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文献综述
1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摘要: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否发挥了应有效用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关注和争论的热点。为了检验股权激励机制的效用,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不同的学者在研究问题时的政策环境、选择的样本、指标及分析方法等存在差异,导致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1、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2、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3、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具有区间效应,即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关键词:股权激励;公司绩效;综述ReviewontheRelationshipbetweenEquityIncentiveandCorporatePerformanceAbstract:Whethertheequityincentivesystem,asalongtermincentive,hasplayeditsdueeffectisconcernedanddebatedlong-termbytheoryandpractice.Totesttheeffectivenessofequityincentives,domesticandforeignscholarshaddonealotofresearchontherelationshipbetweenequityincentiveandcorporateperformance.Buttheconclusionsarenotuniform,becauseofdifferentscholarsresearchpolicyenvironment,samplesandresearchmethods.Domesticandforeignscholarshavethefollowingthreeviewpoints,firstofall,equityincentiveispositivelyrelatedtocorporateperformance.Secondly,equityincentiveandcorporateperformancearenotrelated.Thirdly,equityincentivehasintervaleffectoncorporateperformance,whichastosaythatthereisanon-linearrelationshipbetweenequityincentiveandcorporateperformance.Keywords:equityincentive;corporateperformance;review一、引言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通过授予高级管理者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将高管的个人收益与公司利益紧密联系,以激励高管努力工作,减少短视行为,从而改善公司治理,优化股权结构,提升公司绩效。股权激励使经营者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中国股权激励的实践源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二、国外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Morck,Shleifer和Vishny(1988)以美国1980年《财富》500强的371个公司研究样本,选取托宾Q值为被解释变量,以拥有的股份不少于0.2%的董事们的持股比例之和来衡量管理层持股比例,对样本的横截面数据运用分段回归,根据管理层持股的利益一致假说和战壕挖掘假说,提出管理层持股可能区间有效并设计模型实证检验得出:持股比例在0一5%范围内,托宾Q值与董事的持股比例正相关;持股比例在5%一25%范围内,托宾Q值与董事的持股比例负相关;超过25%,二者又正相关,但托宾Q值与持股比例的2关联程度在这一区间有所减弱。Morck认为,正相关关系在小公司中维持较高的比例,在大公司较低。Hall,Jeffrey,Liebman研究了478家美国大公司在1980~1990年间CEO的薪酬和股票市值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公司股东价值与经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权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McConnell和Servaes(1990)选取1976年的1173家和1986年的1093家样本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次方程研究托宾Q值与公司内部人持有的普通股比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托宾Q值与公司内部人持有的普通股比例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呈倒U型。托宾Q值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当持股比例达到40%一50%后,托宾Q值随着该变量增加而减少。Hermalin和Weisbach(1991)以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142个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滞后公司绩效一期的管理层股权数据研究两者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两者的相关性呈M形,临界点为1%,5%和20%。Himmetberg和Palia(1999)等研究发现,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关系。三、国内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国内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的研究,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结论。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正相关。邓新荣(2010)出于企业经营管理层中激励对象的不同,把公司经营管理高层的股权激励细分为董事股权激励和高管股权激励两类,分别论证分析这两类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作用差异并比较两类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和公司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公司高层管理者持股比例和公司绩效也具有正相关性;对二者的激励效果分析对比发现:高管持股激励效果不及董事持股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效果大。树友林(2011)选择2004-2008年有详细持股数和持股比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以单一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为替代变量的公司绩效与高管报酬显著正相关,而与因子分析法计算的综合绩效指标不存在统计上的相关性。这说明高管薪酬激励在现有制度下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可能导致高管对显性绩效的片面追求。另外,通过对比回归系数发现,股权激励的效果比货币报酬的效果要好。这意味着:高管持股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协调高管和股东的利益关系,并激励高管去努力改变公司绩效。高管权力对股权激励效应没有直接影响。就单一盈利导向的公司绩效而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好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唐春燕(2010)选择了9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管理层不持有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比管理层持有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绩效差。2、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回归系数很显著,管理层持股会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均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也显示出有正相关关系。2、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肖淑芳,金田(2011)以2006年—2008年公告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样本,将股权3激励水平、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绩效视作内生变量,建立联立方程,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股权激励水平、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公司绩效对股权激励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公司绩效越好的公司越倾向于实施股权激励。安东尼(2008)采用引入股权激励收益这一因素之后的数值来考察上市公司绩效和股权激励之间的关系,从实证结果来看,股权激励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0.0000319,虽然为正数,但其数值非常小,可见其相关性不显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不完善的证券市场弱化了股价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联性;2、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没能为股权激励的实施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3、不健全的考核指标体系是股权激励的效果难于评价。杨惠贤,李丽瑛(2008)选取了3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截面回归的统计研究方法,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股权激励比例和公司业绩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此外,常数项、公司规模和激励比例的回归系数都不显著。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比例对公司业绩没有显著影响。3、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具有区间效应,即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褚晓琳,张立中(2011)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当经理层持股比例增加,经理层减少私人收益时,经理层持股比例可与企业利润及市场价值正相关;当经理层持股比例增加,经理层增加私人收益时,经理层持股比例可与公司利润和市场价值负相关。该结论表明股权激励只有真正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减少其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时,股权激励才能起作用。因此,股权激励之外有效的内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很重要。孙堂港(2009)通过对2008年9月30日前在我国境内上海、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且施行了股权激励的63个样本公司进行实证检验,综合运用对配对样本T值检验法、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检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前后各项财务指标有无明显变动,以V的分值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综合值,引入控制变量,用最小二乘法对企业业绩和股权激励相关性进行整体回归,可得股权激励确实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是否因采用不同激励标的物、不同股权激励比例对经营绩效产生差异,可得期权可以比股票更好的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只有在[4%,7%]区间内,公司经营业绩与股权激励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0,4%]和[7%,10%]区间内,公司经营业绩与股权激励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存在区间效应。葛军、毛强(2009)通过理论分析和构建相关数学模型,对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以1999-2005年的上市公司资料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不是呈线性关系,其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程度随股权激励比例变化而相应变动。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在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公司间存在一定差异。刘曦腾(2011)研究发现:第一,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有促进作用,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本身的业绩就比较好,而且股权激励模式单一,因此,股权激励的效果不明显。第二,股权激励的效果存在行业的差距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三,不同股权激励模式的使用频率和效果不同,我国上市公司多倾向于用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因此我国在这种模式的股权激励实施上相对成熟,但从效果上说,还是虚拟股票和复合模式的股权激励政策对绩效的提高作用明显。4谢梅花,王莉娜(2011)以50家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分析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总结出以下结论:第一,高管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的可能性较大。第二,公司规模对高管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影响显著。第三,公司成长能力对高管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影响不显著。刘中文,张静等(2009)选择了3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熵值法评价公司绩效,构建非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到:1、在0%一2.85%和8.13%一10%区间,“利益趋同假说”发挥作用。当高管层持股比例在0%一2.85%和8.13%一10%区间范围时,公司绩效与高管层持股比例正相关,并且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高管层利益与股东利益越来越趋于一致,高管层会越来越关心公司价值最大化并且会努力工作从而使公司绩效逐步提高。这表明在一定的区间内,适当提高高管层持股比例会提升上市公司绩效。2、在2.85%一8.13%区间,“掘壕自守假说”开始有效。当高管层持股比例在2.85%一8.13%区间时,增加高管层持股比例会导致高管层侵占外部股东的利益,增加公司的代理成本,从而表现为上市公司绩效CPF值与高管层持股比例负相关。具体而言,在这个区间,掘壕自守假说开始发挥作用,一方面高管层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忽略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另一方面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高管层为回避更大风险也会采取较保守的经营战略决策,从而引起公司的整体效益有所下滑。程柯、程立(2011)选取2007-2009年679家中国
本文标题: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文献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0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