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第一讲 健康心理学-20170201
健康心理学王玮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健康心理/学vs健康/心理学心理因素在健康维持与促进,疾病发生与治疗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健康心理学的产生•1978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健康心理学分会•GeorgeStone:《健康心理学》•1982年,《健康心理学》杂志出版1900年和2004年美国前10位死因过去和现代的疾病谱中国部分城市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构成1957年1975年1984年死亡原因死亡总数%死亡原因死亡总数%死亡原因死亡总数%呼吸系统疾病16.86脑血管病21.61心脏病22.65急性传染病7.93心脏病19.49脑血管病21.13肺结核7.51恶性肿瘤18.84恶性肿瘤8.79消化系统疾病7.31呼吸系病10.75呼吸系病4.32心脏病6.61消化系病4.86消化系病3.52脑血管病5.46肺结核3.57外伤1.85恶性肿瘤5.17外伤2.85肺结核1.85神经系统疾病2.66其他传染病1.97中毒1.72外伤及中毒1.98泌尿系统1.33泌尿系统1.48其他结核1.72中毒1其他传染病1合计66合计87合计88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其它精神病、痴呆症、智力残疾和包括自闭症在内的发育障碍等。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已超过1800万(WHO,2015)。健康观的发展“健康是一种躯体、心理、社会康宁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1947)亚健康状态健康和疾病是连续体,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点,在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还存在一种非健康也非疾病的状态,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亦称“第三态”或“灰色状态。-布赫曼•主观体验-躯体性亚健康-心理性亚健康-社会性亚健康“健康-疾病连续体”健康与疾病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统一体。-Greenberg,1994疾病亚健康健康疾病风险因素与致病性因素•疾病风险因素与相对危险指数:与慢性病患病率(发病率和患病率)及死亡率之间存在数量依存关系及规律性的因素。相对危险指数=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的发病率不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的发病率•其中一些危险因素与目前主要的5个致死性疾病密切相关,称为致病性因素(HealthPsychology,1990)《健康的人民——关于健康促进和防治疾病的报告》,美国卫生福利部,1979亚健康的主要诱因•生理•过度压力•不良生活方式-运动-饮食与体重-睡眠-成瘾行为行为病原学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因素,研究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Matarazzo健康与疾病相关行为的心身交互作用基础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疾病的认识不仅仅包括对疾病的生理(生物医学)解释,还包括了解病人(心理因素)、病人所处环境(社会因素)和医疗保健体系(社会体系)。-恩格尔(1972)心理生物社会生物学基础•生理系统功能:生本能意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基因与遗传(Bouchard,1990)心理与遗传•智商•心智速度•感受速度及准确性•幸福感•自我接纳•饮酒及药物滥用•专制•自我控制•支配欲•外倾性•神经过敏症•择业就业•工作满意度•宗教信仰•传统主义•冒险精神•犯罪行为•阅读/开电视次数和程度•愉快(积极情感)•沮丧(消极情感)心理基础有关健康的心理学理论•精神分析学说•行为科学•认知理论•其他心身理论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心身疾病是心理冲突或心理失调后转换的一种症状表达。-意识与潜意识冲突-人格结构冲突•亚历山德与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特殊冲突理论,即某些心理冲突与特定类型的心身疾病有关交感亢进与原发性高血压、甲亢、神经性皮炎和偏头痛;副交感亢进与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等心身疾病•霍妮与神经症人格:神经症不仅可以由个人经验造成,同时也可以由人们生活在其中的特殊文化环境造成。•巴甫洛夫与经典条件反射-味觉,视觉,听觉,痛觉,自主活动,免疫•华生与行为学习-情绪学习?味觉厌恶?•斯金纳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与替代强化行为学派操作性条件化训练是通过主动的方式学会把行为反应与相应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强化/惩罚)联系在一起。当这种行为的后果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从而使再次发生的行为变成有目的、有预期的反应。行为结果强化=惩罚=学习不学习/抑制操作式条件反射:操作性行为认知理论•认知是指人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是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认知反应与认知模式认知反应:标定、空白信息填补、再调整•认知模式的作用特征-自动化-选择性•认知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信念系统在刺激和反应间起着介导作用•认知理论与干预技术:-EllisABC理论:信念系统在刺激和情绪后果间起着介导作用,从而影响情绪的生理反应程度-思维觉察-分析评价-认知重构-重新连接其他心身相互影响理论•情绪生理学说•应激适应机制学说社会基础•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社会支持系统心理学在健康领域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持健康而不是生病之后治疗疾病。医学研究的是特异性疾病,而心理学则关注于广义的行为而不是特异性的疾病。心理学对健康的贡献在于改变一些与慢性疾病有关的行为。除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以外,心理学家还运用一定手段和技术来减轻疼痛、降低应激、提高医疗服务、帮助病人和他的家庭成员共同抵抗疾病。-Taylor(1990)健康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增强健康风险意识: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基于BPS模式的健康水平测查-马丁的健康行为指数-培恩和哈恩的健康状况评价量表•不同群体的健康促进计划•常见慢性疾病的预防计划一、资料收集•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遗传:家族病史•生理:胆固醇,血压,体重•心理:人格•行为:烟酒,运动•生活方式:饮食、睡眠•应激•社会环境•……二、风险分析三、早期干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自我检查•预防接种•定期体检•疾病管理“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管理一、建立个体健康档案二、健康与疾病风险分析:生理,心理,行为和环境三、健康和疾病问题的早期预防
本文标题:第一讲 健康心理学-2017020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5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