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原材料能源水其它公司生产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产品无毒废物空气水源有毒物深化处理企业的生产过程转化率?主要内容1、清洁生产的发展2、清洁生产的定义3、清洁生产工具4、清洁生产工作管理一、清洁生产的发展二十世纪以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突飞猛涨。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导致污染日趋严重,导致经济下滑。工业污染的末端治理,即针对产生的污染物开发并实施有效的治理技术,表现出严重的局限性。末端治理的弊端:1、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2、末端治理大多数是污染物的转移;3、末端治理未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制止自然资源的浪费。1960年,美国化学行业提出进行污染预防审计。这是清洁生产的起源。1976年,欧共体举行了“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提出“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的思想。1977年,欧共体制订了关于“清洁工艺”的政策。1979年,欧共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生产政策。1989年,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UNEPIE/PAC)根据UNEP理事会会议的决议,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清洁生产。1992年,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号召工业提高能效,开展清洁技术,更新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原料,推动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1998年,第五次国际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上,出台了《国际清洁生产宣言》。《国际清洁生产宣言》是把清洁生产作为一种环境管理战略的公开的承诺。1989年以来,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帮助8个国家建立了清洁生产中心。我国的清洁生产发展我国清洁生产的形成和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3年到1992年,为清洁生产引进消化阶段。清洁生产的理念和方法开始引入我国,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始研究如何在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第二阶段,1993年到2002年,为清洁生产的立法阶段。《中国21世纪议程》、《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的通知》以及《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三阶段,从2003年开始进入清洁生产循序推进阶段。二、清洁生产的定义200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给出了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给出了清洁生产定义: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削减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美国用“污染预防”代表清洁生产的概念。污染预防定义为:采用不同原材料、改进工艺或操作等在源头削减(限制)污染物(或废弃物)的产生。这包括减少使用有害物料,降低能源、水或其他资源消耗的措施,以及通过维护或更为有效地使用来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美国环境保护局,1990年5月13日发布的环保局污染预防指令。)丹麦环境部对清洁技术作出定义:对于产品生产、使用和最终处理处置所产生的污染,要最大程度地并尽可能地靠近源头,使其达到最小化。这意味着必须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使得社会中原材料和物质循环造成的环境污染总量降至最低点。(环保局:清洁技术行动计划1993-1997)德国用低排放技术、低废技术等来包含清洁生产的各方面内容。低排放技术借助于源头主要措施,包括低废工艺和低废产品。这些主要措施是在源头预防污染物的产生。德国的污染预防环境政策,非常重视在性能近似的条件下,用危害小的原材料来替代有毒原材料。由此,一个相对新的术语是“生产和环境保护一体化”。归纳:1、各种清洁生产的定义都强调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2、各种清洁生产的定义都强调在生产以及产品使用等过程中应采用的各种措施,以达到削减的目的。三、清洁生产工具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节能、节水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2、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两个全过程控制:宏观层次上,组织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包括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运营管理等等;微观层次上进行物料转化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包括原料的采集、贮运、预处理、加工、成型、包装、产品的贮运、销售、消费以及废品处理等环节。要达到上述目标就需要一些工具。清洁生产的实用工具有: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成本环境产品标志产品生命周期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审核又称清洁生产审计,是对组织现在的和计划进行的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程序,是组织实行清洁生产的重要前提,在实施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中,制定并实施减少能源、水和原材料使用,消除或减少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使用,减少各种废物排放及其毒性的方案。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和全社会的效益。清洁生产审核程序我国的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包括7个阶段、35个步骤。第一阶段:筹划和组织(审核前准备)第二阶段:预审核第三阶段:审核第四阶段:方案产生和筛选第五阶段:可行性分析第五阶段:方案实施第七阶段:持续清洁生产完成时间要半年以上。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第一阶段:筹划和组织(审核前准备)1、领导的支持2、组建审核小组3、制定工作计划4、开展宣传教育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第二阶段:预审核1、现状调查、资料统计和现场考察2、评价产污排污状况3、确定审核重点4、设定清洁生产目标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第三阶段:审核1、分析审核重点资料2、实测输出输入物流3、建立物料平衡4、分析废物产生的原因5、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第四阶段:方案产生和筛选1、产生清洁生产方案2、分类、汇总以及筛选方案3、继续实施无/低费方案4、总结无/低费方案实施效果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第五阶段:可行性分析1、进行市场调研2、进行方案评估3、推荐可实施方案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第六阶段:方案实施1、组织清洁生产方案实施2、汇总已实施方案的成果3、总结已实施方案对企业的影响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第七阶段:持续清洁生产1、完善清洁生产组织2、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3、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4、编制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有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还包括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等管理方面的内容。环境管理体系是一项内部管理工具,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在环境形势恶化之前制定有效的对策,确保企业顺利实现所谋求的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体系的组成有:环境方针、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成本按照“环境责任原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损害,需要以污染后的某种支出作为赔付或补偿。按照“预防为主原则”,企业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在污染发生之前或在之中进行主动的治理。从事与环境有关的活动,必然有某种支出的发生,即形成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环境标志环境标志是一种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证明性商标”,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可再生或可降解等环境优势。环境标志的作用:通过环境标志向消费者传递一个信息,哪些产品有益于环境,并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这类产品;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和市场竞争,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使企业环保行为遵守法律法规,生产对环境有益的产品。产品生命周期国际环境毒物学和化学学会的定义:生命周期分析是一种对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进行评价的客观过程,它是通过对能量和物质的利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废物排放进行识别和量化的过程。目的在于评估能量和物质的利用,以及废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寻求改善环境影响的机会以及如何利用这种机会。四、清洁生产工作管理主要的法律和文件:《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法》;《节约能源法》;相关的环境保护法等。《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2004)《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60号《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实施指南(试行)》《广东省清洁生产验收和管理办法》《佛山市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实施细则(暂行)》《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十八条:污染物排放超标或者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应当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第二十九条:企业在排放达标的基础上,可以自愿与经贸主管部门和环保主管部门签订进一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的协议。经贸主管部门和环保主管部门应当在有关主要媒体上公布该企业的名称及其有关成果。《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2004)第六条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第七条国家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的企业,可以自愿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提出进一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目标。第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一)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企业;(二)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第十三条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原则上包括审核准备、预审核、审核、实施方案的产生、筛选和确定,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等。第十四条清洁生产审核以企业自行组织开展为主。不具备独立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能力的企业,可以委托行业协会、清洁生产中心、工程咨询单位等咨询服务机构协助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60号清洁生产审核是实施清洁生产的前提和基础,督促重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有效促进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是环保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环保部门的工作有:按要求公布重点企业名单,督促企业按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组织对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促进污染减排目标的完成。公布的重点企业名单和数量,要充分满足当地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和指标的要求。应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年度考核体系,积极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开展。“十一五”期间,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围绕火电、钢铁、有色、电镀、造纸、建材、石化、化工、制药、食品、酿造、印染等重污染行业和“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加快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水平评价评价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清洁生产技术标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于评价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前后的水平变化情况。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部分和定性部分。定量评价指标有:能源消耗、原材料利用、特征物料的消耗、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等可量化指标。定性评价指标根据国家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定性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结果:以总的得分来表示企业的水平。分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清洁生产企业。部分行业的得分和企业的水平分类:行业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得分清洁生产企业得分陶瓷P≥8070≤P≤80印染P≥8570≤P≤85制革P≥9080≤P≤90涂料制造P≥9080≤P≤90清洁生产技术标准清洁生产技术标准分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
本文标题:清洁生产工作与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4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