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欧洲17、18世纪设计1
第十一章欧洲17、18世纪设计第一节17世纪设计欧洲进入17世纪后,社会历史的发展出现了新局面。尼德兰反抗西班牙的革命取得胜利,建立起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640年,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欧洲封建社会即将结束。法国在16世纪末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经济得到发展,同时开拓海外殖民地,增强了国家实力,为王室建立绝对君权专制主义奠定了经济基础。然而,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意大利,由于商路转移,手工业萎缩,又不断遭受外国入侵,处于衰退状态,反宗教改革势力抬头,教皇拥有很大权力。一度作为欧洲强国的西班牙,丧失海上霸权,国力大衰,宗教势力得到发展。德国遭受长时间的战争,国土四分五裂,经济衰落,封建势力顽固地维持下来。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欧洲的建筑文化呈现与文艺复兴不同的趋向。意大利诞生了巴洛克艺术;法兰西则发展了歌颂君权的古典主义艺术。二者互为对立,由相互影响,成为17世纪建筑文化的主流。整体看,意大利、德国、西班牙主要流行巴洛克艺术;法国、英国、荷兰主要流行古典主义艺术。•巴洛克巴洛克艺术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样式主义风格发展起来的。巴洛克艺术家追求新奇,标新立异。他们不遵守古典式的优雅、典丽的原则,故意设计出奇特怪异的建筑或装饰样式,显示出强烈的反叛精神。设计强调运动感和激情,常采用不对称的构图、不规则的曲线,强调动态,建筑物似乎是具有灵魂的有机体,仿佛在扭曲、运动、变幻,产生强烈的旋律和节奏。他们重视光、影的作用,明暗对比强烈。巴洛克艺术家们打破了建筑、绘画、雕刻的既定界限,使其互相渗透,形成一个具有综合表现力的有机构成体。他们善于运用大理石、青铜、宝石等贵重材料,以造成非常华丽的效果。巴洛克艺术的设计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一方面,它丰富了建筑设计和装饰艺术的表现力,具有突破前人的创新意义;另一方面又有过于追求怪诞诡异,浮华做作的倾向。正是后一点,使教会对其情有独钟,成为17世纪宗教建筑物的主流。•耶稣会教堂意大利(1568-1602)设计者:维尼奥拉/泡达耶稣会教堂被认为是巴洛克建筑设计的第一件作品。里面分三层,两层皆装饰成对的柱子,柱头装饰华丽。注意的是,中厅外墙与侧廊外墙之间有一对大涡卷形装饰。中央入口处的山花改变了传统的单独样式,变成较小的三角形山花嵌入弓形山花的双重山花。门窗上也有突出的山花。•耶稣会教堂内部•圣卡罗教堂意大利(1638-1667)设计者:波洛米尼圣卡罗教堂的主殿平面是变形的希腊十字,像一个受了挤压而扭曲的圆形物体。立面分两层,檐部向外伸出,墙面波动起伏,大凸大凹,富有弹性感。装饰繁多,光影变化丰富,捉摸不定,表达出一种华丽而不安定的情绪,是设计者内心世界的流露。•圣卡罗教堂内部•圣伊沃·德拉·萨皮恩扎教堂意大利(1642-1650)设计者:波洛米尼他将教堂的立面设计成弧形,从而形成一种精神的导入感。平面是等边三角形与圆形交叉的六边形集中式空间。穹顶采光亭上端安放着一个螺旋形的亚述古庙的塔式顶冠。•圣伊沃·德拉·萨皮恩扎教堂意大利(1642-1650)设计者:波洛米尼•卡尔那罗礼拜堂·圣德列萨祭坛意大利(1645-1652)设计者:贝尼尼雕塑由两人组成,一个是女圣徒德列萨,一个是天使。德列萨是16世纪西班牙的一位修女,文献曾记载她在一次幻觉中看见了上帝。她描述到:我看见他手持一枝长长的金箭,在金箭的尾部我仿佛看到一点火。他用这几次刺穿我的心房,因而弥漫到我的肺腑。拔出金箭时,我觉得正带出我的五脏六腑,留下上帝之爱的全部激情。•圣彼得广场意大利(1655-1667)设计者:贝尼尼圣彼得广场以1586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而建,主广场平面呈横向椭圆形,面积约3.5公顷。广场和大教堂之间以一个梯形广场相连接。•圣彼得广场意大利(1655-1667)设计者:贝尼尼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从地势上加强了教堂的雄伟感。前后两个广场旁边是柱廊,造型仿佛是教皇伸出的两只手,将信徒拥入他仁慈的怀抱中。•圣彼得广场意大利(1655-1667)设计者:贝尼尼为了同宽阔的广场和宏大的教堂相协调,柱廊采用了富有气魄的塔斯干柱式。每排有四根巨柱,共有柱子284根,柱子排列紧密,间距小,层层叠叠,造成复杂的光影效果。•圣彼得广场意大利(1655-1667)设计者:贝尼尼•梅尔克修道院图书馆奥地利(1702-1738)设计者:普兰图尔书架沿墙布置,书架上有装饰性的托脚,承托挑台,上面还有栏杆。地面简单铺设大理石,顶棚设计随意,蓝天上漂浮着各种人物,周围绘以虚假的建筑细部,接近于简洁的洛可可风格。•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提倡罗马帝国时期的艺术,并将古代理念作为自己的审美依据,推崇维特鲁维的理论和文艺复兴时期帕拉第奥等人的艺术理念。强调构图的主从关系,突出轴线,注重对称等原则,表现出注重理性、讲究节制、结构严谨的精神。当然,重理性的古老传统样式并不能完全满足国王和贵族们的需要,事实上,巴洛克的新奇造型和华丽装饰也渗透在古典主义设计中。•维康府邸法国(1656-1660)设计者:勒沃和画家勒·布朗、园艺家勒诺特尔建筑轴线突出,左右对称。外形与内部空间呼应,客厅之上举起一座圆形的穹窿。檐上设计了凸窗和花瓶式雕塑装饰,这是17世纪法国府邸建筑常见的装饰样式。•维康府邸法国(1656-1660)设计者:勒沃和画家勒·布朗、园艺家勒诺特尔前面的花园是几何形的,中轴长达1公里,沿着轴线布置了树木、水池和花畦,都被设计为规整的几何形体。体现了古典主义者倡导的理性的人工美高于自然美的原则。•维康府邸法国(1656-1660)设计者:勒沃和画家勒·布朗、园艺家勒诺特尔•维康府邸法国(1656-1660)设计者:勒沃和画家勒·布朗、园艺家勒诺特尔•卢佛尔宫东立面法国(1667-1670)设计者:勒沃、勒布伦和克·彼洛建筑立面横向很长,约172米。中央和两端各有凸出部分,将立面分为五段,主轴线很明确。中央部分有倚柱,上面架有山花。两端的凸出部分用壁柱装饰,结构较平坦。立面高约28米,上下分三段。底层是基座,结实沉重,中段是对称的科林斯式巨柱,上部是檐部和女儿墙。中段双柱形成的空柱廊是主体,它使立面显得空透和层次丰富。各部分比例体现了和谐的数的关系。•凡尔赛宫法国(1661年始建)设计者:勒伏、孟莎特凡尔赛宫包括宫殿、花园和放射性大道三个部分。•凡尔赛宫法国(1661年始建)设计者:勒伏、孟莎特宫殿建筑南北总长400米。北翼作为宫廷的公共活动场所,设办公室、教堂、剧院等。南翼主要是王妃、王子们的卧室和活动室。中间部分供国王起居工作之用。•凡尔赛宫法国(1661年始建)设计者:勒伏、孟莎特•凡尔赛宫法国(1661年始建)设计者:勒伏、孟莎特宫前大花园是17世纪60年代初由勒诺特尔主持建造。其中轴长达3公里,面积6.7平方公里。园内道路、树木、水池、亭台均呈规则的几何形图案。17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造园家布阿依索曾说:“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如果不去加以调整和安排得整齐匀称的话。”•凡尔赛宫法国(1661年始建)设计者:勒伏、孟莎特•凡尔赛宫法国(1661年始建)设计者:勒伏、孟莎特•凡尔赛宫法国(1661年始建)设计者:勒伏、孟莎特•凡尔赛宫法国(1661年始建)设计者:勒伏、孟莎特镜厅,厅长约76米,高约13.1米,宽约9.7米。巨大的法式立地窗将它的内部和花园景色融为一体。与立地窗相对,东面的墙上装着一排17面大镜子,进一步加强了空间的层次幻象。镜廊以白色和浅紫色大理石贴墙面,饰以科林斯式壁柱,柱身用绿色大理石,柱头和柱础为铜柱。檐部塑着金色的花环和天使。大镜子前排列着柱式的镀金烛台,即作为照明,又丰富了空间。顶部的壁画描绘了国王的辉煌历史。镜厅采用了很多巴洛克的手法。•凡尔赛宫法国(1661年始建)设计者:勒伏、孟莎特•凡尔赛宫法国(1661年始建)设计者:勒伏、孟莎特•凡尔赛宫法国(1661年始建)设计者:勒伏、孟莎特•凡尔赛宫法国(1661年始建)设计者:勒伏、孟莎特墨丘利厅也叫“御床厅”和“水星厅”,也是皇室成员玩游戏的地方。中间大床上的帏幔全是金色和银色锦缎,豪华至极。大床用银质栏杆隔离。吊灯、壁炉、桌子以及镜子的框架全部都是银质的•凡尔赛宫法国(1661年始建)设计者:勒伏、孟莎特阿波罗厅也叫“太阳神厅”,相当于御座大厅,因此是整个套间中最奢华的。国王就在这里进行日常的接见,如果是外国使臣的晋见,则会安排到镜厅。这里也用来举行舞会。•凡尔赛宫法国(1661年始建)设计者:勒伏、孟莎特天花板上的镀金雕花浅浮雕中,阿波罗站在黄金战车上,驾驭着四匹白马在五彩云霞中飞驰,春夏秋冬四季神围绕在他的周围。这是拉福斯的作品。皇宫礼拜堂,底层是券廊,上层是柱廊。上下两层都有开窗,顶部还有高侧窗,提供了充足的光线。栏杆、祭坛、管风琴上镀金。在拱顶上用彩绘装饰。地面用彩色大理石铺成几何图案。•白厅宴会厅英国(1619-1621)设计者:琼斯、韦伯设计中的白厅东西长390米,南北长290米,目的是建造一个中央王权的纪念物。由于经济原因和革命爆发,只建成了宴会厅。二层是宴饮厅,下层是服役房间。窗子较大,造型风格明快。•圣保罗大教堂英国(1675-1710)设计者:克里斯道弗·雷恩在建造过程中,雷恩研究了布拉曼特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及小神堂的设计,也参考了意大利和法国的建筑。在此基础上,综合了古典主义的纯粹精神和某些巴洛克的奔放豪华。•圣保罗大教堂英国(1675-1710)设计者:克里斯道弗·雷恩
本文标题:欧洲17、18世纪设计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50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