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三讲 学习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大学生学习的一般问题一、学习与大学生的学习(一)学习的概念“学习”一词,我国古代文献中早就有之。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说:“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学习与练习、学习与情感、学习与思维的关系。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学习仍无一个统一的概念。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哲学家从不同的观点角度提出了学习的定义。桑代克(Thorndike,1931)认为,人类的学习就是人类本性和行为的改变,本性的改变只有在行为的变化上表现出来;加涅(Gagne,1977)认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为成长过程;希尔加德(Hilgard,1987)认为,学习是指一个主体在某个现实情境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不过这种行为的变化不能根据主体的先天反应倾向、成熟或暂时状态(如疲劳、醉酒、内趋力)来解释。国际教科文组织在1987年所作的《学习,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学习是指个体终身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学习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训练而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狭义的学习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交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在这个定义中,体现了四个论点:一、学习是动物和人共有的心理现象,虽然人的学习是相当复杂的,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区别,但不能否认动物也是有学习的;二、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三、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是外显行为的变化(有时并不显著),也有内隐行为或内部过程的变化,即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这种变化不是短暂的而是长久的;四、不能把个体的一切变化都归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活动产生的变化才是学习(如由于疲劳、生长、机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所产生的变化都不是学习)。人需要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达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的目标。《三字经》上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二)大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大学生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记忆力、观察力、思考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性都有很大的发展。大学生学习既不同于儿童的学习,也不同于成人的学习。大学生学习既有一定的专业性、目的性和探索性,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表现出广泛的兴趣和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大学生学习有其特殊性:其一,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在学习中会有发现与创造,但其主要内容还是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其二,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为前提的;其三,学生的学习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与经验,重要的是间接经验的学习与掌握,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其四,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与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品德及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二、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和学习水平大致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①最低层次,即学习心态和学习状态都较差,经常处于考试焦虑和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甚至厌学的学习心态之中,没有良好的学习策略,机械被动式地完成学习任务,勉强能应付学习和考试;②中间层次,即学习心态和学习状态中等,有较明确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及较大的学习兴趣,学习认真积极,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考试成绩较好;③最高层次,即学习心态和学习状态健康良好,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习动机强烈、有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学习不仅是一种任务而且是一种乐趣,他们不仅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够发现式地学习、探究式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一)学习动机的特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既是内部动机,也是外部动机。一方面,发展成才是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教育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并最终由经济决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生必然受到商品经济文化的影响,在思想上更趋现实。随着市场的变化,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越来越强,明确的学习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书本知识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而是更加注重能力培养与学习,更多的愿望是得到能力培养与训练。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尤其对其学习兴趣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社会上新鲜事物不断涌现,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同时激发了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例如,电子信息的普及,让大学生对电脑的基本操作知识有了很大的兴趣;紧接着就是办公室机器的基本操作,打印、复印成为大家学习的对象;等等。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表现出广泛性这一特点,而且在深度方面,有的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研究得很透彻,有的可能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但都只是知道皮毛,没有一样精通。多数同学希望在学习中获得好成绩,借以赢得相应的地位、荣誉、自尊和长辈的赞许。但是小部分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没有很高的追求,而是希望自己的实战能力不断增强。例如,自己对某些具体的专业操作技术的熟练度有多高,或者自己使某些商品的销售量提高了多少。(二)学习态度的特点在认识上,主要体现在学习主体由老师转变成学生、学生的自主性提高。高中的学习总是让学生产生一种感觉:我们是为老师、家长学的。大学里几乎没有学生这样抱怨,因为专业和课程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选择的。大学生逐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会再有老师催着你学这学那,家长也更加尊重你的意愿。因此,大学生有了明显的“我的学习我作主”的感觉。也正是因为没有人规定大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才更好地体现出来。认识的转变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的行为。有些学生很好地适应了大学里的学习模式,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要点、学习目标计划得有理有据,并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过着充实的大学生活。还有一些学生,虽然认识到了学习的自主性,但是不能运用在实践中,总是让自己的计划一拖再拖,甚至没有一个可以推广实践的计划。更有一些学生没有认识的转变,认为只要跟着老师讲的走就足够应对一切,或者认为自己的父母会为自己计划好一切,没有什么可操心的。于是,还像高中一样,上课、放学,等着按老师或家长的吩咐来做。(三)学习策略的特点单纯的知识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也逐渐成为他们注重的部分。学习,在中学里主要被理解为知识的掌握,但是如果大学生还这样理解就会被同学笑话了。随着大学生心智的成熟,他们认为掌握学习方法、工作技巧能帮助自己学得更快更好;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自己整体素质要求更严格,例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自己的领导组织能力。大学生的头脑灵活,总能想出新奇高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将要背诵的知识编写成顺口溜或者小故事,这样既快捷又有趣味性;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巩固理论知识,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四)学习适应性的特点前面学习态度中已经提到学习主体的变化,这里讲的主要是大学生对这一变化的适应性。一般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而适应的速度和结果会与大学生个体的性格、气质有很大的关联。例如,活泼、外向的人比较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内向、怀旧的学生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大部分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安排的课程比较少,并且安排新生适应的讲座或者活动。大学生的适应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与创新性是其另一个重要的特点。以往,大学一年级学生适应的大学学习的方法不外乎向前辈请教、自己摸索。现在的学生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形成讨论小组(联谊小组)分享大学里的学习、生活;提前入学观察、了解不同于高中的学习氛围。这些方法都体现了现代大学生无穷的智慧。(五)学习心理的差异性前面讲到的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一般的特点,但是,在性别、年级、学科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学习态度会随年级的增长而变化,学习动机会因性别的不同而不同。不同学科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也是有差异性的。三、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变化由于大学生处于一个特定的年龄区和人生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个性心理特点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着强烈的变化,因此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一)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变化有研究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变现在四个方面。(1)个人事业心强,社会责任感弱。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迈进,西方的个人主义也走进了国人的内心,一时间追求自我价值的观念得到推崇。大学生本来就是接受和传播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因此,表现出来的就是追求个人的成功,而忽略了很重要的社会责任。(2)学习兴趣广泛,专业兴趣淡化。社会上层出不穷的事物以及这些事物所带来的潜在的商机与职位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大学生拥有灵活的头脑,表现在学习上就是虽然兴趣广泛却淡化了对本专业的兴趣。(3)求知欲望强烈,厌学情绪普遍。(4)重视考试分数,不满考试现状。大学的教学模式与考核制度让学生不得不重视考试的结果,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考试的形式、内容有待改进。还有研究发现认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愿望型,是这个时期最普遍的学习心理,学生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都抱有多学知识、学好知识的愿望,可是大多数学生缺乏动力,所以他们的学习心理停留在愿望层面上。(2)应试型,不少学生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全部学习实际上仍是考试、及格、分数几个字,应试教育的核心是死记硬背,应试型的学习心理就是死记硬背型的学习心理。(3)经验型,也叫习惯型或传统型,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判断和处理后来的学习活动。(二)学习态度和自主性的发展有人分析了跨世纪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现当今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性总体上有了更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大学生有自己安排时间的习惯。一是因为大学里的课程安排表现出课程少、同科目连上等特点,学生有比较多的课余时间;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开始计划自己的人生。所以,学生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整理安排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2)在选课方面,希望自己有更多的自主权。大学生越来越希望高等教育能实现“民主”,即学生参与公共课和专业课的选择确定的过程。(3)论坛讲座吸引学子。论坛讲座一般是精华的浓缩,学生总是会紧紧跟随主讲人绘声绘色的演讲,论坛里学生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这正好满足了学生的那种“平等”的愿望。因此,这个时期的论坛讲座总是会吸引学生参加。(4)课外科技活动逐渐引起重视。(三)学习心理特点随年龄和年级变化而变化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年龄差异。赵毅和曹克广(2001)研究发现,一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为:①学习愿望强烈但学习动机不足。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一般都怀揣着“鸿鹊之志”,但是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几乎全新的教学模式,再加上还没有清晰的“未来计划”,学习动力不足是大学新生另一个比较突出的学习心理特点。②学习的生理条件具备但心理条件不足。也就是说他们的智力没有问题,但是心理准备不足。③学习的自觉性较好但情绪波动大。大学新生保留了高中时养成的学习习惯,有较好的自觉性;在新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恋爱、娱乐等各种问题围绕在新生的身边,随之而来的便是复杂的情绪体验。二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为:①目标和学习态度出现了差异。②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处于全盛时期。他们已经适应了大学里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环境,并且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大学二年级是学生学习兴趣最浓厚、.学习热情高涨的一个时期。③独立学习能力日益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不断发展。三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为:①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定型化。因此有些学校或院系都是从大学三年级才开始分专业。②普遍存在失落感、缺憾感和紧迫感。有些学生后悔自己没有把握大学前面两年的时间,现在什么技术也没有学到;有些学生已经开始计算毕业的日子,总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就业。③专业是否符合个性特征的认识明朗化。经过两年多的磨合,有些同学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也有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更加浓厚
本文标题:第三讲 学习与心理健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0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