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中国与世界矿产跨资源调配
中国非能源矿产资源何思源中国矿产资源•中国目前已发现矿产168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5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3种。中国矿产资源门类比较丰富,部分矿种储量居世界前茅,但人均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我国主要矿产示意图中国石油天然气分布图中国矿产资源现状分析•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稀土、钨、锡、钼、锑、菱镁矿、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矿产,探明储量可观,开发利用条件好,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强的竞争能力。•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矿产有煤、铌、铍、汞、硫、磷、萤石、滑石、石棉等9种,其探明储量居世界前茅。•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锌、铝土矿、钒、珍珠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等。资源简介•中国已探明储量的金属矿产有54种,即: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镁矿、镍矿、钴矿、钨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铂族金属(铂矿、钯矿、铱矿、铑矿、锇矿、钌矿)、金矿、银矿、铌矿、钽矿、铍矿、锂矿、锆矿、锶矿、铷矿、铯矿、稀土元素(钇矿、钆矿、铽矿、镝矿、铈矿、镧矿、镨矿、钕矿、钐矿、铕矿)、锗矿、镓矿、铟矿、铊矿、铪矿、铼矿、镉矿、钪矿、硒矿、蹄矿。淡红银矿绿松石广西产葱翠欲滴的磷氯铅矿福建产金黄色透明石榴石矿物欣赏石油危机与其解决措施简介•石油危机(石油价格引发经济危机)•石油危机(OilCrisis)为世界经济或各国经济受到石油价格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危机。196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主要成员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国,而石油输出国组织也成为世界上控制石油价格的关键组织。迄今被公认的三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三次危机•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对世界影响•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10天,阿拉伯几个主要产油国宣布,将海湾地区石油价格提高17%。阿拉伯世界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而发动的石油战正式打响,震撼世界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这次石油危机触发了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全球经济危机,并对此后的世界经济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等12个阿拉伯国家向以色列发动“斋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配合战争,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战争爆发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其南部重要的石油输送港口西顿。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10月16日,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朗决定,将海湾地区的原油市场价格提高17%。国际石油市场一片恐慌,标志着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开始。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决定以9月份各成员国的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10月18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阿布扎比酋长国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国输出石油。接着利比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产国也都先后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短短三天,阿拉伯各产油国连续采取了三个重要步骤,给西方国家来了个措手不及。•1973年12月,欧佩克组织中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从1973年10月1日至1974年1月1日,国际油价从每桶3.11美元上升到11.65美元。•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武器,沉重打击了严重依赖石油的世界经济。当时,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200万桶,许多工厂因而关门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省石油和电力的紧措施,其中包括:减少班机航次,限制车速,对取暖用油实行配给,星期天关闭全国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户外灯光广告等,甚至连白宫顶上和联合国大厦周围的电灯也限时关闭。尼克松总统还下令降低总统专机飞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护航飞机。•美国国会则通过法案,授权总统对所有石油产品实行全国配给。美国国防部的正常石油供应几乎有一半中断,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不得不动用它们的战时石油储备。•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而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据统计,仅提价一项,就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1978年12月,伊朗发生推翻巴列维王朝的革命,从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场每天短缺500万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致使油价动荡和供应紧张。到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顿,终于使油价创下每桶41美元的纪录,从而酿成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致使尚未从第一次石油危机造成的经济危机中恢复元气的世界经济再一次陷入大规模的严重经济危机。•石油危机促使西方改变经济战略,调整经济结构,以减少石油危机的影响。西方还被迫加快了新油田的勘探开发。由于各国积极开发油源,非欧佩克国家的原油产量在1982年超过了欧佩克组织。石油危机促进了节能与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美、德及日本等国还逐步建立起大量的战略性石油储备。•尽管各国防范石油危机的意识日益增强,但石油危机仍然无法完全避免。1990年海湾战争和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也引发了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尽管由于国际间防止石油危机形成的机制日趋完善,但在能源需求和供给日趋紧张的情况下,石油危机的阴影仍然无法消除。“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各国紧要的战略问题如何应对石油危机•1.OPEC石油组织应该发挥其职能作用,不应静观美、欧等国对石油价格的操纵;世界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反对石油价格被少数政权操纵,反对大国的单边政治,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稳定石油价格,促进各国经济稳定发展。•2.取消原油期货市场上单一的美元结算制。OPEC应取消以美元作为单一的石油货币结算方式,以欧元、卢布等货币共同作为原油期货结算货币,防止因美元的走低给国际油价带来的直接影响,促使油价回归合理性。•3.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完善各国的原油期货市场。近年来,发达国家在国际会议上公开指责,发展中国家是石油消耗量大的罪魁祸首,并以各种渠道公开阻挠发展中国家的石油进口。为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各国的原油期货市场,主动提高对世界石油期货价格的预测能力,降低因石油输出国的战争等突发事件带来的对本国石油资源利用的致使经济发展受阻的不良影响。•4.世界各国应积极开发新能源与可替代性能源。石油是地球带给我们的重要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石油的使用量有增无减,面对石油资源的不断滥开滥采,我们应学会理性思考,对于那些高能耗、低产量、高成本、低回报的开采和提纯方式应予以取缔,同时面对石油的不可再生性,世界各国应当尽快研制节能技术和可替代能源,加大核电、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逐步实现全世界多元化的节能减排,切实制定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使用对策。一、中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我国资源特点:总量丰富、种类齐全,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大,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平衡,存在有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如:水资源南多北少;矿物能源南少北多,东少西多;水能集中在西部和西南部;金属矿产分布在由西部高原到东部山地丘陵的过渡地带。⑵我国经济地理格局:资源整体分布与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东部沿海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普遍面临资源短缺的困难;西部地区资源量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因此,我国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晋煤外运、西气东输。西气东输2、西气东输工程:(1)西气东输工程概况:全长4200千米,覆盖东部8500万户居民生活用气。//西起新疆的轮南,东到上海。经过9个省区:新疆-甘、宁、陕-在陕西的靖边与长庆气田连接-再穿越黄河经晋、豫、皖、苏,东抵上海。经过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穿过沙漠、戈壁-经过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太行山、华北平原、江淮平原-目的地到长江三角洲。跨过的水系有:3过黄河、过淮河、长江各1次。(2)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差异显著:我国区域能源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很不匹配,其中,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如: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但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经济水平低,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小。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运输条件不能满足油气的生产和外运,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如: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小。∴西气东输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状况。3、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需求:(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以煤为主(占70%左右)。石油其次。天然气比重小仅2.7%。(2)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以石油为主40%,天然气比重大23%,煤降到27%。(3)大量使用煤炭带来的环境问题:①排放的粉尘产生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煤炭燃烧排人大气的粉尘是大气中可吸人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②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是造成我国酸雨影响大、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③煤炭的堆放、煤渣污染环境。④北煤南运还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压力。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高效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天然气的优点:天然气是最清洁的高效矿物能源之一,作动力燃料和有机化工原料,具有干净、清洁、使用方便、燃料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优点,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天然气产量比例的增长,利用水平成为衡量国家水平的重要标志。4、我国今后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的转移(1)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2)陆上有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
本文标题:中国与世界矿产跨资源调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