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土楼一、概述1,土楼,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2,根据《现代汉浯词典》的解释,所谓“楼”,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据此,一层的房子,即使以生土墙承重、以木料作为柱梁等构架,也不能称为土楼,只能称为土屋。3,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瑰宝。二、起源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频,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南迁入闽,进入闽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三、土楼的进化阶段1、产生形成阶段公元11—13世纪(宋元时期),规模较小,大多没有石砌墙基,装饰也较粗糙,建造形式上呈正方形、长方形。这一时期,永定客家土楼以馥馨楼、日应楼、豫兴楼、月成楼、源昌楼等为代表。2、发展阶段14—16世纪(明代的早、中期),随着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明中叶以后福建沿海和闽西南山区寇、贼屡发,融防御与居住为一体的福建土楼建筑形式被广泛采用。这一时期,也是客家民系、福佬民系与当地人民经济、文化互相交融的时期。代表楼,龙潭楼。3、成熟时期17—20世纪上半叶(明末、清代、民国时期)达到成熟,不仅规模空前庞大、结构越来越合理、功能越来越齐全、装饰越来越讲究,而且建筑风格、种类向多元化趋势发展的历史进程。全盛阶段的杰出代表,五实楼、奎聚楼、永隆昌楼、裕隆楼、福裕楼、环极楼、遗经楼等四、土楼的构造与作用1、朝向通风永定客家土楼大都分布在山地丘陵等山间谷地或呈串珠状分布于溪河两岸,这样一可以接近水源,二可以就地取材。土楼大都背阴向阳,这有利于通风,另一方面能产生冬暖夏凉等保温防潮的效果,还能起到不易繁殖细菌而少得疾病的良效。2、天井采光永定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开门见山,丘陵广布,故日照时间相对较短,而土楼大都是封闭的,且不设阳台。一楼、二楼一般都不开窗,这就有利于防盗贼入侵。因为土楼内外不设阳台,所以采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由于土楼坐北朝南,太阳东升西落,所以到了中午,太阳便可照到天井,使得楼内光照充足。尤其是圆楼,因为其面积庞大,所以日照面积也就越大,得到的光照就越充足,太阳就可以照到每一个死角,同时又达到防潮防湿的作用。3、屋顶防水永定客家土楼的屋顶大都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永定,降水丰沛且空间分布不均。当雨季来临时,其“人”字形屋顶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屋顶的外坡要比内坡长,这有利于防止雨水下渗到土墙而引起的坍塌。加之其墙角用石料砌成,往往也比较高,这就可以防止发大水时墙角被冲垮的引患。土楼是土做的,最怕的就是水,客家先民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一关键的问题。4、竹条抗震永定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附近,地壳较不稳定。这就需要永定客家土楼牢固且抗震,否则将很容易倒塌。客家先民从以往的地震中吸取教训,在夯墙时,把竹条当作如今的钢筋放到墙内,由于竹条坚硬且富有弹性,整体性能良好,所以地震发生时,墙内的竹条会被拉直,使得墙体不易倒塌,过后,竹条会受到圆楼回心力的作用,自然合回去,从而取得抗震的良好效果。5、墙体隔热永定处于亚热带气候炎热且复杂多变,加之为多山之地且处于东南沿海的腹地受台风影响较大,为了起到隔热、防风的目的,在建造土楼时,借助模夹板,经过反复的揉、捣、压、夯筑成了厚实严密的墙体,这样可以防止台风的侵袭,土枪土炮打不进,起到御敌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隔热的目的,住在土楼里的人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冬暖夏凉,即使是夏天来临时,都不会感到热,这就像天然的空调机一样,让客家先民在舒适环境下生存繁衍。6、防御功能1,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福建土楼大多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2,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五、土楼的分类永定土楼以其外观区分,大致可分为方形、圆形,府第式、混合式四大类型。1、方形土楼方形土楼有一字形、口字形、回字形、日字形等多种形状,另有五角形、八角形、凹字形等变异形状。其中以一字形、口字形最常见。2、圆形土楼圆形土楼又称“圆寨”。按其形态分为单环和多环两种。1,单环圆楼土墙内设置木构架的房间,如古竹乡彭坑自然村的荣昌楼,12开间,2层,只住1户人家,这种袖珍式的小圆楼堪称圆楼小别墅。2,多环圆楼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既有整体的统一性,又有局部富于变化的灵活性。最常见的为两环,如湖坑振成楼就是其中的杰作。环数最多的是高头承启楼,有4环,按易经八卦的布局建筑而成,是现存最庞大、最完整、最具魅力的大圆楼。3、府第式土楼一般认为,府第式方楼同样属于方形楼,因为从整体看,它4个角都呈90度,似乎两者没有根本的区别。但两者在建筑布局、结构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应当把它们区分开来府第式土楼又称五凤楼,是一字形方楼的扩展形式,其基本布局是“三堂两落”组合式的土楼建筑群。一字形楼的组合体为主楼,主楼中轴线上的主楼(后楼)、中厅、前楼称为“三堂”。左右两边各建一座与主楼的层次相匹配的横屋,中轴对称,称为“两落”。整座楼前低后高,错落有致,巍峨庄重,富丽堂皇。府第式土楼中,高陂富岭的裕隆楼最为典型,抚市的永隆昌楼群规模最为庞大。4、混合式土楼混合式土楼是把方楼与圆楼的形态结合起来的建筑形式,其外观别具一格。如古竹陂子角的半月楼,前方后圆;湖坑南江的永宁楼,前圆后方六、土楼的文化内涵1、蕴含着客家同宗血缘凝聚力,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心。客家土楼集体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土楼的建造,一般都是在同宗血缘家族的最高大的楼体和坚固的墙基稳重存在和发挥作用。同宗聚居的土楼里,一楼之内乃“一公之孙”。楼内数十、数百人中,有父母、兄弟、叔侄、妯娌、婆媳等宗亲关系,多代同堂,拥有共同的祖辈,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聚居共财。土楼的造型结构亦体现了客家伦理制度的不可动摇性2、八卦土楼包蕴了道家深刻的哲学思想。八卦是中国古代最神圣的文化符号,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医学、文学、宗教、建筑、养身等方面,都产生极大影响。不夸张地说,八卦自古至今深深渗透于中国人社会物质精神生活之中。客家人肇自中原汉民族,承继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和劳作中,毫无例外地或多或少体现出道家八卦的哲学因子。在客家土楼建造中,八卦的运用可谓精彩绝伦,不仅八卦土楼完全以八卦精髓为建楼指南,而且其他类型的土楼建造亦多用八卦择地定位,镇宅禳邪,出煞保安。八卦土楼数量不多,却为土楼文化写下精彩的一页。。3、土楼内设学堂、题对联诗文,使土楼深具浓厚的文化性。客家人重视文化教育,尊师重教的传统,使许多土楼内专设学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学堂,供本楼及邻近子弟学习文化在土楼成群的永定,兴学之风极盛,以至一座土楼,往往能培养出几个至几十个成功成名的人才。土楼家族有一习俗,族中有人中了秀才以上科场功名之后,都在祠堂前池塘外沿两边竖石笔一对。石笔,古称“谤木”,即后来的华表,它是功成名就、地位荣耀的象征。这些石笔与客家土楼交相辉映,不仅组成了绝世人文景观,而且成为客家重教的物证,更是后代学子的楷模。土楼家族还很注意“兴诗立礼”,楼内随处可见的对联无时不在激励后辈学子求上进,这些自勉或勉后人的家训,是土楼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客家土楼文化内涵丰蕴的极好写照4、土楼由封闭式向半封闭开放再到开放式的转变,反映了客家人作为一个民系由弱而强,反客为主的历史变化。当年,客家先民被迫由中原南迁,辗转来到南方的荒郊野岭山区落居。面对丘陵盆地,灌木丛林,野兽出没,强悍土著,他们既需要聚居又受地域限制而各族散居,不得已在建族楼时,采用高大,坚固,封闭的土楼形式。有资料证明,较古的客家村落,最初仅一座或几座土楼,随历史推移,才逐渐出现了当代人看到的多座或一群土楼,说明客家村落的形成是由最初的几族为村到人口繁衍、族群增多,土楼比邻而建,其中固然有经济发展的因素,但客家人逐渐站稳脚跟,由“客人”向“主人”转变。民系的强大反映到住宅风俗上,即较古的土楼封闭性极强,以后逐渐半封闭到半开放。七、传说上个世界八十年代,美国情报机关的间谍卫星侦察到在中国东南山区出现了新的“秘密导弹基地”,基地中密集地分布着庞大筒状构建物,还不时冒出烟雾。这个情报报告上去后,白宫指示中央情报局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美国人派出二名间谍,以旅行的名义来到中国,没有遇到任何阻碍,顺利地到了福建南部山区南靖、永定。间谍走近土楼,亲眼看到世界东方神奇的古老建筑,看到土楼中的客家人,看到客家人用木柴生火做饭……他们拍了很多照片带回去,一切都“水落石出”。中国上千年的古老民居建筑让美国佬惊叹。八、结束语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客家人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谢谢!
本文标题:土楼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4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