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骑楼与骑楼文化五矿地产设计部建筑师王坤导言:姜文导演新片《让子弹飞》在2011成为国产电影中难得的叫好又叫座影片,观众们不仅为影片中的故事、人物、语言所吸引,更被电影故事所选择的“鹅城”所倾倒。在电影中频繁出现的整齐划一的街道两旁带廊道的旧式洋楼和中西合璧的碉楼成为人们回味电影重要内容。而“自力村”作为电影拍摄的外景场地也名声大噪。“自力村”的这些碉楼其实就是本期建筑板块的主题“骑楼”的衍生建筑物。“黄老爷的宅邸,竹林掩映,碉楼耸立,易守难攻,万夫莫开。”尽管“汤师爷”是一个骗子,但他对“黄四郎”宅邸的称赞却是真实的。本期就将“骑楼”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介绍给大家。骑楼的产生骑楼在建筑专业术语中的解释为:“一种商住建筑,骑楼这个名字描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态。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但它作为一种建筑文化却远远的超越了建筑的范畴。骑楼建筑形式无论在中国和西方都出现的很早,但其真正形成一种建筑文化却是伴随着英国的对外扩张而扩展到全世界。十八世纪后半期,正处于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殖民势力,进入了印度等南亚国家,这些国家属于热带气候,长期生活在凉爽气候条件下的英国人,一时很难适应。为了克服这个生活上的不利因素,改善居住环境,创造凉爽舒适的居住条件,他们在建造住宅时,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方法挡避炎热,营造出相对凉爽的过渡性空间,这种“外廊式建筑”很快被当地人接受,成为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筑中普遍采用的形式,而且从单边外廊,扩展到双边、三边以至四边回廊。这种以遮阳为主要功能的“外廊式建筑”随着殖民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经由南亚、东南亚、东北亚而至中国。进入中国后,与中国的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骑楼建筑景观。在这些骑楼式建筑中,既有单体建筑,也有骑楼式街市,更大规模的的还有掺杂其他建筑形式组成骑楼城镇。骑楼在中国发展沿革骑楼进入中国后,由于它的实用性、装饰性和耐久性相对于中国传统木框架结构建筑更有优势,也因为许多外国商人高级店铺的示范作用,迅速在沿海的台湾、香港、广州、海口、厦门等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活跃的城市和地区地生根,发芽,遍地开花,并向周边城市扩展。由于骑楼的设计建造者大都不是职业建筑师,而是普通的工匠。但他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西式各种风格的建筑加以“模仿”,并在模仿中对西方建筑进行了大胆的改良和创造,融入了本地的文化传统,造就了各地活泼而有特色的骑楼建筑。特色骑楼的产生正是因为没有专业的建筑师参与设计,骑楼并没有像其他的建筑风格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就出现教条化倾向一样,而是形式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完善。骑楼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南方民众的智慧,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中国特色骑楼。中国骑楼虽然没有定式,但在整体风格上按照他们模仿的原型仍然可以将他们分为几大类别:仿哥特式、古罗马券廊式、仿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南洋式和中国传统式。仿哥特式骑楼遗存主要分布于广州老城内,它强烈的垂直线条和拉长的拱形窗表现了明显的哥特装饰意味。立面以垂直构图为主,设以仿哥特式窗,底层骑楼柱廊也处理为仿哥特式窗形式,使人感觉到浓厚的哥特风格;南洋式骑楼则是一种在南洋地区非常独特且有创造性的形式并为国人所借用,即在女儿墙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圆形或其他形状的洞口,其原本是为了预防南洋一带强烈的台风袭击,减少对建筑物的风负荷的技术处理,但自此却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形态;古罗马券廊式骑楼底层骑楼为券廊式,券心处以漩涡装饰,风格雄伟,线角明朗而细部丰富。一些部分还运用简化了的罗马柱式,使其罗马风格更为浓郁;仿巴洛克式骑楼在东南亚一带和我国南方城市的骑楼中被普遍采用。这些巴洛克装饰既不同于古典式的严谨,也区别于17世纪巴洛克风格的繁琐与追求曲线、动感,而是在构图稳定的基础上加上巴洛克装饰;中国传统式骑楼延续了我国南方传统民居的特点,底层沿街挑出,长廊跨越人行道沿街布置,楼正立面墙上并排开着两至三扇窗户,立面基本无装饰。骑楼建筑的优点骑楼发端于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进而成为商业谋生的场所,以商业活动为主,表现出开放意识和洋为中用的创造性思维。连廊连柱,立面统一,连续完整,中西合璧,多元共存的独特风貌。同时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冲破了居家单门独户的束缚,变成顾客的共享空间,并体现相互尊重的现代意识。走在骑楼下,自在闲适,温馨亲近,脚无沙尘,清洁整齐,透出关心互动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品茗、聊天、纳凉、会客、交流信息、晚间乘凉的地方;还是小孩做作业、跳橡皮筋等玩耍的空间。相对于马路,在这里你不用但心迎面飞奔而来的汽车,也不用为小孩的突然挣脱而惊慌,它带给你是一种身体上的舒适和心灵层面的和谐。结语:与其他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的传统建筑遗存一样,骑楼在变化如此之快的社会面前,显得惊慌失措,不堪一击。它们在人们专注于经济发展,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丰富的喜悦时,渐渐的从人们的视觉中心慢慢消失。现在已经很难再见到那种在主城区由众多骑楼建筑首尾相连的骑楼式有机整体了。它们在城市的变迁中变得支离破碎。但近年来,“千城一面”的城市现状被人们渐渐厌弃,当人们想从上辈讲述的故事中追寻那些城市记忆的实物时才发现,原来骑楼是这样的美。但可惜的是,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骑楼的保护中来,骑楼仍在不断被拆除、被插建高楼、被“保护性破坏”。“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难道非要等到我们只能在照片中回忆往昔的时候,才来凭吊这些凝聚着我们的先辈的智慧与苦难的无声的音乐么?现存骑楼文化和骑楼遗存的保护和其他所有的传统文化一样是值得着重反思的时候了,在这方面,《让子弹飞》为国人认识到这些美妙的事物做出了有益贡献。配图1自力村古罗马券廊式骑楼碉堡1配图2自力村古罗马券廊式骑楼碉堡2配图3自力村古罗马券廊式骑楼碉堡3配图4自力村古罗马券廊式骑楼街配图5自力村古罗马券廊式骑楼细部配图一6自力村骑楼街配图7自力村骑楼街细部配图8自力村骑楼街细部配图9自力村骑楼街细部配图10自力村骑楼街细部配图11自力村骑楼街细部配图12自力村骑楼街细部配图13海口骑楼街配图14海口骑楼街配图15海口骑楼街立面配图16梧洲骑楼城配图17梧洲骑楼城配图18梧洲骑楼城配图19梧洲骑楼城配图20厦门骑楼配图21厦门骑楼配图22广州中山六路骑楼内部券廊配图23广州中山六路骑楼群立面细部配图25广州中山六路骑楼群配图24广州中山六路骑楼群配图26广州中山六路骑楼群
本文标题:骑楼与骑楼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5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