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PPT课件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A2、列宁指出:“我们的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A、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B、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B材料: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这个材料说明什么?共同生产共同分配的方法严重打击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继续实行了,直接过江到社会主义行不通。只能逐步过渡。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一、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1、战争破坏国民经济经济危机2、战时共产主义不适应经济要求政治危机二、主要措施:a农业b工业c商业三、影响:a、推动生产力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恢复生产)b、使危机消失,调动广大农民工人积极性,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巩固政权)苏联成立时间全称组成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名称变化:•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在沙皇统治下简称为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简称为苏俄。•1922年到1991年简称为苏联。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农业集体化。1、社会主义工业化:(1)重点:(2)措施:(3)成就: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2、1933-1937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1)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2)方法: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苏联笑话:在集体农庄,党的会议上将研究两个问题:建造木棚和建设共产主义。但是,在没有木板的情况下,决定直接研究第二个问题。•前苏联有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C.农业集体化运动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1936年苏联宪法,标志着苏联的形成,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剖析与评价含义: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四个字:高度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经济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化。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是一种准军事制的国民经济体系。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党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首先,这一建设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文化落后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它基本适应了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斯大林以此把苏联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国力的迅速增强,为有效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过积极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强大的国防为基础,二战期间苏联要打退法西斯的侵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不敢想象的。评价:积极与消极其次,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是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根据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水平适时凋整生产关系。具体表现有: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四、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教训)•1、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丰富产品数量提高质量,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要维护农民利益;走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发展市场经济。•2、要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与不断发展的生产力相适应。•3、政治上要坚持人民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本课小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列宁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新经济政策转为斯大林模式。材料: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吃米,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1、根据材料分析,上述材料中说的是苏联什么事情?•2、毛泽东评价“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的依据是什么?•3、中国也曾出现“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的事件,它是什么?这件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1、农业集体化2、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一些地方甚至把农民的家禽和家畜等完全收归公有,富农阶级成了集体化过程中的打击和消灭对象。3、“大跃进”运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农业生产有所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片面追求速度的冒进倾向。材料:“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邓小平请回答: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1、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斯大林模式。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3、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维护农民得益,走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延伸:比较一下苏联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哪些不同?一、开始的部门不同: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二、资金来源不同:苏联主要采取行政手段来保证、实行高积累多投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来源于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
本文标题:【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9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