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是:1.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2.认识剩余价值生产及其方法3.认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一、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货币与资本的区别1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流通形式,在运动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W-G-W2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能不断带来价值增殖额。G-W-GG-W-G′G′=G+ΔG3两种流通的比较:形式:先卖后买先买后卖内容:货币作媒介商品作媒介交换的目的: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为了得到更多的价值G-W-G′马克思称为资本总公式价值产生了增殖,即出现了剩余价值。(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不符合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解决这个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能满足这个条件的是: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在买卖时等价交换,在使用中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来。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1什么是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必须要有人身自由(2)除了劳动力外,一无所有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价值(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力接受的劳动训练费用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1)劳动力使用价值的消费不是价值的消失,而是能创造新价值。(2)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始终大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二重性)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及其特点(1)劳动过程由资本家支配,工人在资本家的支配和监督下劳动。(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生产10斤棉纱棉花45元机器能源等15元转移旧价值共60元4小时小时劳动创造新价值20元平均每斤棉纱价值8元如果生产由资本家雇工人来干,资本家要生产10斤棉纱,需垫付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是60元,假定工人一天的工资20元,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规定的价值量来出售,只能得80元,这80元正好补偿资本家预付的60元生产资料和20元劳动力价值。得到的和付出的一样多,那资本家就要发愣了生产20斤棉纱棉花90元机器能源等30元转移旧价值共120元8小时小时劳动创造新价值40元平均每斤棉纱价值8元20斤棉纱共卖得160元共预付了140元:其中:棉花20斤90元纱绽机器等设备30元付工人工资20元获利20元所谓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劳动者用于补偿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为自己的劳动给资本家干活工人的实际劳动时间,分为两个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4小时4小时剩余价值(用m表示)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参见P79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资本的本质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它体现了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生产关系。2、资本的不同部分作用不同.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用C表示(constant)旧价值的转移,不发生价值的增殖,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用V表示(Variable)价值量发生增殖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来源3区分C、V的意义(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2)为正确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三、剩余价值率(m′)和剩余价值量商品的价值:c+v+m旧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新价值剩余价值率表现的是m相对量m剩余劳动时间m'=__=_____________v必要劳动时间物化劳动法活劳动法剩余价值量,表现的是m的绝对量M=m′·V可变资本总量与剩余价值率的乘积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起主导作用的规律。它决定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这个社会的生产目的和达到这个目的手段。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从面上看,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领域,剩余价值规律都起主导作用;从过程看,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灭亡都是受这个规律支配。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相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的(2)通过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和与之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2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劳动8小时生产12斤棉纱棉花机器能源等转移旧价值24元创造新价值12元平均每斤棉纱价值3元6V6m采用新技术劳动8小时生产24斤棉纱棉花机器能源等转移旧价值48元创造新价值12元平均每斤棉纱价值6V6m2.5元由于个别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采用新技术,各生产部门新技术不断产生普及---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社会商品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对剩余价值产生比较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联系:都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都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区别:超额剩余价值是以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的,是个别资本家得到的,也是暂时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是整个部门资本家得到的。三、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联系:本质一致,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区别:两者的物质基础不同,相对剩余价值是以生产技术的变革为条件的。四、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生产1特点(1)产生剩余价值的部门大为扩展(2)生产剩余价值主体有所变化(3)增加剩余价值的手段更文明2、自动化下剩余价值的源泉(1)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2)自动化的机器不能改变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剩余价值是总体工人创造的。(3)高度自动化企业能获得大量的超额剩余价值。第四节资本主义的工资一、工资的本质1从现象上看,工资似乎是劳动的报酬;2从本质上看,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分清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不是商品(1)劳动不能在出卖前独立存在;(2)工人在受雇之前,劳动还没有开始。(3)劳动的价值无法计算。(4)如果劳动是商品,那么它不是违背价值规律,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二、工资的形式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工资形式的基础;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三、工资的变动及其国民差异1名义工资:以货币额来表现的工资2实际工资:以这些货币所能买到的生活资料的数量来计算的工资。3变动趋势:(1)名义工资提高(2)实际工资有所提高(3)相对工资在下降国民差异是由各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引起的。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85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