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无性系良种茶园建园技术
1安徽省政府2009年3月出台的《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主要目标:“从2009年起,实施茶产业“241”振兴工程。即未来5年,新开辟茶园2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占全省比重提高到40%,全省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翻一番。”22012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皖政[2012]23号)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栽培科学化、生产机械化的标准茶园,力争“十二五”末,无性系良种比重达到40%,新增标准化良种茶园50万亩。3因此,无性系良种茶园是今后各地新建良种茶园的主导方向。4无性系良种茶园建园技术1园地选择及规划设计2整地与基肥3品种选择4起苗与移栽5苗期管理6优质高产高效树冠的形成与培养51园地选择及规划设计◆1.1园地选择◆1.1.1地形。应选海拔高度在7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内,周围植被覆盖率较好的缓坡山地或山脚地、高坂田作园地。◆1.1.2土壤。选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PH值4.5~6.5之间的酸性土壤为宜,浅薄碱性的石灰岩土壤不宜种植。◆1.1.3水源。要求地下水位1m以下,离水源近且充足,有较好浇灌设施。◆1.2规划设计◆1.2.1集中连片。◆1.2.2坡度改造。坡度在15~25度之间的坡地,建水平梯级茶园,梯面宽150厘米,坡度在15度以下的地块等高开挖种植行或修建梯式茶行,茶行宽度150厘米。◆1.2.3种植规格150×33厘米。62整地与基肥◆2.1开好隔离沟和排潜沟。开垦前,根据坡地在降雨时水流的方向,茶园四周开好隔离沟,以防园内水土流失;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山脚地、高坂田,在茶园四周要开挖好排潜沟渠,防止茶园渍水。◆2.2整地施肥。茶行行距按150厘米规划好后,在茶行中间深沟吊槽施基肥。沟槽50×50厘米,表土肥土回填沟底,高坂田一定要打破犁底层。亩施饼肥100千克或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或猪栏粪1500千克或埋青草2500千克、磷肥50千克。底肥施肥时间:用腐熟的饼肥或三元复合肥应在一个月前,一次性施好;若用猪栏粪或埋青草,应在栽苗前6个月分层一次性施下。7◆3.1适栽性。要选有良好的适栽性和抗逆性,以达到成园快、长势好、丰产性能稳定。◆3.2以早生种为主,中晚品种适当搭配。◆3.3适制性要好。以适制名优绿茶为主,兼制优质红茶,以缓解洪峰带来的采茶劳力紧张和市场应变能力弱等矛盾。◆3.2起苗。前2~3天,苗圃要灌水湿润苗床,带土起苗,以减小对根系的伤害,提高成活率。3品种选择84起苗与移栽◆4.1起苗。前2~3天,苗圃要灌水湿润苗床,带土起苗,以减小对根系的伤害,提高成活率。◆4.2移栽◆4.2.1移栽适期。选择适宜时期及时早移栽,低山区在10月中旬移栽,高山区在春季的雨水至惊蛰期间移栽,以防冬季遭遇低温冻害和夏季高温旱害。◆4.2.2茶苗处理。运回的茶苗要及时分品种用黄泥浆粘根,及时移栽,或赶快假植。94起苗与移栽◆4.2.3栽植的规格和方法。栽植的规格有两种,一是单行条栽,行距150厘米,株距33厘米,每穴三株呈“品”字型“凹”沟深栽;二是双条栽,即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33厘米,株距33厘米,一穴二株一穴一株茶苗,呈“之”字型“凹”沟深栽。10栽植规格单行条栽种植行距150厘米,丛距33厘米,每丛定植3株,每亩种植约4000株。单行栽11栽植规格双行条栽茶园,种植大行距为150厘米,小行距为33~40厘米,丛距33厘米。每亩约需茶苗6000株。双条栽12131415栽植时,应将大小茶苗分开分别栽植,并将茶苗按确定的行株距在栽植沟中扶正并使根系自然舒展,而后填入细土,分层压紧,要边栽边浇足定根水,使茶苗根周围的细土与根系更紧密结合,浇水后,培土至原扦插剪口上3~4厘米,并使泥门低于种植沟沿10厘米,以利暂时蓄水抗旱保苗和今后根系深扎。165苗期管理◆5.1保苗成活◆5.1.1浇水。茶苗栽下浇足定根水后,视天气情况,若连续晴天不下雨,隔3~5天就要浇一次水,连浇3~4次,以保证茶苗活棵。◆5.1.2遮阴。夏季来临时,在茶苗附近插树枝遮阴,插的密度以遮阴50%~60%左右为宜,减少茶树蒸腾量,减轻高温对茶苗的危害。◆5.1.3间作。茶园间作,有利于茶苗生长发育,要注意:一是茶行小行内不能间作;二是大行间作两边应离茶苗50厘米单行种植;三是间作品种以矮杆直立豆科作物为宜,不能间作山芋等藤本作物,间作物不能在夏季拔除和收获。17185苗期管理◆5.1.4抗旱保苗。遇到较长时间干旱无雨,要根据土壤墒情在早晚及时对茶园灌水保苗,不能灌水的茶园,要浇水保苗。浇水保苗,可结合施肥(浓度不能超过1%),有利于提高茶苗抗旱能力。茶苗活棵后,若出现缺株断行,一般在10月中下旬或早春用相同品种补种。195苗期管理◆5.2茶园铺草,除草保墒对茶苗根颈周围进行铺草,可有效防除杂草。同时,又能保湿、保温,有利于茶苗成活与生长。最好将草铡碎,一是便于铺到根颈部,二是便于铺实。铺草厚度8~10厘米,宽度70~80厘米。20◆5.3定型修剪茶苗定植活棵后,立即进行第一次修剪,凡离地面5厘米处主茎粗度超过0.3厘米以上,树高25厘米以上,在离地15~20厘米处,剪去主枝,不剪侧枝,剪口下方留2~3个分枝或2~3片绿叶,剪口宜低不宜高。定剪一定要选晴好天气,用小手剪逐株剪,对不足25厘米高度的茶苗不剪。5苗期管理215苗期管理◆5.4施肥适时、合理追肥,提高茶苗成活率,使茶树形成良好的生长势。3月上中旬,茶芽已开始萌发和伸育,但根的吸收能力差,可用0.5%尿素液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15天一次,喷2~3次。茶苗活棵后,4月下旬5月初离茶苗根颈部15~20厘米处每亩沟施尿素8~10千克,或用1%尿素液浇施。以后每20天至一个月用5千克尿素加5千克硫酸钾复合肥沟施一次(土壤干燥用1%浓度液浇施),连续3~4次。追肥要坚持叶面追肥与根部追肥相结合,氮、磷、钾与微量元素相结合,少量多次的原则。秋季可结合除草松土,离根颈适当距离亩施三元硫酸钾复合肥20千克左右或浇施稀薄人粪尿。22235苗期管理5.5浅耕除草第一年大行间离茶苗30厘米可浅耕除草,但根颈周围的草不能锄,只能手拔、剪刀剪除,以防松动和损伤根系,杂草要除的早、小、了。在夏季高温期间可适度留杂草在茶行中起遮荫防旱作用,高温过后,必须拨除杂草。24◆5.6防治病虫害特别要注意茶茎溃疡病和小绿叶蝉对幼苗的危害。茶茎溃疡病,在六月中旬至八月上旬,用“可杀得2000”1000倍液防治,间隔7天补喷一次;小绿叶蝉可用10%吡虫啉3000倍液防治。5苗期管理256优质高产高效树冠的形成与培养◆6.1树冠模式优质、高产、高效茶树树冠模式是:树冠高度适中,利于养份输导,便于采摘和茶园管理,以70~80厘米高为佳,有良好的树冠、宽广采摘面,树冠覆盖率80%为宜;分枝结构合理,层次多,骨干枝粗壮,分布均匀,生产枝健壮而茂密,叶层厚度20厘米左右,叶面积指数4~5较适中。26◆6.2树冠培养◆6.2.1三次定型修剪。第一次定剪后,当茶苗高度达50厘米以上,进行第二次定剪,在第一次剪口基础上,提高10~15厘米,每个分枝上留2~3个分枝或留2~3片绿叶处,用手剪逐枝剪,时间在第2年的2月中下旬至3月初,这次定剪后,不能采摘春茶,到夏茶结束前,打顶采;当茶苗长到60厘米高时,进行第三次定剪,时间在6月下旬,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础上再提高10~15厘米,留2~3个分枝或留2~3片绿叶,还是用手剪,逐枝剪。如果苗高达不到要求,应推迟到下一年的早春修剪。276.2树冠培养第一次定型修剪苗高达到30cm,有1-2个分枝,茎粗超过0.3cm,距地12-15cm处修剪。286.2树冠培养第二次定型修剪树高达40cm,在原来剪口基础上提高10-15cm,或者在距地25-30cm处修剪。296.2树冠培养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剪口基础上提高10cm左右,距地35-40cm处剪。306.2树冠培养◆6.2.2开园采摘。三次定型修剪,在肥水管理水平好的情况下,一般在1.5年内完成,第三年春季不进行修剪,采摘春茶,可采摘时应注意“采中不采边,采高不采低,采密不采疏,打顶养蓬”,以利形成良好的树冠结构。春茶结束后,4月底5月上旬,立即进行轻修剪,用篱剪离地60厘米处剪平,当年不采夏秋茶,留养树冠。4年后,进行正常采摘生产,但要注意采养结合,形成优质、持续、丰产、稳产、高效的优质树冠。31特别提示需要指出的是:每次修剪前10天左右,要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秋冬季重施基肥与春夏季追肥相结合,要特别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较高的肥培管理水平,运用合理的定型修剪与采摘技术,使茶树保持旺盛的生长势,形成分枝结构合理而宽广的采摘面,只有这样,才能使茶园早日开园投产,达到优质、丰产、高效。32
本文标题:无性系良种茶园建园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8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