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政府间关系府际关系研究为什么要研究政府间关系大部制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地方政府与部委之间地方政府间关系城市群与各地方政府间关系(在行政活动中掣肘的事件时有发生,体现在资源争夺、市场壁垒、跨区域污染等方面,形成极大资源内耗并损害公共利益)加拿大著名政治学教授戴维.卡梅伦(2002)所言:“现代生活的性质已经使政府间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那种管辖范围应径渭分明,部门之间水泼不进的理论在19世纪或许还有些意义,如今显而易见过时了。不仅在经典联邦国家,管辖权之间的界限逐渐在模糊,政府间讨论、磋商、交流的需求在增长,就是在国家之内和国家之间,公共生活也表现出这种倾向,可唤作‘多方治理’的政府间活动越来越重要了。”——戴维·卡梅伦:《政府间关系的几种结构》,《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一、什么是政府间关系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三、我国政府间关系的演进与热点问题一、什么是政府间关系1、“政府间关系”的词源2、国内外学者对“政府间关系”的界定3、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网络途径1、“政府间关系”的词源英语“intergovernmentalrelations”(IGR),按照美国学者莱特在《理解政府间关系》一文中的说法,IGO源于美国30年代新政的实施和联邦政府为克服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社会恐慌所做的努力,与公共政策密切相关。而且罗斯福曾在与最高法院进行辩护中,证明了IGR的政策本质,因此,术语的起源同自由、进取和富有活力的政府观念和偏好联系在一起的。最早在文献上使用“政府间关系”这个术语的是克莱德·F·施耐德(ClydeF.Snider)1937年发表的《1935-1936年的乡村和城镇政府》一文IGR:政府之间以及它们的机构之间的联结、互动、相互依存以及公共官员之间的相互影响。2、国内外学者对“政府间关系”的界定(1)林尚立在《国内政府间关系》中认为:政府间关系主要是指各级政府间和各地区政府间的关系,它包含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地方政府间关系和横向的各地区政府间关系。(2)谢庆奎在《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中认为:府际关系即政府之间关系,它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各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3)陈振明在《公共管理学》中认为:政府间关系是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即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4)蔡英辉在《府际关系的重新梳理与界定——中国省(部)级政府层面府际关系探究》一文中讲政府间关系的简明定义是:政府之间以及它们的机构之间的联结、互动、相互依存以及公共官员之间的相互影响。该定义中的机构明显是指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都是可独立承担责任的行政主体,其间产生的关系当然可视为府际关系;中央政府与政府部门间关系亦然。刘祖云博士在《政府间关系:合作博弈与府际治理》一文中将当前政府间关系研究概括为:一个核心概念:政府间关系两条基本路径:综合研究和单向研究。综合研究如林尚立、谢庆奎等;单向研究如张紧跟、张志红等三维理论视角:政治学、经济学与法学《法治视阈下的中国横向地方政府--府际争议及其消解方略》《我国斜向府际关系初探》《伙伴型府际关系》蔡英辉“四种研究动向”:(1)“博弈论”作为一种新的分析工具应用于政府间关系的研究中。在这一研究动向中,既有对政府间纵向关系进行“利益博弈”的分析,也有对政府间横向关系从“利益博弈”角度进行分析(2)区域内政府间关系研究正呈兴盛之势。随着中山大学陈瑞莲教授“区域公共管理”理念的提出,以及相应的对珠三角区域内政府间关系研究文章的面世,这一独特的而又富有生机的研究领域正蓬勃展开(3)对“职责同构”的批判性反思。对“职责同构”的批判,首先出现在张志红的《当代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研究》中,接着,由朱光磊教授与张志红博士共同合作的文章完成了这一反思性的批判。(4)在研究地方政府间关系中,龙朝双等人把我国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于“准公共经济组织”。3、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网络途径政府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三种:传统的中央控制模式;地方自治模式;网络模式。网络模式作为政府间关系的新型模式,其特征为:(1)行动者的多样性与等级色彩的弱化(2)相互依赖与分权(3)策略行动与合作行动者的相互依赖是网络关系最本质的特征,正因为相互依赖才能使行动者实现地位的平等,正因为相互依赖才需要采取合作的策略活动。同时,它们又是彼此交织,不可分离的。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1、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演进2、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3、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式的出现2、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1)拉焦尔模式法国政治学者安德雷·拉焦尔在其著作《行政部门的结构》中,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三种模式,即:行政权转让,行政性分权,政治性分权。行政权转让,指地方政府在法律上依据中央授权从事行政活动,在政治、财政上从属依附于中央政府,二者权力不对等。行政性分权,指地方政府的法律基础在中央,但地方政府在财政上有部分自主权,并非完全依附于中央政府。政治性分权模式一般是指联邦制下的分权,其特征是财政经济上高度自主,地方政府领导人通过选举产生。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行政权转让定义中央政府和与中央当局不存在优劣关系的地方政体之间的权限分离中央政府和与中央当局存在优劣关系的地方政体之间的权限分离向从属中央当局的机关转让中央当局拥有部分权限地方政府的权限司法基础宪法中央当局中央当局地方政体与中央当局的关系对等地方政体有时从属于中央当局地方机关完全从属于中央当局地方政体的财政自主财政有部分自主权财政上依靠中央当局地方政体的地位对中央当局而言是独立的政体拥有某种程度的自治,是中央政府的创造物中央政府的派生机构地方政治领导人的选择方法选举选举或任命任命(2)赖特模式(美国)分为分离模式、下位包含没模式、相互依存模式三种。分离模式下位包含模式相互依存模式中央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州政府中央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3)罗斯构想该模式着重于中央与地方的依存,是复数中央与多数地方之间的关系,根据多种多样的依存方式、依存程度、依存结构,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相互依存、地方单方面依存于中央、中央单方面依存于地方,相互独立。中央对对方的依存度高低地方政府对中央的依存度高低相互依存单方依存单方依存相互独立(4)罗茨模式官僚体制(命令机制)市场方法(利益机制)网络管理(协商机制)科层制(命令机制)原因:a、中央政府作为超脱于地方政府利益争端的公证裁判,充当信息沟通与冲突裁判的作用b、中央的协调和裁决具有权威性,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不存在不服从中央政府的地方c、有些地方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是由于国家界定不合理,不配套才产生的,只有中央代表国家调整界定,才能得到有效的协调d、地方政府供给的地区性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效应,对于外部效应的治理应该有中央政府从更高层次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市场机制(利益机制)积极作用:改善环境,促进了经济大发展、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等限制:当地方政府间产权划分不明晰,存在明显的负外部效应、交易主体数量多、交易频繁时,市场机制治理比较难组织间网络(协商机制)优势:1、有助于组织之间通过建立松散的相互依赖和实行共享分工而减少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从而降低交易费用;2、在网络中,组织成员即可以保持高度的运作灵活性,又没有失去市场交易的好处;3、减少了机会主义的发生概率3、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式的出现(1)政府间等级色彩的弱化(2)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倾向(3)地方政府间合作现象日渐普遍案例:京藏高速堵车京藏高速大堵车从根本上是因为,地方经济的异军突起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之间脱节。其考问的是从宏观层面为全国统一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京藏高速在恢复4天的畅通之后,再次发生了大堵车。最新的情况是,堵车的长龙再次绵延上百公里,排到了内蒙古境内。对于京藏高速大堵车的原因,媒体调查和报道了很多。目前各方反映最集中的原因是:110国道大修、分段治超以及道路通行费居高不下导致的超载恶性循环。舆论普遍认为,京藏高速大堵车集中反映了当下政府服务职能的低效。这不仅让那些被堵在路上的司机们身心备受煎熬,而且,运输成本的上涨最终还得让普通民众承担。然而,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很少有人会想到,在京藏高速大堵车和鄂尔多斯的“鬼城”之间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让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正是煤炭。堵在京藏高速上的主要是来自内蒙古的运煤车。煤炭经济支撑起了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城市的繁荣。在2009年,内蒙古的煤炭产量超过了山西,成为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原煤产量完成33778万吨,同比增长18.7%。而山西在一轮又一轮的煤炭整顿和煤炭重组中,一直采取限产的措施。国内经济对能源的旺盛需求,很大一部分流向了内蒙古。这自然就催生了来自内蒙古的煤炭运输大军。从内蒙古装满煤炭,然后开向全国的大卡车,越来越多。然而,不幸的是,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建设都远远滞后。暴增的运煤车使本来就已经饱和的交通大动脉变得异常脆弱,让这条大动脉甚至经不起一场国道的大修。京藏高速大堵车从根本上是因为,地方经济的异军突起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之间脱节。这也和地方政府好经济增长而不乐意提供公共服务有关。现在的情况表明,有关方面不能再津津乐道于内蒙古经济连年实现了20%左右的高速增长,而不积极协调各方为支持这种经济增长提供铁路、高速公路等公共服务。分段治超、公路收费居高不下、基层地方行政机关之间协调机制的混乱等问题都是“老毛病”,只是因为,大堵车令其更加尖锐。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然而,与这些基层行政管理能力低下的弊病相比,更需要解决的是,从宏观方面,打破部门与地方利益壁垒,提升为全国统一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这些年来,内蒙古进入东部地区的交通大动脉仍然只有一条京藏高速。而纵观全国的交通图,与沿海地区密如蛛网的高速公路网相比,内蒙古、山西这两个产煤地区的高速公路则是“脉络分明”。如何从宏观方面认清区域经济格局出现的新变化,统筹各方利益,打破物流瓶颈,是此次京藏高速大堵车暴露出来的最直接,也是最尖锐的问题。来源:新京报2010年09月03日三、我国政府间关系的演进与改革热点问题1、演进路线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等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中国地方政府尤其是地级市—县级层面的行政建制关系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1980年代初大规模的“撤地(地区行署)设市(地级市)”;1990年代大规模的“撤县设市(县级市)”;2000年前后全国的撤县(市)设区”;近两年来在中央政府的要求下,全国20多个省市又在推行“省直管县”改革。2、政府间关系改革方案一:省区划小问题最典型的设想方案为:50个省(2004)反对意见:当然也有学者对划小省区提出了质疑。华伟、于鸣超肯定了学者们划小省区主张提出的出发点在于减少行政层次,精简行政机构,提高行政效率。但同时他们也指出,缩省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会给方方面面的工作带来许多麻烦,遇到难以想象的障碍。而且,由于大多数省份已经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省籍本身己经具有一种人文价值,给予人们一种无形的凝聚力。3、政府间关系改革方案二:增设直辖市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主任刘君德教授就明确提出,现今的中国拥有13亿多人口,国土面积辽阔,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有了很大发展,而目前只有4个中央直辖市,数量显然偏少。从直辖市的地区分布来看也不平衡,京、津、沪三市集于沿海,重庆升格后消除了西南的空白点,但西北、华中、华南和东北缺少直辖市布局。直辖市设置条件:一是区域布局要合理,新直辖市应该是大的区域里的首位中心城市,有足够发展空间。应与原有直辖市有一定距离,否则浪费资源、增加内耗,抵消和减弱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二是人口不宜少于200万人,否则难以形成区域政治中心的地位,这是一个
本文标题:政府间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7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