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0章 世界经济的增长回顾与发展前景
第十章世界经济的增长前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刘振林(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提纲第一节世界经济增长的回顾第二节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展望及其制约因素第三节中国经济近年增长特征第四节当前世界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与不利影响第五节对策建议第一节世界经济增长的回顾一、美国经济曲折前行二、欧盟经济乍暖还寒三、日本经济重病初愈四、亚太经济稍作整顿五、拉美经济节节攀高六、苏东中东一花独放七、非洲经济力争上游近八年世界主要地区经济增长(IMF,WEO)年份平均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世界4.44.82.53.145.34.95.44.94.9美国2.73.70.81.62.53.93.23.32.22.8欧盟2.43.92.11.41.32.61.93.22.82.7日本1.82.90.20.31.42.71.92.22.31.9其他发达国家3.861.33.82.54.83.94.33.83.8东亚8.17678.48.79.29.48.88.4中国9.68.48.39.11010.110.410.7109.5拉美3.63.90.50.32.464.65.54.94.2非洲5.03.14.43.74.75.85.65.56.25.8中东5.25.433.96.55.65.45.75.55.5东欧4.84.90.24.54.66.65.565.55.3独联体7.296.35.37.98.46.67.776.4-2024681012全球美国欧盟英国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巴西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一、美国经济曲折前行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回顾二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1947-1953)低速增长阶段(1954-1960)调整增长阶段(1961-1973)“滞胀”阶段(1974-1982)缓慢回升阶段(1983-1988)重陷衰退阶段(1989-1991)新经济阶段(1991-2001)新世纪初的衰退、复苏与扩张(2001至今)90年代美国的“新经济”含义特征:1.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突破以往的经济周期,且速度加快;2.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3.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4.巨额财政赤字得以消除,并出现盈余;5.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新经济产生的原因1.信息技术是根本原因;2.克林顿政府的政策作用;3.美国公司进行的经营与管理改革是微观基础;4.股权融资为主的金融制度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5.经济全球化是主要基础。本世纪初的美国经济衰退本次衰退的特点1.持续时间最短(2001年间的8个月)2.产生的原因不同3.衰退程度低4.生产率仍提高5.库存调整速度大大提高本次衰退的原因1.经济发展的周期规律2.美联储宏观调控失利3.过度消费的降温4.原油价格上涨5.911事件美国经济新一轮的复苏与扩张经济增长率整体经济强劲扩张消费和投资是双引擎就业状况改善通货膨胀上升双赤字《2005年度美国总统经济报告》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制约因素促进因素:1.消费和投资信心2.IT技术复苏与网络经济的发展3.劳动生产率持续高速增长4.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5.股市回暖6.大选的政治周期因素制约因素:1.双赤字压力2.就业形势尚未根本好转3.生产能力过剩4.国际政局不稳美国经济发展的前景1.经济基本面伊朗,是主要发达国家中最具韧性和省略的经济体,抗干扰能力强;2.高新技术产业将继续作为其经济增长的强有力推进器,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3.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仍将是美国经济保持活力的重要保障;4.美国在全球化方面起步较早,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各地,抢占了全球化的先机;5.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为其全球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美国政府的主要职能及作用从总体上讲,美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经济政策、征税、提供社会保障(救济、福利、保险等),促进社会公平、提供公共产品及管理以及国防、外交、治安筹各个方面,政府并不直接从事经济工作,不介入私营企业的具体事务,虽然美国的邮政、通讯及铁路由政府直接经营,但并不以盈利为目的。正在加强的领域主要是保证公平竞争、法规规制、司法、提供公共服务及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职能,有所削弱和放松的主要是除军工之外的生产部门。促进公平竞争:反托拉斯法;提供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保障网“上层”及“下层和第三层;提供公共服务:在电力、煤气、电讯的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定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美国经济政策的主要有三个部门:①财政部;②预算管理委员会;②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规制,保证公平竞争及税收等方面,并制定奖励办法来激励企业,以促进经济发展。美国经济近况美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强增长势头。前三季度,美国经季节调整后的各季度环比折年率GDP增长率分别为3.8%、3.3%和3.8%。就业状况进一步改善,第三季度各月经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分别是5.0%、4.9%和5.1%,平均为5%,低于前两个季度5.3%和5.1%的水平。美国经济曲折前行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增大,第三季度各月未经季节调整的同比CPI分别为3.2%、3.6%和4.7%,平均为3.8%,比二季度高出0.9个百分点。美国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前8个月达463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扩大669.5亿美元。总结: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又称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该模式不排斥或反对政府对经济生产的干预,而是与其它西方国家比,更多地承袭了古典的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传统。该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尽是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充分鼓励自由竞争,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间接调控、依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管。该模式又称“政府监管型市场经济”二、欧盟经济乍暖还寒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战后初期:经济恢复50年代:经济逐步起飞,增长速度远超美国1958年欧共体成立,进一步促进西欧经济的迅速增长73-75年经济危机之后,50-60年代的黄金增长阶段结束,进入滞胀时期80年代:追赶美国1980-1982危机,1983-1987恢复,1988-1989强劲增长90年代欧盟经济增长明显落后于美国,发展遇到重重困难。原因原因社会市场经济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宏观经济政策遏制了经济回升;对科技开发投入明显不足,国际竞争力下降。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又称莱茵模式,以德国、法国、瑞典为代表。这些国家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希望通过和平、民主途径实现社会主义,倡导“福利社会主义”,试图折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特点:即私人资本统治和自由竞争,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又要发挥政策对市场的引导和调节作用,扩大福利和社会保障,以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该模式又称“政府引导型市场经济”,即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作用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并重。欧盟经济发展的现状2000年起,世界经济增长减缓,911的打击,使欧盟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001年下半年,欧盟经济开始复苏。此后受伊拉克战争、高油价和欧元对美元高汇率的影响,欧盟经济一直增长缓慢,2005年增长率为1.3%。以2006年的预期:美国《商业周刊》文章欧盟经济面临的问题大欧盟经济发展不平衡:欧元疲软之后略有起色;英国经济形式明显好于欧元区,但对欧盟经济无拉动作用;中东欧国家经济持续增长。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制约其经济发展。欧元币值。《稳定与增长公约》的指标设限抑制了欧盟经济增长。欧洲统一大市场存在诸多缺陷:内部市场对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协调能力有限;人员和服务流动存在较大障碍;成员国在税收、福利、劳动力市场方面还未实现真正的一体化;统一大市场内的不同国家并未完全实现优势互补,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欧盟经济近况欧元区经济继续缓慢复苏。第一、二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长分别为1.3%和1.1%。失业率有所下降,第一、二季度欧元区失业率分别处于8.8%和8.7%的高水平,7、8月份分别为8.5%和8.6%。在油价上涨的背景下,通货膨胀的压力有所增强,前两个季度综合消费价格指数(HICP)均为2%,第三季度各月分别为2.2%、2.2%和2.6%,平均为2.3%,比前两个季度有所上升,而欧洲中央银行对价格稳定的数量定义是HICP同比增长低于2%。三、日本经济重病初愈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回顾恢复和重建(1945-1955)高速增长(1956-1973)中速、稳定发展(1974-1984)稳步发展(1985-1991):日元升值,日本投资与消费活跃,但也开始形成经济泡沫。低速发展(1991年之后):泡沫经济破灭,经济衰退,政府改革,但再难现高速发展的奇迹。不过日本已成世界“经济强国”、“金融大国”和“技术大国”,在科技领域已超越欧洲。2005年末至200年2月:日本实现了出人意料的强劲增长,预示其长达15年经济萧条的终结。国内内需因素起了主导作用。(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而中国经济增长是日本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的最大外因。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完善的教育体制引进、开发先进技术,科技立国较高的储蓄率和民间设备投资日本国民的民族精神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以日本、韩国、新加坡为代表。都是后进资本主义国家,吸收了崇尚竞争、追求效率、强调个人利益等西方市场经济文明成果,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和发扬东方儒家文化的传统,即国家至少、社会为先、家庭为本、同舟共济的精神。企业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国家从国民利益和企业利益出发制定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战略,从而形成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该模式基本特点:政府用严厉的规划要求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利用利益机制诱导企业行为;利用计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行政指导使企业尊重政府的意图。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制度创新受阻是主要原因1.出口导向型、保护国内市场与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符;2.以政府为主导干预经济的方式已不符合市场调节的基本原则。产业升级受阻是本质内核1.产业没有实质性的升级换代;2.产业政策调节作用减弱;3.信息技术竞争输给美国4.传统产业比较优势消失、产业空心化日本经济近况日本经济复苏迹象逐步明朗。第一、二季度,日本GDP同比增长市场进一步好转,前三季度各季度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分别为4.6%、4.4%和4.3%,其中9月份仅为4.2%,处于1999年以来的较低水平。消费价格指数有望摆脱负增长,前三季度各季同比CPI分别为-0.2%、-0.1%和-0.3%,其中扣除新鲜食品的CPI分别为-0.3%、-0.1%和-0.1%,日本银行预期2005财年(4月至次年3月)扣除新鲜食品CPI将达到或超过0,2006财年将为正值。四、亚太经济稍作整顿亚洲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2000-2005年年均GDP增长7.2%,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人均GDP(ppp)3119.4533325.2023555.8043850.6694186.6574535.914比重21.66622.33723.1424.00424.6125.218GDP(ppp)9690.78510468.4211342.0312440.1713696.815020.03增速6.75.66.68.18.27.8GDP(MP)2189.1682275.7522469.3392788.2263198.8563602.215储蓄率31.932.534.73738.339.8进口增速21.72.611.81822.116.5通胀率1.92.72.12.64.24.2投资比重29.930.831.833.735.436.6-1.5-4.7-0.60.7-0.20.20近年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基本经济情况五、拉美经济节节攀高SubjectDescriptionUnitsScale20002001200220032004200
本文标题:第10章 世界经济的增长回顾与发展前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7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