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能力的概念、种类。2、理解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和掌握智力的概念和有关理论。4、了解常用的智力测验及智商的测量方法。5、了解能力差异的表现。6、掌握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趋势及影响因素。1能力的一般概念1.1什么是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备的心理特征能力与活动密切相关能力在活动中形成能力在活动中表现只有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和成败的个性心理特征才是能力相对于别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活动能否完成的决定性因素1能力的一般概念1.1什么是能力能力的两重含义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是个人在先天遗传基础上,在后天环境中努力学习的结果ability(能力)achievement(成就)尚未表现出来的心理潜能,是个体具有的可能性capacity(能力)potentiality(潜能)competence(竞争潜力)aptitude(倾向)1.2能力、知识、技能1.2.1三者的概念能力: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备的心理特征知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如: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虎门硝烟的是林则徐程序性知识:回答“如何做”如:有关骑马的知识,开车的知识等技能:人们通过练习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操作技能:动作由外显的机体运动来实现,动作的对象是物质性的客体,即物体,如游泳技能心智技能:借助内在的智力操作来完成,动作对象是观念,如计算复杂的数学运算题的技能1.2能力、知识、技能1.2.1三者的区别性质不同知识: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技能:一种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能力:在顺利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形成速度不同知识技能发展(积累)快,且无止境能力发展相对慢,且有限度对个人的意义不同知识和技能侧重于现实性现实的、已经掌握和学会了的东西能力更侧重于可能性在将要完成的工作中的表现情况1.2能力、知识、技能1.2.1三者的联系能力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并得到表现掌握知识、技能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1.2.3对知识、技能与能力关系的应用不能仅根据一个人知识与技能的多少判断能力的高低避免用知识和技能鉴定代替能力鉴定“高分低能”、“纸上谈兵”在教育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三者间的关系不仅关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把握,更要关心学生能力的发展,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1.3能力的种类1.3.1按照能力倾向划分一般能力人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创造力…一般能力的综合被称为智力特殊能力人在某种专业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音乐家区别旋律的能力、音乐表象能力,节奏感…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基础,特殊能力是一般能力以独特的方式在特定领域的具体表现1.3能力的种类1.3.1其他划分维度按创造性程度模仿能力创造能力按在能力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优势能力非优势能力按能力发挥作用的领域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2智力和智力结构理论智力(intelligence)一词最早由哲学家斯宾塞(H.Spencer)和生物学家高尔顿(F.Galton)从古代拉丁词引入英文,代表一种天生的特点及倾向性。此后,“智力”随着心理测验的发展而逐渐普及,并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关注热点。2.1什么是智力——智力不存在一个普遍被人接受的定义。2.1.1我国古人对智力的理解《释名》:“智同知,智,知也,无所不知”《荀子》:“知而有所合谓之智”《国语》:“言智必及事”,韦昭注:“能处事物为智”2.1.2现代公众对智力的理解典型的形容词:自信、成功、健谈;聪明、才华横溢、天才、伶俐公众对智力的理解和特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和标准紧密相连——在社会和职业生活中被认为是优点的那些特性,往往被人们与“智力”联系在一起2.1什么是智力2.1.3心理学界对智力的理解对智力的内涵,心理学界亦无共识性的界定,但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奈(A.Binet)、推孟(L.M.Terman)智力是学习的能力伯金汉姆(B.R.Buckingham)、科尔文(S.S.Colvin)智力是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斯腾(W.Stem)、桑代克(E.L.Thorndike)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波林(E.Borings)2.1什么是智力智力是综合的认知能力大多数学者的共识:智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中心的多种认知能力的综合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忆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精神运动速度语言能力数学能力一般知识创造性2.2智力结构理论2.2.1早期的单因素论2.2.2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2.2.3桑代克的三因素论2.2.4瑟斯顿的群因素论2.2.5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2.2.6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2.2.7艾森克的智力结构理论2.2.8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早期的单因素论代表人物高尔顿(FrancisGalton,1822-1911)“差异心理学之父”、智力理论的首创者比奈(Alfred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推孟(LewisMadisonTerman,1877-1956)美国心理学家,修订了比奈-西蒙智力量表主要观点主张智力单因素论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智力上有高低,但智力只是一种总的能力单因素论者编制的智力测验只测量一种智力,只提供单一分数,即“智商”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提出者斯皮尔曼(CharlesEdwardSpearman,1863-1945)英国心理学家、统计学家、“因素分析之父”主要观点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相关程度提出二因素论,认为人的能力由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组成二因素模型作业成绩与二因素的关系理论影响现代能力理论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就是从两因素论开始的特殊能力是个人完成各种特殊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一般因素是个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二因素模型G作业成绩与二因素的关系在完成任何一个作业时,都有g因素和s因素的参与不同活动中含g因素越多,其作业成绩的相关度越高不同活动中含s因素越多,其作业成绩的相关度越低桑代克的三因素论提出者桑代克(LouisL.Thurstone,1887-1955)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主要观点反对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提出人可能有三种智力抽象智力:包括心智能力,特别是处理语言和数学符号的能力具体智力:即一个人处理事物的能力社会智力: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能力CAVD测验C-填空补缺;A-算术;V-词汇;D-执行指示用于测量抽象智力瑟斯顿的群因素论提出者瑟斯顿(LouisL.Thurstone,1887-1955)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测量学会创立者之一主要观点不赞成斯皮尔曼过分强调g因素的作用,提出能力由一群不同的原始能力组成语文理解(V):理解语文涵义的能力语词流畅(W):语言迅速反应的能力数字运算(N):迅速正确计算的能力空间关系(S):方位辨别及空间关系判断的能力记忆(M):机械记忆能力知觉速度(P):凭知觉迅速辨别事物异同的能力一般推理(R):根据经验做出归纳推理的能力群因素说的相关模型左图:在5个测验中用多因素模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测验1、2、3之间相关,是因为它们都有言语因素V测验4和测验5之间相关,是因为它们都有数量因素N测验3与测验5之间相关,是因为它们都具有空间知觉因素S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提出者吉尔福特(J.P.Guilford,1897-1987)美国心理学家,因其智力理论闻名世界主要观点人类智力由三个维度的多种因素组成操作维度:思维的方法,即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含5个因素:认知、记忆、分散思维、集中思维、评价内容维度:思维的对象,即信息材料的类型含4个因素:图形、符号、语义、行为产品维度:把某种操作应用于某种内容的结果,即信息的形式含6个因素: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含共存在120种不同的智力因素,可通过不同测验来检验吉尔福特智力三维结构模型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提出者阜南(P.E.Vernon):英国心理学家主要观点认为智力是按层次排列的结构,把智力划分4个层次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是斯皮尔曼智力二因素论的深入,他在g因素和s因素之间增加了大因素群和小因素群两个层次,而不是将二者对立起来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他把大因素群分为言语和教育、机械和操作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近年来脑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持,即大脑左半球以语言机能为主,右半球以空间图象感知机能为主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教育艾森克的智力结构理论提出者艾森克(H.J.Eysenck,1916-1997)英国心理学家,对人格、智力研究均有重要贡献主要观点智力三维结构模型,认为智力包括3个维度心理过程:推理、记忆、知觉材料:语词、数字、空间品质:速度、质量后来,艾森克又提出了一种能力层次模型第一层次:一般智力,人类一切活动中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即斯皮尔曼的g因素第二层次:特殊能力,各种专业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第三层次:与各种测验所测的内容相应的各种特殊能力的具体表现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提出者卡特尔(R.B.Cattell1905-1998)英国和美国心理学家,对人格、智力研究均有重要贡献主要观点卡特尔依据心智能力功能上的差异,认为人类智力由两种不同形态的因素构成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识、记忆、理解等能力等晶体智力:指后天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是经验的结晶两种智力的毕生发展流体智力随生理曲线变化,在25-30岁间达到顶峰晶体智力呈现毕生增长趋势两种智力的毕生发展两种智力的毕生发展3智力测验关于能力测验的思想由来已久——最早的能力测验是尧对舜的测验:尧为了测验舜是否具有治国的能力,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让舜进入山川大泽之中,看他能否走出来。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刘勰:左手画圆,右手画方。高尔顿:“高尔顿笛”、“高尔顿棒”,通过感觉辨别能力估计人的智力高低。……3.1常用的智力测验3.1.1比奈-西蒙智力测验3.1.2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3.1.3韦克斯勒智力测验3.1.4团体测验比奈-西蒙智力测验产生背景1904年,法国教育部为了设计一种鉴别儿童学习能力的工具,用以在一般儿童中区别出智力较低者,编入特别班级因材施教,以免在普通班因学习困难而无法受益比奈与另一学者西蒙(T.Simon,1873-1961)受政府之聘,于1905年编成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纳-西蒙量表量表内容该量表中共有30个题目,按照难度由低到高排列,以通过的题数的多少,作为鉴别智力高低的标准1908年,该量表经过首次修订,增加至50个题目,并按年龄分组,适用于从3岁到13岁的儿童,至此奠定了现代智力测验编制的科学基础比奈-西蒙智力测验样题(1911)5岁组比较两个重量照样画一正方形重复10个音节的语句数4个便士忍耐的游戏6岁组区别上午与下午解说物名比较美丑摹画菱形数13个便士7岁组形容图画区别左右手执行8项指示数9个生丁铜币认四色8岁组说出两个物体的差异倒数数目20-30指出图中缺笔说出日期重述5个数目字比奈-西蒙智力测验用于衡量能力的指标:心理年龄题目的设计:依难度进行年龄分组3岁儿童平均能通过的题目归在一起,这是适用于3岁组的题目;5岁儿童平均能通过的题目归在一起,这是适用于5岁组的题目;以此类推,直到13岁对测验结果的分析各年龄儿童在量表上通过的题目层次及题目数,即代表其心理年龄心
本文标题:心理学11-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4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