解以下的问题:1、了解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的区别以及社会保障支出的重要性;2、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3、了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以及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4、掌握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5、了解我国辅助社会保险项目;6、掌握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7、理解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8、理解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及其实际经济效应;9、掌握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10、了解税收支出的形式;11、了解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教学重点、难点:社会保障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我国的基本保障制度;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及其实际经济效应;我国现行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思路;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第一节社会保障支出(重点)2一、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制度(重点)(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性质(重点)社会保障支出是与社会保障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相应的社会保障支出安排也就存在较大差别。但是,在现代社会下的任何社会制度的任何国家,社会保障支出都是社会公共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长河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个人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相应的社会公共需要的内涵和范围也必然在不断扩展,从而满足社会成员的多方面需要,保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1)劳动者除了应享有付出一份劳动得到一份报酬的权利之外,当他们因种种社会的甚至是个人的原因不得就业或暂时不能就业时,还应享有得到一份能满足自己及其赡养家庭人口最低生活需要的收入的权利;(2)劳动者在进行工作时,需要劳动保护;(3)劳动者可能生病、受伤、残废、乃至死亡,发生这些情况时,需要医疗、护理、照顾或者善后;(4)劳动者不是机器,需要休息、娱乐、从事职业外的社会活动,以便恢复体力,焕发精神,保持饱满的持续工作能力;(5)劳动者的子女有得到起码的受教育的权利,他们自己也有必要随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不断地接受职业和文化的再教育;(6)劳动者退出劳动大军后,有权得到社会的照顾,安度晚年;如此等等,都属于必须由政府和社会妥善安排的社会保障的范围。赈济饥民,补助急难,是任何社会都有过的社会抚恤措施,但若不是系统而规则地实施,便不成其为社会保障制度。所谓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社会保障既然是社会性事业,那么政府介入是政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3政府介入,一方面是出于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实施成本,增强抗拒风险的能力,还可以运用社会保障调节经济的运行。(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重点)1、调节收入分配(转移支付),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在市场经济中,政府虽然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在初次分配领域干预收入分配,但可以采取收入再分配措施来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2、稳定经济(内在稳定器)。3、政府之所以实施社会保障,另一个经济上的合理性是私人保险市场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能完全胜任向人们提供经济保障的职能。(1)由于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市场失灵。(2)私人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3)私人保险市场难以抗御系统性风险。(4)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三)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建立: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并不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始就有的,据认为,始创社会保障制度的是德国的俾斯麦政府,时间则在19世纪80年代,该政府通过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保险法,但并未立即被各国所效法,到了本世纪30年代,大危机已经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时候,各国才纷纷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如今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十分完整和稳定,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从财政收入一方看,社会保障税(包括社会保障捐助)业已成为仅次于所得税的第二大税类;从财政支出一方看,社会保障支出则已超过其他一切项目而独占鳌头。4特点: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及运筹资金的方式各有特色,共同的特点可概括为如下几点:(重点)(1)保障项目名目繁多。以美国为例,迄今为止,实施的保障计有300项之多,仅联邦(中央)政府“帮助穷人”的项目就有100多项,而美国在西方世界里还不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发达的国家。西方学者曾把这样的社会保障制度概括为“从摇篮到坟墓”,就是说,保障涉及从生到死、从物质到精神、从正常生活到遭受变故的一切方面。(2)社会保障资金有确定的来源。用于提供社会保障的资金主要来自社会保障税,该税由取得工资收入的职工和职工的雇主各纳一半,采取“源泉扣缴法”课征。社会保障税不足社会保障支出部分,由政府从其他收入中拨付。(3)社会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在西方国家,尽管具体管理社会保障项目的机构很多,既有政府机构(中央的和地方的),也有民间团体和私人企业,但从总的倾向上看,社会保障制度是由政府集中管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切细节,从资金来源、运用的方向,直至保障的标准、收支的程序,大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类型:综观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如下集中类型:(1)社会保险型(2)社会救济型:政府在全社会范围内向生活困难的人提供的救济。特点:一是受保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保障计划完全由政府从一般政府预算中筹集;二是受保人享受保障计划的津贴需要经过家庭收入和财产调查,只有经济条件符合受保人的资格才享受政府的津贴。(3)普遍津贴型。是政府按照“人人有份”的福利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受保人及其雇主并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而当受保人发生受保事故时,无论当时的经济条件如5何,都可以享领政府的保障津贴。(4)节俭基金型。节俭基金是政府按照个人账户的方式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在这种计划模式下,雇主和雇员都必须依法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雇员的个人账户缴费,个人账户中缴费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归职工个人所有,但这部分资产要有政府负责管理。(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在传统体制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事实上被分为两大块。集体所有制单位(包括广大农民及城镇集体单位)是一块。其资金来源于集体经营的提留,以公积金和公益金等形式存在着,其保障对象只限于集体的成员。国有制单位是另外一块。国有制单位的社会保障,虽然从形式上看资金是来自一个个国有制单位,但在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统收统支”制的大背景下,这一块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事实上无区别地取自全体国有企业和单位,并无区别地施用于全体在国有制企业和单位中就业的人员。除此之外,国家财政还面向全社会提供社会保障,但是,保障项目只有抚恤支出、社会福利救济费和自然灾害救济费三种,支出的金额也不多,大多数年份中只占财政支出的2%不到。这样看来,从严格的“社会”意义来说,主要是在国有制单位就业的职工得到了社会保障,也就是社会保障制度是同就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在国有制企业和单位中谋得了一份职业,便意味着获得了一系列社会保障,凡生老病死、伤残孤寡、衣食住行、工作学习都有人过问。在这中间,最大的保障,无疑首推一经录用便终身就业的“铁饭碗”制度,因为这一制度,国有企业职工产生了极强的安全感,他们有6理由对在其他所有制单位就业的机会不屑一顾。在资金的运筹上,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在国家财政与各执行社会保障的单位的预算和会计账目上,并无与社会保障支出相对应的收入项目;预算和会计账目上也没有专项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支出发生多少便支出多少,支出多少便记录多少。2、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各项改革都尖锐地触及社会保障问题。“铁饭碗”被打破,下岗、失业和离退休人员在增多,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加快,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公费医疗的浪费与低效,等等,总之,经济改革的深化,把建立一个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急切地推上改革的日程。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形成了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为基本项目,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助项目的社会保险体系。二、我国的基本保障制度(重点)(一)养老保险1、保险覆盖范围。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以及城镇个体工商户的帮工等都必须参加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2、保险费用筹集。养老保险费用主要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负担,财政负责弥补养老保险计划的赤字。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城镇所有职工都要逐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率一般不超过20%,个人缴费率逐步由4%提高到8%。3、运行模式。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方式。4、养老金待遇。75、养老基金管理。(二)失业保险1、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均应参加失业保险计划。2、保险费用筹集。3、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三)医疗保险国务院于1998年底下发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决定》,创建了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1、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各种所有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都要为职工投保医疗保险,称为。2、保险费用筹集。按照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要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缴费率分别为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6%和本人工资收入的2%。3、运行模式。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三、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一)工伤保险(二)生育保险(三)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1、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国家财政通过财政拨款,向生活确有困难的城乡居民提供资助的社会保障计划。我国的社会接济由民政部门管理,其内容包括:(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下岗职工生活补贴。(3)农村“五保户”救济。(4)灾民救济。82、社会福利项目。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有待完善的问题(一)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二)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问题1、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1)现收现付式。现收现付式是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完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基金。(2)基金式。由分为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两种。完全基金式是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为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储备基金的目标应当是满足未来向全部受保人支付养老金的资金需要。部分基金式当期缴费收入的一部分用于为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一部分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2、我国当前的现状和改革思路。(三)开征社会保险税的问题(四)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第二节财政补贴一、财政补贴的性质与分类(一)财政补贴的性质作为一种转移性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同社会保障支出有很多相似性。从政府角度看,无论是以补贴形式还是以社会保障形式拨付支出,都不能9换回任何东西,支付都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的角度看,无论以什么名目得到政府的补贴,都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因而经济状况都较前有所改善。然而,这两类转移性支出既然被冠以不同的名称,自然就有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同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财政补贴总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或者是补贴引起价格变动,或者是价格变动导致财政补贴。因为有这种联系,很多人索性就把财政补贴称为价格补贴或财政价格补贴。社会保障支出则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发生直接联系,固然人们获得保障收入后用于购买,可能使购买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但这种影响既不确定,又是间接的。因为与相对价格结构有直接关联,财政补贴便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影响,而社会保障支出则很少有这种影响。根据上述界说,我们可以把财政补贴定义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和
本文标题:财政学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3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