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采矿课件】第四章矿床勘探(四)
第四节勘探精度与勘探程度勘探精度与勘探程度是两个具有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也是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然而至今也未完全解决和认识统一的争论课题。它们共同直接影响着对矿床勘探成果的质量评价以及勘探效益;影响到矿床地质勘探与矿床开发设计间的合理衔接;一、勘探精度(一)概述1.概念:勘探精度是指通过矿床勘探工作所获得的资料与实际(真实)情况相比的差异程度。差异越大,即误差越大,则精度越低;反之,则勘探精度越高。2.研究意义取得足够精度和数量的勘探资料是正确评价矿床勘探质量、提交勘探成果和矿山合理开发设计的必备资料和基础依据。对于矿床真实情况完全准确地把握是做不到的。由于只可能获得在相对意义上实际可靠和充分必要的抽样控制的资料和信息。所以,从整体上讲,勘探精度只是个相对概念,勘探资料与真实情况间的误差是绝对的,并始终存在着。一般情况下,不同勘探类型的矿床最终的地质勘探精度应不同;同一矿床的勘探精度随勘探阶段的进展和勘探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开发勘探较地质勘探的精度高,勘探程度也高。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勘探精度属于勘探程度研究范畴。人们往往将矿体某些主要标志的勘探成果界定出一些“允许误差”范围,作为合理勘探精度评价的定量指标,也作为衡量勘探程度高低的重要研究内容。(二)影响勘探精度的因素1.自然的客观因素,即矿床地质及矿体地质特征变化的复杂程度矿床地质及矿体地质特征变化的复杂程度是具体划分矿床勘探类型的根据,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勘探精度。对于Ⅰ类的大型、特大型矿床,往往其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矿体规模大,各种特征标志相对较稳定,或说其变化相对较缓慢,变化幅度较小,变化规律较易掌握,即使用较稀,较少的工程控制,以较简单的内插、外推方法,也较易获得误差较小、精度较高的资料与信息提供矿山建设与开发设计用。对于Ⅲ类地质构造极复杂的小型矿床,则往往与前者相反,甚至看来十分密集的系统工程也不可能获得提供满足矿山建设与生产设计需要的充分且可靠的勘探资料依据,用以减少因误差过大而造成的风险损失,不得不采取边探边采、探采结合的方式也可能是唯一正确合理的决定。2.人为的因素,包括人与技术方法因素的综合。这是贯穿于勘探工作始终全过程中影响勘探精度的最积极主动的因素。勘探精度取决于勘探方法是否正确?所选择的勘探工程技术手段及其数量、间距和分布是否合理?探矿工程施工质量及矿产取样、地质编录、储量计算等各项工作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对所获得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和经验水平的高低?统一,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统一的原则要求,针对矿床的具体地质条件和勘探技术与经济条件,预先正确确定勘探类型和可能达到的合理地质勘探程度,并分清地质勘探与开发勘探资料所分别要求达到的误差范围,使之既不应过高,也不能过低。(三)勘探误差的分类勘探误差是勘探精度的一种具体表征和度量。14(1)矿床地质特征的勘探误差类:包括对矿区地层、岩性、岩相,控矿断裂、褶皱构造,围岩蚀变,以及矿化强度等的控制与认识方面的误差。这些误差影响到对矿床成因—工业类型、成矿潜力、开发前景与可行性的总体评价,也影响到对矿床勘探方法选择合理性的评价。(2)矿体形、位的勘探误差类;包括对矿体形态、产状、埋深,厚度、面积、体积内部结构储量等的工程控制、测定与统计计算方面的误差。这些误差严重影响着矿山开发总体规划及矿床开采工程设计,乃至矿山长远效益。(3)矿石质量的勘探误差类;包括对矿石成分、品位、杂质含量及其赋存状态,矿石结构构造,品级、类型分布,物化性质及选冶加工工艺指标等的取样测试、分析、鉴定试验及统计计算误差。(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勘探误差类:包括矿石与围岩机械物理(力学)性质,破坏矿体的断裂破碎带,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等的控制与测算误差。这些误差将影响到矿床开采技术可行性,设备材料的选型与供应,以及保证生产安全等问题的正确解决。(1)地质误差,或称类比误差:如因勘探工程控制不足(质量不高或数量不够),地质研究程度不高,或类比确定的工业指标不当,利用某些资料的不正确内插和外推方法圈定矿体以及错误的地质构造推断造成的误差。这类误差往往较大,影响也大。(2)技术误差,又称测定误差:如因勘探与取样技术选择不当,测试设备与条件不完善,管理与检查不严格等造成的误差。这类误差也往往成为勘探储量不能通过审查的主要原因。2(3)方法误差:如因勘探与取样工程布置的方式方法,地质编录方法,储量计算方法(包括计算参数的计算方法)等不当而造成的误差。(1)依误差变化性可分为:随机性的或偶然误差,方向性(坐标性)或趋势性的系统误差;后者往往因会造成较严重的负面消极影响,故倍受重视。(2)依误差的可度量性分为:定性的与定量的误差,前者往往属总体性笼统的认识,后者往往属局部性的可用较准确数值表示,如品位、厚度指标值等。(3)依误差值表示方式不同可分为: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前者往往为与实际定量、定位的差值,如矿体边界位移,具体品位、厚度测定误差值等;后者则往往以百分数表示某标志的对比误差等。(4)依误差的影响范围又可分为:可靠性误差与代表性误差;前者属样品的实际技术误差,后者属取样资料外推影响范围造成的类比误差;类似于数理统计中的抽样统计误差。3事前的勘探工作计划或设计预测中蕴含的误差;勘探工作中(事中)实际发生(施工、观测、测定等)的误差;事后的编录、统计计算的误差与检查处理的勘4•勘探工作者既要尽量查明勘探误差的种类与大小,还要重视研究产生误差的原因,性质以及误差变化的规律性;设法避免和消减产生较大勘探误差,从而研究探讨科学的勘探工作方法,以及合理的勘探精度与勘探程度,提高矿床勘探工作的成效。小结:勘探精度的最终检验标准是矿床开采的验证,其最根本、最确切的检查评价方法是具回顾性的探采资料对比评价方法(见本章第六节)。但在矿床勘探工作自始至终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中都可能产生这样那样的误差,故实行勘探项目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就成为研究与保证勘探精度的实际而有效的措施。针对影响勘探精度的因素,系统分析产生勘探误差的原因,查明勘探误差的性质、大小与影响程度,以预防为主,及时对勘探工程和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指导与检查评价,对勘探误差进行校正和适时处理。(四)勘探精度的研究方法二.矿床勘探程度(一)概述1.概念矿床勘探程度是经过勘探后,对整个矿床的地质、技术和经济特点控制研究所达到的详细程度。其具体内容包括矿床勘探基本要求的内容。矿床勘探程度是矿床勘探和研究程度的总和。2.研究矿床勘探程度的意义:勘探程度过高——造成资金积压,延长勘探周期,推迟矿山建设。勘探程度过低——造成提供资料不足,建设设计方案的错误,引起浪费和生产被动。1)对矿床地质构造、矿体分布规律和对矿山建设设计具有决定意义的主要矿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内2)对矿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等质量特征和各类型、品级矿石选冶加工的技术性能,以及各种可供综合开发利用的共生矿产和伴生有用组分的研究3)对水文地质条件与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控制程度4)已探明的矿产储量总量,及其中不同类别储量的比例和空间分布情况(包括勘探深度),3.衡量勘探程度高低的要素:(二)1.矿床合理的勘探程度的确定,首先决定于国家与市场对该类矿产的需求程度。一般情况下,对于国家与国内外市场急需的紧缺矿产种类,则勘探程度可略低些:即不必全面展开勘探工程,可在首采地段满足一定储量规模和地质技术资料需要的前提下,经可行性研究证明矿山开发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所冒风险不太大,即可筹资转入设计和基建;甚至采取边探边采、探采结合的形式,目的是尽快投产。如金矿.2.根据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结合矿床地质条件的实际,综合加以确定。具体地说,即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3.不同级别储量比例及分布在新的储量规范中,取消了勘探储量比例要求。投资者(业主)根据各自对矿床的认识,提出勘探程度的要求。确定勘探储量比例的原则是:保证首期(探明的可采储量的数量应满足矿山返本付息的需求)储备后期(控制矿产资源/储量应达到矿山最低服务年限要求)以矿养矿(持续滚动发展的原则为适用)不同级别储量在矿床中的分布:高级储量应分布在矿床先期开采地段。通常分布在矿床浅部的主矿体或主矿段上。围绕高级储量分布地段,储量级别依次向外逐级降低。4.勘探深度勘探深度是指被探明的矿产储量分布的最大深度。勘探深度取决于矿床规模、埋深、矿床地质构造、水文及工程地质复杂程度以及目前的开采技术水平和开采的经济合理性。确定原则:矿体延深不大的矿床最好一次勘探完毕;对于延深很大的矿床,其勘探深度一般在400-600米,此深度以下只需少量深钻控制;对于埋藏较深的盲矿体,其勘探深度可根据国家需要和市场情况具体研究确定。
本文标题:【采矿课件】第四章矿床勘探(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