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关于心理康复的作用及意义
心理康复在现代康复中的作用与意义康复医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卫生保健体系,将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带上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康复医学不仅渗透到临床各个学科,与其共同解决人体组织器官病损所致的功能障碍,而且扩展延伸到医院之外的社区、家庭,在更大范围上为居家病、伤、残者提供康复治疗及服务。但对康复而言,单纯的肢体功能、言语功能等功能性的康复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心理康复,只有完好的心理康复和一定程度的其他功能康复,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和家庭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1、心理康复的定义心理康复是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角度出发,对患者的损伤、残疾和残障问题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非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康复对于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功能、克服障碍,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康复所依据的是康复心理学。康复心理学起源于美国。1956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第22分会--康复心理分会。其目的是宣传与残疾和康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与临床工作者,以及提供临床服务、研究、教学和管理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康复服务逐步从机构走向社区和家庭。目前心理学在康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结合的越来越密切,很多国内外学者都采用了不同的心理康复方法和原则,治疗患者的各种心理困扰,包括情绪、认知与行为等问题,对病人所产生的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进行干预,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2、心理康复的对象(1)残疾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目前约有占总人数10%的各种残疾者,每年以新增1500万人的速度递增。我国2006年的抽样调查表明,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且这一调查未包括慢性病、内脏病、老年退行性病而致的严重功能性障碍者。(2)老年人: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07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占亚洲的38%。预测到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比2000年提高4.96个百分点。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老年人有不同程度退变(包括内脏、肌肉、骨关节等)和功能障碍,这些障碍往往都和缺乏运动有关。(3)慢性病患者:主要是指各种内脏疾病、神经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患者。这些患者往往由于疾病而减少身体活动,并由此产生继发性功能衰退,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的肺气肿和全身有氧运动能力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骨关节畸形导致功能障碍等。3、心理康复的作用首先是让患者对自己的状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对康复过程及康复效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患者消除认识上的心理误区,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加患者对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适应性,激发患者的康复热情和潜在的心理资源,协助患者渡过危机、应付困境,使患者能以较有效的方式去处理所面对的困难或挫折,较有信心地去发挥自己的潜力,增强康复信心,从而主动加强功能训练,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而当患者以更好的心理状态和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进行康复治疗时,这对康复训练的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是要根据首次心理评定结果,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心理卫生症状的减轻和消除,是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前提。注重观察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治疗。最后是辅助有效、有序地实现康复的三项基本原则,即: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功能训练活动包括心理活动、躯体活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全面康复指在心理上(精神上)、生理上(躯体上)及社会上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也同样是指在康复的四大领域(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中全面地获得康复,又称为整体康复或综合康复;重返社会是康复最重要的一项目标,是通过功能改善及环境改变,促使康复对象力争成为独立自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人,达到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所以说在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同时存在时,应当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进行,二者在临床的治疗当中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且患者的整体康复应以心理康复为龙头,因为患者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康复效果。心理疾病状态的持续存在,使病人治疗积极性、顺应性、主动性差,从而影响生活质量,功能恢复差,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加重。只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环境,才能积极配合其他康复的进行。只有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康复效果,才能更进一步地增加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即使肢体恢复无希望,残疾无法避免,也需要积极治疗,尽可能独立生活,不灰心,不气馁,以达到患者良好地恢复社会和家庭功能的效果。因此,心理康复要始终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中,心理康复可以将康复锻炼治疗带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当中,使康复治疗达到很好的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更快更有效的解除患者疾苦。4、心理康复的意义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各种传染病得到控制和消灭,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老年比例增加,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率增高,使康复医学的重要性随之增加;以及由于物质文化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病人及医务人员都不能仅是满足于单纯治疗疾病和抢救生命,而要求功能也得到恢复,康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从康复的临床实践中看,康复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突出了心理康复在整体康复中的重要性。(1)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医学愈进步康复需求愈大,随着科技进步,医学技能的提升,使大量伤病患者得以新生,能早期识别、诊断、治疗许多原来认为不可能治疗的疾病,存活率提高。如各种移植和器官置换技术、微创诊断和治疗技术等。进而现代医学对于康复医疗的需求必然也增高,因康复医疗对保障患者长期的功能进步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如关节置换后,如果可以立即有康复医疗介入,许多患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步行出院,出院后的症状大大减轻,假体的应用期限显著延长。所以说,康复医学的发展需要临床医学的支持与合作,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2)满足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以后,60%的老年人患有多种老年病或慢性病,而且恢复期长,往往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迫切需要康复治疗。工业与交通日益发展,尽管采取了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但工伤和车祸致残的绝对人数肯定比以往增多,这部分残疾人同样迫切需要积极的康复治疗,使他们残而不废。心理康复可以帮助实现更有效率的康复医疗,进而使许多残疾者不但不是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而且还能以不同方式为社会继续作出贡献。(3)帮助应对巨大自然灾害和战争:在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和战争根源,各地地震造成大量残疾人,战争也产生许多伤残者,这些残疾者不仅仅指丧失某些功能的人,也指有心理障碍(抑郁、焦虑、紧张、恐惧、多疑等神经症症状)的人。对于这些残疾者,进行积极康复治疗和不进行康复治疗,其结局大不一样,且需要心理康复贯穿整个过程。总结知目前医学模式已经逐渐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逐渐重视心理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医学模式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疾病以及疾病康复的影响,强调在疾病康复过程中身心之间的重要交互作用。因此,单纯的临床治疗护理工作己不够全面了,医务人员只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日益普及,重视心理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将逐渐成为医者共识。从而心理康复在现代康复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标题:关于心理康复的作用及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6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