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2
第二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人文学院政治学系田建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基本经济制度1、内容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生产关系产品分配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依据(1)我国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还不能囊括一切领域和方面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需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来为社会主义服务。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十六大报告“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十七大报告(二)公有制经济为主体1、原因(1)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2)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4)是实现现代化的切实保证。又称生产的社会化,是指由分散的小规模的个体生产转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它包括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和商品市场的社会化。2、主体地位的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一定有数量的优势,主要是注重质量提高。学者计算:2009年社会总资产(不含金融资产)应该在103万亿左右。国企资产迅速增加,从1999年的9万亿元,猛增到2009年的43万亿元,10年间翻了几番。土地所有权资产22万亿。2006年,我国探明矿产资源价值17.3877万亿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十七届三中全会《宪法》明确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土地等都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一切自然资源归全民所有。(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一是对起决定作用的稀缺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控制力。二是对经济运行态势和经济发展趋势的控制力。我国石油石化、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国防工业、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制造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的排头兵企业,大多是国有大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也大都是国有大企业。汽车产销量大幅度增长。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共生产汽车322.9万辆,增长19.2%;销量达到320.9万辆,增长17.9%。造船总量刷新历史纪录。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造船871万载重吨,增长4.2%。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完成造船总量602万载重吨,占全国的43%,成为全球第三大造船集团。到2009年底,央企营业收入由2003年的4.5万亿跃升到12.6万亿元,年均递增18.7%;实现利润由2003年的3005.9亿元增加到7977.2亿元,年均递增17.7%。3、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集体成分4、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一定所有制经济采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一定的所有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合作制股份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承包制5、改革国有企业、搞活国有经济(1)原因(2)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3)阶段(4)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6、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1、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权宜之计——深刻理解总体来讲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条件所决定的。(1)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2)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的需要。(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2、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集体成分外资经济(2)作用①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强劲稳定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增长率,对二十多年来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相对困难的几年里,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由于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强劲稳定的发展动力。②非公有制经济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将是各级政府的一个较为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在过去几年里,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就业人数持续减少,而正是非公有制经济每年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不但吸收了新增的就业人员,也吸收了从国有企业分流出来的人员。以后,非公有制经济仍将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③非公有制经济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尽管国有经济目前在整体上仍然是政府最大的税收来源,但非公有制经济直接和间接创造的税收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特别是在增量上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④非公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我们尽管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平等竞争、厉行法治等基本规则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产出的平均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有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个体私营经济在增加就业方面更是功不可没,目前狭义的个体私营经济的从业人员就超过了8000万人,而国有企业的在岗职工人数只有5000多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报,1997年城镇个体私营经济就业人员增加340万,1998年增加563万,1999年增加708万(1999年后没有公布该类数据),而国有企业的在岗职工人数在这些年里每年都大幅减少,国有企业的下岗分流人员许多被个体私营部门所吸收。2001年底,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423万户,私营企业202.86万户,从业人员7474万人,注册资金21648亿元,实现产值19878亿元,实现商品零售总额19675亿元。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与公有制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促进了混合所有制的形成。根据全国工商联2002年对全国私营企业的调查,分别有8.0%和13.9%的私营企业已经和准备兼并收购国有企业,有25.7%的私营企业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而成为私营企业的。3、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1)1980年国有经济的必要补充《进一步做好城镇劳动就业工作》对个体经济的肯定。(2)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是我们长期的方针”。(3)1997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十六大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5)对1982年宪法的4个修正案的改进(1988、1993、1999、2004)。(6)2005年1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7)十七大鼓励、支持、引导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的第1条和第2条。宪法修正案第1条对宪法第11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的第3至第11条,对宪法序言有关部分和宪法第7条、第8条第1款、第15条、第16条、第17条、第42条第3款和第98条进行了修改。否定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有利于健康地发展经济。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的第12至第17条,对宪法序言有关部分和宪法第5条、第6条、第8条第l款、第11条、第28条进行了修改。确认了我国现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取消了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规定,确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本次修宪是历届修改条数最多、涉及内容最广泛的一次。第二十一条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第二十二条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思考:1、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2、辨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宏观政策方面:1、依法保护私有财产,使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与其他企业平等的权益保障。2、放宽市场准入,使非公有制企业享有与其他企业同等的投资机会。3、改革复杂繁琐的审批制度。4、消除政策歧视,使非公有制企业拥有与其他企业同样的市场环境。非公有制经济自身:1.家族性。2.不规范性。3.手工作坊式。4.无中期、长期的规划。5.没有国际化的意识。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原因(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呈现多层次性,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2)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着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二)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概念在社会总产品作出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劳动者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分配既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也是对平均主义的根本否定,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正确体现。2、原因(1)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2)是坚持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3)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3、按劳分配实现的特点(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占主体地位,但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3)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4)按劳分配必须借助商品货币形式出现。4、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表现(1)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2)公有制企业劳动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
本文标题: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97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