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外汇汇率与外汇制度第一节汇率的标价方法第二节汇率的决定基础及其影响因素第三节汇率理论流派第四节汇率制度及其政策第一节汇率的标价方法一、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1个或100、10000等)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例如,我国人民币市场汇率为:月初:USD1=CNY6.9234月末:USD1=CNY6.8234说明美元币值下跌,人民币币值上升。二、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在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数量增多,称为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例如,伦敦外汇市场汇率为:月初:GBP1=JPY15.34月末:GBP1=JPY15.04说明日元汇率上升,英镑汇率下跌。三、美元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美元折成若干数量的各国货币来表示各国货币汇率的方法。例如瑞士苏黎士某银行面对其他银行的询价,报出的各种货币汇价为:USD1=GBP0.7478USD1=HKD7.4296USD1=CAD1.1860世界各金融中心的国际银行所公布的外汇牌价,都是以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非美元之间的汇率则通过各自对美元的汇率套算,作为报价的基础。四、非美元标价法英镑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欧元南非兰特五、基准货币、标价货币将各种标价法下数量固定不变的货币叫做基准货币(BaseCurrency),把数量变化的货币叫做标价货币(QuotedCurrency)。在直接标价法下,基准货币为外币,标价货币为本币;在间接标价法下,基准货币为本币,标价货币为外币;在美元标价法下,基准货币是美元,标价货币是其他各国货币。六、汇率的种类(一)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划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和现钞汇率买入汇率(BuyingRate),也称买入价(theBidRate),即银行从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卖出汇率(SellingRate),也称卖出价(theOfferRate),即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中间汇率(MiddleRate),指银行买入价和银行卖出价的算术平均数,即两者之和再除以2。现钞汇率(BankNotesRate),即银行买卖外国钞票的价格。(二)按外汇的汇付方式不同,划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电汇汇率(T/TRate)是以电汇方式买卖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信汇汇率(M/TRate)是以信汇方式买卖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票汇汇率(D/DRate)是以票汇方式买卖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三)按外汇交易交割日不同,划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所谓交割(Delivery),是指买卖双方履行交易契约,进行钱货两清的授受行为。即期汇率(SpotRate),也称现汇汇率,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以内办理交割所使用的汇率。远期汇率(ForwardRate),也称期汇汇率,是指买卖双方成交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交割所使用的汇率。(四)按制定汇率的方法不同,划分为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基本汇率(BasicRate):选择出一种与本国对外往来关系最为紧密的货币即关键货币(KeyCurrency)。本币与关键货币间的汇率称为基本汇率。套算汇率(CrossRate),又称为交叉汇率。(五)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名义汇率(NominalExchangeRate)就是现实中的货币兑换比率,它可能由市场决定,也可能由官方制定。名义有效汇率(NominalEffectiveExchangeRate)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其权数取决于各国与该国经济往来的密切程度(例如各国与该国的贸易额占该国总贸易额的比重)。实际汇率(RealExchangeRate)是名义汇率用两国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即外国商品与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二节汇率的决定基础及其影响因素一、汇率决定的基础(一)金本位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金本位货币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铸币平价。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度国家货币单位的含金量之比,叫做铸币平价(MintPar,SpeciePar)。在实行金本位制度时,英国货币1英镑的含金量为113.0016格令纯金,美国货币1美元含金量为23.22格令纯金。根据含金量计算,英镑和美元的铸币平价是:113.0016/23.22=4.8665在金本位制度下,这种汇率的波动大致是以黄金输送点为其界限。在英国和美国之间运送1英镑黄金的费用及其它费用约为0.03美元。铸币平价$4.8665±0.03$就是英镑和美元两种货币的黄金输送点,这是英镑美元汇率波动的理论界限。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金币本位制度崩溃。它们分别实行了金块本位制度(GoldBullionStandardSystem)和金汇兑本位制度(GoldExchangeStandardSystem)。在这两种货币制度下,西方各国汇率确定的基础,是各国货币单位所代表的金量,即黄金平价(GoldParity)之比。(二)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这两种货币制度是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其共同的特点是:没有金币流通,流通中的银行券、纸币可以按照其法定含金量与黄金直接或间接兑换;黄金输出入受到极大的限制。汇率决定的基础已不再是两国货币的实际含金量之比,而是两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之比,即黄金平价(GoldParity)。实际汇率因供求关系而围绕着黄金平价上下波动。而汇率的波幅则由政府来规定和维护。汇率稳定的基础动摇了,稳定程度降低了。(三)纸币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纸币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纸币实际代表或具有的价值量。在纸币流通制度下,两国纸币的金平价应当是绝定汇率的依据。但是,纸币的法定金平价与其实际所代表的金量严重脱节,在这种情况下,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或纸币的购买力是决定汇率的基础。二、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一)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经济因素国际收支。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该国货币值就会上升。外汇汇率就会下降;反之,一国收支持续逆差,就会导致该国对外汇需求的增加,使本国货币币值下跌,外汇汇率上升。通货膨胀。在一国发生通货膨胀时,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和外汇汇率上涨。资本流动。资本的大量流入,会使本币币值上升,外汇汇率下降;相反,使本币币值下降、外汇汇率上升。(二)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政策因素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指一国采取的变动本国银行利率水平来对本国经济加以调整的经济政策。提高利率,在国内可以紧缩信贷、抑制通货膨胀,在国际上可以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改善国际收支,从而有利于汇率稳定与经济健康发展;降低利率反之。汇率政策。汇率政策是指一国政府通过宣布本国货币币值贬值或升值的办法来使汇率发生波动。外汇干预政策。外汇干预政策指政府通过利用外汇平准基金介入外汇市场,直接进行外汇买卖来调节外汇供求,从而使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动。(三)影响汇率变动的其他因素主要经济数据市场预期政治因素心理因素投机因素三、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一)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1.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一国货币汇率变动会使该国进出口商品价格相应涨落,抑制或刺激国内外居民对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从而影响进出口规模和贸易收支。2.汇率变动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3.汇率变动对一国资本流出入的影响4.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二)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1.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跌,一方面有利于出口,促进物价上涨;另一方面会使进口商品的本币上升而带动国内同类商品价格上升。2.汇率变动对国民收入与就业的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跌,由于有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将会使闲置资源向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转移,并促使进口替代品生产部门的发展。这将使生产扩大、国民收入和就业增加。(三)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1、加深国际市场竞争2、促进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3、加剧外汇投机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4、促进国际金融业务的创新第三节汇率理论流派一、国际借贷说二、购买力平价理论三、利率平价理论四、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五、资产组合的汇率理论一、国际借贷说主要观点:1、汇率取决于对外币的需求和外币的供给的比例关系。如果一国对外收入增加,对外支出减少,那么外币的供给将超过对外币的需求,本国货币将升值;反之则贬值。2、外币的供给和对外币的需求都受到一国的国际借贷关系支配。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前者指借贷关系已形成,但未进人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人支付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的变化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二、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购买力平价理论主要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两种。绝对购买力平价如果不考虑成本等因素,则以同一种货币表示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是一致的。则有:该式的含义是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取决于两国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该理论认为一价定律并不能始终成立,因为各国对一般物价水平的计算方法各异,各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算时并不相等,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偏离。其公式为:将上式写成对数形式,再取变动率,得到下式:该式即为相对购买力平价的表达形式。其经济学含义为:两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取决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动。即若本国物价上涨幅度超过外国物价上涨幅度,则本国货币贬值,表现为e值增大;相反则意味着本国货币升值,表现为e值降低。三利率平价理论该理论阐述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基本思想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在20世纪20年代由凯恩斯等人予以完善。包括:抵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CIP)非抵补的利率平价(uncoveredinterest-parity,UIP)两种。(一)抵补的利率平价1、假设条件资金在国际间流动不存在任何交易成本;投资者在国际间进出不存在任何壁垒。2、理论推导设本国金融市场上一年期存款利率为Ia,外国金融市场上的利率为Ib,即期汇率为S(直接标价法)。如果投资于本国金融市场,则每单位本国货币到期时的本息为:(1+Ia)如果投资于外国金融市场,则首先将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兑换成外国货币;然后用这笔外国货币在外国金融市场上进行为期一年的存款;最后,一年后将到期的外国货币资金本息在外汇市场上兑换成本国货币。由于一年后的即期汇率是不确定的,为规避风险,投资者可以在即期购买一年后交割的远期合约,设此合约上的远期汇率为F。这样,该笔投资就不存在任何的汇率风险,一年后的收益为:1/S×(1+Ib)×F投资者面临着投资于本国还是外国金融市场的选择,取决于两种投资方式收益率的高低。若(1+Ia)大于1/S×(1+Ib)×F,则投资于本国金融市场;若(1+Ia)小于1/S×(1+Ib)×F,则投资于外国金融市场;在投资于外国金融市场情况下,众多投资者都会将资金投入外国金融市场,这会导致即期外汇市场上外国货币需求上升,从而使本币即期贬值(S增大),远期升值(F减少),投资外国金融市场的收益率下降。只有当两种投资方式的收益率相同时,市场才处于均衡状态。只有当两种投资方式的收益率相同时,市场才处于均衡状态。即:(1+Ia)=1/S×(1+Ib)×F整理得:(F-S)/S=(Ia-Ib)/(1+Ib)P≈Ia-Ib设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升(贴)水率为P,则:P=(F-S)/S==(Ia-Ib)/(1+Ib)整理得:P≈Ia-Ib上式即为抵补的利率平价的一般形式,它的经济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若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远期贬值;若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远期升值。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使金融市场处于平衡状态。(二)非抵补的利率平价(补充)投资者还可根据自己对汇率未来变动的预测,在承担一定汇率风险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假设,投资者预期一年
本文标题:国际金融第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9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