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4版学前教育史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是毛泽东同志对蔡元培先生光辉一生的高度评价。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一、论教育方针•1、军国民主义教育,即体育•2、实利主义教育,也就是智育•3、德育主义教育,即公民道德教育,基本内容:自由、平等、博爱•4、世界观教育,是“超轶乎政治的教育”•5、美育教育,可以“陶冶吾人之感情啊,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蔡元培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否定了中国封建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教育宗旨,是历史的进步,成为民国初年国家颁行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培养儿童成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人才也从此起步。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二、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尚自然”“展个性”的主张•蔡元培把批判传统的儿童教育、发展儿童个性,作为民国教育改造传统教育的起点。•蔡元培说:“知教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列举了托尔斯泰的的自由学校、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等,说明这种小教育的特点。他还指出,要做到尊重儿童个性、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必须进行儿童心理研究与儿童心理实验,教师还必须有充分的知识,才能足以适应这种新的儿童教育。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三、论学前美育•(一)、论美育与德、智、体各育并重•美育:蔡元培在《美育》一文中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认为美育是培养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二)、论学前美育的实施•蔡元培将美育实施的途径归为三类: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1、家庭美育或胎教院、育婴院的美育•首先是接受家庭美育,但蔡元培因怀疑家庭教育的功能,主张儿童出生后最好是实行公育,他的理想是以儿童公育代替家庭教育。•胎教院的美育,蔡元培将之视为对儿童实施美育的起点。胎教院要处处包含美育的因素,院址选择、建筑、环境、布置、设施、人员等都要适合孕妇生活和胎儿成长。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2、幼稚园的美育•蔡元培主张,儿童满三岁入幼稚园。舞蹈、唱歌、手工,都是美育的专课。就是教他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适合他们的美感,不可用枯燥的算法与语法。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3、社会的美育•诸如美术馆、美术展览、音乐会、剧院、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甚至街道、房舍、店铺的美化等,都包含着丰富的美感教育因素,只要注重观察和引导,对陶冶儿童美的兴趣、美的感觉、美的表达都起着良好的作用。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毛泽东亲笔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活教育理论•(一)、生活教育理论的产生于确立•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二)、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包含的含义:(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2)、是生活就是教育。•(3)、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2、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杜威的“学校及社会,是把社会生活组织到学校中来,使学生在学校里受到“大社会”所需要的“训练”。他认为这种做法,仍然是鸟笼式的教育,就像为了让鸟儿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把一两根树枝或捉几只生物,放进囚鸟中的笼中。但鸟笼毕竟不是鸟的世界,必须把鸟笼打开,把受教育者放到真正的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叫他们自由翱翔。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3、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实际的学问,只有通过“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获得。•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吸取与改造,是适合中国当时国情的,是他苦心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穷办法”,因为大众无钱、无闲受学校教育,因为不能叫他们丢掉饭碗受教育,他们只能在生活中受教育,在大社会中,向一切有专长的人学习。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二、论普及幼儿教育•陶行知用专文《如何使优质教育普及》,指出优质教育普及,要有三个步骤:•一要改变我们的态度;•二要改变幼稚园的办法;•三要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改变漠视小孩教育的态度,认识幼儿教育的意义•陶行知指出,一般人认为小孩子的教育不关重要,早点、晚点没有多大关系。他认为这种成见是要不得的,必须根本化除这种漠视小孩子的态度。幼儿教育是人生最基础的教育,必须早打基础,人生的一些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是在6岁以前形成的,这个时期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二)、开辟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陶行知认为,普及幼稚教育的方向是工厂与农村,并号召开辟幼稚园教育新大陆。•陶行知向社会呼吁,发起幼稚园下厂下乡运动,对工人、农民的孩子,用他在上海办公学团的办法:来者不拒,不能来者送上门去。在托幼机构、设备、内容、方法等都要按省钱的方针,以适应工人、农民的实际。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三)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采用艺友制开展师范教育•艺友制是指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学做教师两种途径,一是从师,二是访友•艺友制的根本方法是教学做合一。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三、论创造的儿童教育•(一)、认识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说:“我们要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曾提出对儿童要有六大解放:•第一,解放儿童的头脑•第二,解放儿童的双手•第三,解放儿童的眼睛•第四,解放儿童的嘴巴•第五,解放儿童的空间•第六,解放儿童的时间•这六大解放,是新儿童观的体现,是对中国传统而通关的否定,至今也不失其现实意义。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三)、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对于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措施,陶行知指出:•第一,需要充分的营养•第二,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第三,发扬民主民主应用在教育上有三点(1)、教育机会均等•(2)、宽容和了解•(3)、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第三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论幼儿教育的目的•张雪门的教育中心是:幼稚教育一方面要满足儿童个性心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联系社会的需要。•张学门提出的幼稚园教育目的: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是把社会的需要组织在儿童的生活里,而在另一方面又正合儿童的能力,容易引起他们动作的反应。第三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二、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一)、幼稚园课程•幼稚园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课程包括两类:•一是满足儿童个体的需要•二是满足社会的需要。第三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关于组织幼稚园课程,张雪门提出要注意的三点:•第一,幼稚生看宇宙的一切,都是整个的,编制幼稚园课程不能把自然界的和人事界的内容分得太清楚;•第二,对幼稚生,满足其个体的需要,要甚于社会的需求;•第三,课程要根据儿童自己的直接经验来设置。第三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二)、幼稚园行为课程•在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又经过反复实验、研究、总结,张雪门越益认为,儿童的一切知识、能力都源于个体与环境的接触,从而得到直接经验,儿童成长的第一步是“接触环境的行为”,但这并不为人所认识。第三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张雪门说:“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包括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也和一般的课程一样,然而这份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第三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三)、行为课程的教材与教法•教材:教材的功能在满足儿童的需要,自应在儿童生活里取材。教材在他方面,又是社会群体遗传下来的经验;如果抛弃了这一种经验,便不能适应社会的生活。•张雪门说:“幼稚园教学法所根据的重要原则,只有一条,便是‘行动’。儿童怎样做,就是怎样学,就该怎样教。教学的过程,就是依着正确的行动过程。”这种行为不是随随便便的瞎干,必须有行动的正道,有教育的价值,否则就失掉了教学的意义。正确的“行动”,或叫“做”,是“有目的,有计划,能实践,能有结果;结果虽有成败,但都足以改进经验。第三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三、论幼稚师范教育•(一)、幼稚师范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意义:张雪门说:“幼教的良窳[liángyǔ],由于主持幼教者的师资;而师资的由来,实由于师范教育的培植。如果我们研究幼教仅限于幼稚园的教育,抛弃了师范教育,这无异于清溪流者不清水源,整枝叶者不整树本,决不是彻底的办法。”•目的:在培养为普及平民幼稚教育、具有改造民族素养的新一代国民而献身的幼儿教育师资。第三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二)、论“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师范生的实习要安排在三年全部学习过程中,共分四大段:第一是参观,时间为一学期。第二是见习,时间为一学期。第三是试教,时间是一学年,二年级的师范生要学习从幼稚园招生、课程、管理等所有事项。第四是辅导,时间也是一个学年,毕业班的三年级师范生主要是扩大实习范围和空间,把实习从幼稚园延伸至婴儿园、托儿所和小学低年级。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论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儿童观及儿童教育观•陈鹤琴说:“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样,儿童的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准备,亦具他的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敬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陈鹤琴认为幼稚时期,是一生教育的关键时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二)、儿童心理特点与教育•儿童心理特点:•1、好动心•2、模仿心•3、儿童是易受暗示的•4、好奇心•5、游戏心•6、喜欢成功•7、喜欢野外生活•8、喜欢合群•9、喜欢称赞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三)、儿童年龄分期与教育•陈鹤琴将学龄前细分四个阶段:•第一,新生婴儿期——新生•第二,乳儿时期——1个月至12个月左右•第三,步儿时期——12个月至3.5岁左右•第四,幼儿时期——3.5岁至6岁左右•了解了该时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应怎样进行教育,针对四个年龄阶段的不同,从不同的方面,阐述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二、论学前家庭教育•(一)、幼儿家庭教育的意义•陈鹤琴指出,“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父母应尽到教育好孩子的责任。幼儿在父母那里学说话,认识周围事物,模仿父母言行,在父母影响下形成性格。”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他认为,父母能教育好小孩子,中国美好的前景即在其中了。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二)、学前家庭教育的科学基础•从陈鹤琴幼儿家庭教育论看,这个科学基础有二个:•一是懂得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二是明了儿童学习理论。•1、要研究儿童的生理与心理•2、儿童学习的性质与原则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三)、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格•1、幼儿的身心保健身心健康,是儿童成长的基础。•2、儿童家庭品德教育•3、儿童家庭智育•4、儿童家庭美育•5、儿童家庭劳动教育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四)、更新观念,民主施教•陈鹤琴一贯主张,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父母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极力反对“父为子纲”“养儿防老”“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等错误观念和家长作风。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四、论幼稚园教育•(一)、轮幼稚园教育要适合国情•陈鹤琴反对“完全模仿”,但并不反对借鉴那些具有“世界的教材与教法”,但“总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的条件”。•(二)、论幼稚园保教内容•幼儿在幼稚园的活动,都在保教内容之内
本文标题:2014版学前教育史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0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