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心理学(习得性无助)
S.H.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塞里格曼的小狗实验(1967年)步骤一:把一条狗放进一个笼子里,锁住笼门使狗无法轻易从笼子里逃出来。而笼子里装有电击装置,通过这一装置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刚好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使狗毙命或受伤。塞里格曼发现,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地挣扎,想逃出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它发现无法逃脱后,挣扎的强度就逐渐降低了。步骤二:把这只受过电击的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实验者发现,这只曾受过电击的狗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绝望地忍受着电击的痛苦,根本不去尝试有无逃脱的可能。步骤三:把没有经受过电击实验的狗直接放进有隔板的笼子里,发现这些狗全部都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塞里格曼把上述实验中,狗的绝望心理称之为:对人的启示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心理学家也得到了与习得性无助类似的结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正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学生一次次参加考试,一次次地考不及格,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于是上课开始不喜欢听讲,经常走神,有时还会捣乱课堂纪律,课后也不再认真复习功课了。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2、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这时会感到自己的反应与结果没有关系,产生“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或外部事件”。3、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结果不可控”的认和和期待使人产生了无助感。4、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影响后来的学习。1、获得体验,努力进行反应没有结果的状况被称为“不可控状况”。1.成就动机水平低2.自我意识消极3.自我效能感低4.认知出现障碍5.情绪失调过度保护溺爱高标准专制以上情绪,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变得情绪不稳,自尊心较强却缺乏自信,容易遭遇挫折却又不能很好处理挫折,最终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原因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无助感与失尊感均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在厌学群体中,此类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习得性无助是一渐变过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强化了这一趋势。不正确的归因将造成他学业、心理问题的因素全都归于自身,从而沮丧,失望。孩子天生就是积极的,喜欢尝试的:他一张开眼睛,就尝试着到处看;当他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就开始喜欢到处爬,到处摸……当然,因为是“第一次”,就会出错很多。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成人都报以厉声呵斥“不准……”或大惊小怪的惊呼“危险!不要……”时,他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久而久之,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变得不自信了,因为他不知道做完了之后大人是不是又该大声说“不”了。结果,他也许会如你所愿地变成一个“乖”孩子,哪儿也不碰,什么也不摸,但却把“自卑”的种子深深地根植于心中。对习得性无助学生的教育措施改变家长和老师的评价观念,形成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创设良好的人际学习环境谢谢观赏THANKYOUVERYMUCH!S.H.Q
本文标题:心理学(习得性无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40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