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CONTANTS什么是学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什么是学习?Part.1一、学习的实质二、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的三个层次三、学习的类型四、学习理论的知识框架五、学习心理的意义思考一下考虑以下3个例子,它们是学习的例子吗?1、一个幼儿迈出了她的第一步。2、当儿童看到医生带着针筒走进来时,他感到害怕。3、一个女孩在学会如何做乘法后发现,乘以5的另一种算法是:用2除后再乘以10(如,428×5可以表示如下:428/2=214×10=2140)。一、学习的实质学习通常被定义为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的改变。随着发展而产生的改变(比如变得越来越高)不是学习的例子。个体出生时表现出来的特性(如对饥饿或疼痛的反射和反应)也不是学习。然而,人类从出生那天(或许更早,胎教)就开始了学习,以至于不能将发展和学习分开。学习走路(例1)主要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但也取决于爬行和其他活动的经验。例2,小男孩的恐惧,这是习得的行为。他已经学会把注射器和疼痛联系起来,当他看到注射器时,身体就会出现情绪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无意识的或者是不随意的,但毫无疑问它是习得的。例3,女孩对乘法简便算法的顿悟,是内部生成学习的一个例子,也就是所谓的思维。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不同于心理学领域的注释。众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研究角度来探讨学习的实质与类型。美国心理学家鲍尔和希尔加德(Bower&Hilgard,1987)认为,“学习是指一个主体在某个规定情境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不过,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主体的先天反应倾向、成熟或暂时状态〔如疲劳、醉酒、内驱力等)来解释的。”我国台湾心理学家张吞兴(1998)认为,“学习是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改变行为的历程”。还有的人认为.“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施良方,1994)。概念的共同之处(1)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现象。人类能学习知识、技能、态度、社会规范等;动物也能学习,如对环境的经验积累、对敌人的应对措施等。学习贯穿于人和动物的整个生活中。(2)后天经验引起学习发生。这种经验不仅包括外部环境刺激,还包括有机体的训练和练习。(3)学习的结果可能是外显的行为变化,也可能是内隐的潜能变是内隐的潜能变化。也就是说,有机体学习的结果有时能被观察,如动作技能的习得、对某种刺激的恐惧等;有些学习结果不能校直接观察,如记忆内容的增加、表象的形成等。(4)学习导致的行为变化相对稳定。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可能及时或延迟表现出来,但都是相对稳定的。并非有机体的任何变化都是学习,如由成熟、药物、疲劳、醉酒等引起的变化是一种短暂的行为,随着特定情境的消失而消失。第一层次是人与动物的学习。第三层次是学生的学习。第二层次是人的学习。二、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与动物的学习。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人的学习。它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能动地掌握社合和个体经验的过程。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表现在:(1)人的学习在内容和中介上与动物不同。动物学习通过遗传或生存活动积累,但永远不可能通过物化形式保存传递。人除了获得个体生活经验外,还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掌握社会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类可将积累的经验以文字或符号的形式记录保存下来。因此,人的学习内容是全人类积淀的劳动智慧和文化成果的结晶,人类学习的过程是文化传承酌过程。(2)人的学习在目的和意识上与动物不同。动物学习是为了生存,是本能的适应行为。人不仅学习间接经验.还积极主动地制造生产工具,改造生活环境,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稳定有序的社会生活,这都是人所特有的意识活动。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是学生的学习。第三层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一定世界观与社会道德品质的过程。学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有人类学习的共同点,也有其特殊性。学生学习的特点是:(1)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既拥有学科知识,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在教师酌指导下学习可以少走弯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国家对培养人才目标的要求,实现教育功能。(2)学生学习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不同于人类实践活动,既无必要也不可能一切从实践开始。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巧妙地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3)学生学习有一定的被动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欠缺和认知发展的不成熟,需要成人帮助他们建构其认知结构。学生的学习不仅为了适应当前环境,更应该面向未来。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当前学习与将来生活实践之间的必然联系,就会缺乏学习动机,缺乏主动学习精神。三、学习的类型依据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不同,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有指导的发现学习;自主的发现学习);依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关系不同,学习分为意义学习、机械学习。(一)奥苏贝尔等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二)加涅——五种学习结果的划分(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四)冯忠良依据所传递经验的内容不同,可以将学生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根据学习时意识水平的不同,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1、内隐学习:由雷伯最早提出,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觉的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此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是一种产生抽象知识、平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无意识加工。2、外显学习:受意识支配、需要作出心理努力并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雷伯采用人工语法范式进行试验,验证了内隐学习的存在,其三大特点为:自动性、概括性、理解性。(五)根据学习时意识水平的不同四、学习理论的知识框架学习理论人本主义马斯洛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布鲁纳奥苏泊尔巴普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托尔曼加涅五、学习心理的意义学习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核心问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inghaus)对记忆的研究、巴甫洛夫(I.Pavlov)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桑代克对动物学习的研究都表明了学者们对学习的关注。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学习心理学与相邻学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但学习心理学的独立地位仍显优势。近年来.脑科学、生物研究对学习身理机制的进一步探讨,给学习心理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显示了学习心理研究的强大生命力。终生学习理念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学习。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现代社会成为学习化社会.要求人人受教育、人人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因此.探时学习的过程及特点、分析学习的类型及要素、探究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验证有效学习的策略都是学习革命不可缺少的,研究学习心理不仅具有学科发展意义.更具有时代和个体发展意义。行为主义学习观Part.2一、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论三、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六、总结一、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提出联结——试误说[强调“做中学”]•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反复作用的过程而形成的。(二)饿猫打开牢笼实验(桑代克迷笼)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图(二)是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学习曲线。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三)试误说桑代克首先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学习心理。他创造了迷路圈、迷箱和迷笼等实验工具,试验鱼、鸡、猫、狗等动物的学习。根据这些实验,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并不具有推理演绎的思维,并不具有任何观念的作用。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感应结”。因此学习即联结的形成与巩固。桑代克把从动物的实验研究中所揭示的种种规律应用于人类的学习,认为人的学习可塑性要比动物大得多,行为也更复杂,但也是基于本能,以刺激反应的联结为准则的。因此,桑代克把人类的学习方式分为四类:(1)普通动物式的形成联结,例如10个月的婴儿学习打鼓;(2)形成含有观念的联结,例如2岁儿童学习听到母亲一词就想到母亲,或者想到糖时就说出糖这个词;(3)分析或抽象,例如一个学音乐的人学习对一个声音的倍音发生反应;(4)选择性的思维或推理,例如儿童应用有关造句法的各种规律和词根的意义来学习一句拉丁文的含义。(四)实验原理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联结:指某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2、学习——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的形成是通过逐渐的尝试与错误,按一定规律形成的。3、联结——试误学习的基本规律试误过程主要受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的支配。准备律(LawofReadiness)这个定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传导而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②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不得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③当一个传导单位未准备传导时,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准备律是反应者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一切反应是由个人的内部状况和外部情境所共同决定的。因此学习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一种活动。学习者必须要有某种需要,体现为兴趣和欲望。此外良好的心理准备还应包括对该情境起反应所必不可少的素养和能力准备。练习律(LawofExercise)这个定律分为两个次律:①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变强;②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久不应用,就会变弱。练习律的实质就是强化刺激与反应的感应结。反应在情境中用得越多,它与这个情境发生的联结越牢固。反之,长期不用这个反应,这种联结就趋于减弱。后来,桑代克修改了这条定律,指出单纯的重复练习,不如对这个反应的结果给以奖赏取得的效果更大些。效果律(LawofEffect)效果律是桑代克理论的核心。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五)评价(肯定)•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激起了后来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并作了大量实验,也是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重要的源泉。•广泛地运用于中外学校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桑代克强调神经的联结,也承认观念的结合,但他轻视顿悟和理解。评价(缺陷)•由于哲学思想的局限,桑代克忽视了学习的认知特性。他一味强调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把复杂的学习过程简单化和机械化。人类的学习,主要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充其量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的学习,而无法解释人类复杂的认知学习,人类的学习却恰恰是以认知过程为主。这就使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显得苍白无力。•由于桑代克接受了本能主义的思想观点,在他的学习理论中忽视了学习的目的性和能动性,而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盲目的、被动的过程。这就抹杀了人类学习的最突出的特征,即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评价(缺陷)•桑代克坚持了弗洛伦斯(P.Flouress,1794—1867)关于从动物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同样可以应用于人类的观点,把人类的学习同动物的学习完全等同起来。我们不否认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对动物学习的某些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9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