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第三章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观点主要内容•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第二节早期的(或旧的)福利经济学•第三节新福利经济学•第四节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在经济学领域中,福利经济学是最能体现经济学这门学科自身历史特性和学科发展轨迹的分支学科。它更多地被解释为一种将伦理学与技术分析应用相结合的学科。•福利经济学以效用或功用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并研究有关人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分为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前者为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庇古所建立的福利经济学为基础。后者以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为标志。二者都关注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福利的界定,效用的定义。一、福利与效用的基本内涵•在经济学中,“福利”意指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它包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好处。•“社会福利”是在一个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公众在社会利益分配方面达成的社会选择所实现的结果,它代表着一种集体或群体利益。•效用是指消费者在心理方面获得的满足,它被经济学家用来说明商品的价值或消费者获得的满足水平。(效用经常和消费者偏好概念联系)•福利经济学通过“福利”和“效用”两个概念,试图解释并说明个人动机和社会选择之间可能实现的利益均衡。(一)福利的经济学内涵•简单言之,福利是一种利益或好处,它可以是有形的物质或财富,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心理层面的正面的反应。福利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具有相对性。•1、个人福利•基于经济因素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水平,它是正负效用的总和。•个人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函数的数学公式:•U=U(q1,q2,q3......qm;a1)2、社会福利•可将“社会福利”界定为一个社会中所有个体福利的总和。但因不同社会里文化和价值观念等都存在差异,不容易答。•社会福利可以被定义为所有人共同的效用满足之和,它是指一个特定的社会制度下资源配置和个人效用实现的结果。•社会福利水平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程度,也受政治制度的制约。•社会福利的测量:经济学家采用个人的福利评价和效用的人际评价来描述社会福利函数(二)效用的内涵和测量•经济学领域,效用是消费行为理论基本概,从本质上讲,效用是一种人对自我感觉的主观认识和评价。•效用的基本内涵是指人(消费者)从物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种心理满足,满足程度越高,效用就越大。•萨缪尔逊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幸福与效用是成正比的,而同欲望成反比)•基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是客观的、可以进行计量并加总的概念。效用的大小可以按照一定的赋值来比较。几种不同的效用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个人消费不同物品(或服务)得到的心理满足都可以用标准化的效用单位来进行加总。(足球+啤酒,20,35)•序数效用理论,效用本身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根本不存在客观标准。•序数效用理论是一种基数效用理论得到更广泛认同与应用的分析方法,已经被大多数新福利经济学家们所接受。•由于序数派效用理论无法比较不同人之间的效用或心理满足,存在此缺陷。(三)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经济学领域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消费者剩余本质是心理感觉,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其意义离不开心理的满足和评价。幸福与效用密不可分。二、个人利益与社会选择•(一)个人利益与自利行为•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每个个体都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个体的目标实现,则社会利益也就自然达到最大化。然而,在一个社会里,人的利己行为会受到约束,而基于社会团体的利他行为总是在道德上加以肯定推崇。......•古典经济学看来,个人追求自我利益,为自身的利益着想并不是恶,但个人必须考虑到他与社会之间的连带关系。......使个人的幸福服从于如此广泛地为人所看中的整体的幸福。边沁对个人利益和利己行为的论述•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将个人利益置于共同利益的背景下来加以讨论。他说:“不理解什么是个人利益,谈论共同体的利益便毫无意义。当一个事物倾向于增大一个人的快乐利益,或为了这个人的利益。(就整个共同体而言),当一项行动增大共同体幸福的倾向大于它减少这一幸福的倾向时,它就可以说是符合功利原理,或简言之,符合功利。”(二)社会利益•经济学无法同政策(或政治)过程保持分离,在治理经济问题甚至社会问题时选择的对策,是福利经济学考虑的问题。就经济过程所采取的决策或选择,在民主制度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市场,就政法过程而言采取的决策则是投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市场和投票是两种最常见的社会选择形式。社会选择是人类在社会制度中做出的有关利益和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很多时候它是政治过程(投票、选举)的结果。•好的社会选择不仅需要建立民主制度的基础,同时也需要在资源配置方面尽可能实现效率和平等的均衡关系。在给定的社会环境下,社会选择一般必须确定制度安排的优先性。社会选择的机制问题•从不同个体的偏好出发,最后实现社会的最优,是新福利经济学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然而就社会选择两种机制的制度安排来说,有很多问题都要将在不同方面对福利结果产生影响。•在公共政策领域,一个主要针对下层社会福利的政策方案很可能得不到中上层社会中的选民的支持。人们在这种分配中利益和处境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三、福利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一)福利最大化•在福利经济学里,福利最大化就是效用实现的最大值,也就是收益——成本比率的最大值。•功利主义经济学,福利最大化意味着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也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选择。•在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的体系里,福利最大化是指国民收入或物质财富的最大值。•在新福利经济学体系里,福利最大化则意味着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个人福利的最优值取决于私人物品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社会福利的最优值取决于公共物品消费者剩余值的最大化。前者主要受个人的效用评价影响,后者更多受政治过程影响。•对个人而言,福利最大化意味着个人获得最大的幸福感或满足感;而对一个社会而说,福利最大化意味着福利资源分配效率或效益的最佳状态或最理想状态。福利最大化相关问题•福利最大化目标在本质上涉及福利的内涵以及资源配置的方式,通常遇到的一个挑战性问题是效率原则在多大程度上没有损害社会的公平。•对许多政府决策者来说,克服市场体制的缺陷从而获得福利最大化是当前公共经济政策追求的核心目标。(二)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社会福利就被增进了。•根据这一标准,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社会福利就处于最优状态。•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的实现不仅同资源配置紧密联系地一起,也同社会的价值观及其冲突息息相关。帕累托最优的实现•在实际生活中,通常发生的是一些人境况的改善同时伴随着另一些人境况的恶化,此时社会福利的变化并不总是符合预期的标准。•基于帕累托最优概念,传统福利经济学中提出两大基本定理,即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定理。•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在特定条件下,市场经济导致社会稀缺资源的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配置。•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定理:在特定条件下,如果从恰当的资源分配开始,市场经济可以取得每一个帕累托最优。•定理假设市场可以完全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市场失灵是不存在的,而政府的干预是十分有限的第二节旧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一、旧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阿瑟·西塞尔·疪古•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代表作:《福利经济学》•概念:广义的社会福利•狭义的社会福利——经济福利疪古的社会福利思想•1、基数效用论•一种用计量办法比较效用的办法,被称为基数效用论。•2、边际效用论与国民收入转移•国民收入的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也就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3、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当私人边际净产值等于社会边际净产值时,社会资源会达到最优配置状态,社会经济福利会增加。•私人边际净产值:私营企业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净产值。•社会边际净产值:社会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净产值。•货币边际效用递减:•任何穷人手中实际收入的绝对份额增加的原因,倘若从任何观点都没有导致国民收入总量的减少,一般来说,将增加经济的福利。•国民收入转移的手段:自愿转移;强制转移•向穷人提供转移的方法:直接转移;间接转移第二节:新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一、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新福利经济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教程》•1、序数效用论•效用可以用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表示水平高低的序数词来衡量。二、福利补偿的原则•1、卡尔多—希克斯补偿原则•(1)卡尔多补偿原则:若改革后,受益者对受损者进行补偿之后,受益者的手里仍有剩余,社会福利就得到了提高,这样的政策改革就应该得到肯定;假如受益者补偿受损者之后他自己的利益下降了,那这样社会福利就没有得到提高,这样的改革就不能得到赞同。•(2)希克斯补偿原则•变革经常发生,第一次变革的受益者可能就是下次变革的受损者,第一次变革的受损者可能就是下次变革的受益者,所以既不需要虚拟的补偿,也不要真实的补偿,只要每次社会变革都能够提高社会效率,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这样的变革就应该值得肯定。•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理论•2、西托夫斯基的补偿原则•检验福利的标准不仅要考察每个人在变革后要比变革前好(正向检验),还要考查从变革后回到变革前是否比变革后好(逆向检验),只有当一项变革增进了社会福利,而且再回到变革以前不会让人们的福利有所增加,这样的变革才是可取的。•西托夫斯基的补偿原则是双重标准检验原则。三、社会福利函数•1、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可表示为:•W=W(U1,U2,……Un),•其中W表示社会福利,U1表示第一个人的效用水平指标,U2表示第二个人的效用水平指标,Un表示第N个人的效用水平指标•2、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国家要充分保证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从个人偏好次序中推导出社会偏好次序,从而制定最优社会位置。★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充分条件,但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再分配政策,而是随意解释的一种再分配政策。•四、阿罗“不可能定理”•社会福利函数:可以从众多的个人偏好次序排列中推导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从而确定社会福利最大化方案。•阿罗的观点就是:不可能通过个人偏好次序达到社会偏好次序。•假设有A、B、C三种方案,如果A大于B,而B又大于C,则我们会认为A与C比较时,必然是A胜出。阿罗把这种一贯性称为递移性。•在递移性原则和非专制政体下,可从个人的偏好次序形成社会偏好次序,如在上述A、B、C三个方案中,社会偏好次序就是第一,A;第二,B;第三,C。•A与B相比:A2票,B1票,A优于B•B与C相比:B2票,C1票,B优于C•按照递移性原则,A优于C•但A与C比较,A1票,C2票,C优于A,产生无递移性政策甲乙丙A第一选择第三选择第二选择B第二选择第一选择第三选择C第三选择第二选择第一选择阿罗不可能定理(投票悖论)•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来排列个人偏好顺序以产生社会选择,而且社会选择也符合某些非常自然的条件,总会存在一些个人偏好顺序,使得社会选择不具备递移性,即任何一种多数统一的规则,都不可能万无一失的保证投票的结果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新旧福利经济学的异同•相同点:–目标都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不同点:–基本价值观不同–旧福利经济学:强调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强调国家干预。–新福利经济学:强调通过提高效率来提高社会福利,强调个人自由。福利经济学的影响•第一、福利经济学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尤其是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制度安排有明显的影响;•第二、福利经济学对民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相关研究拓宽了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福利经济学的影响•第三、福利经济学的发展推动了政府和学界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深入认识;•第四、福利经济学的发展使得人们更日益重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质量与公平问题
本文标题: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第三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0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