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王英民)第1课――概述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第一课1、概述王英民2005年4月20日第一讲概述•一、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及发展•二、地震资料解释的意义•三、课程目的与任务•四、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和要求•五、发展趋势及要求一、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及发展•1、六十年代之前主要采用光点地震记录仪,地震资料是一条条分开的单道地震记录,只能记录较浅部地层的很强界面的反射波,故地震资料解释仅能进行常规构造编图。•2、六十年代以模拟地震记录仪为主,并采用了多次复盖观测系统,地震资料为地震时间剖面,资料质量有了提高,勘探深度增大,一些较弱的界面也能反映出来,且可以获得速度信息。故除进行常规构造编图外还开始了地质体识别及岩性识别的探讨。•3、七十年代以数字地震仪为主,资料质量显著提高,并可以获得丰富的各种参数,产生了地震地层学、岩性地震学、烃类检测技术和储层参数估计技术。•4、八十年代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交互式人机联作解释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地震与地质结合得更为紧密,学科朝宏观和微观发展,分别产生了层序地层学和储层地震学,走向综合。•5、近十年来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全三维解释、虚拟现实技术,使地震解释技术更加复杂、深入、有效。更广泛地应用于油气勘探、油藏描述和油田开发过程中,也对地震解释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讲概述•一、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及发展•二、地震资料解释的意义•三、课程目的与任务•四、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和要求•五、发展趋势及要求二、地震资料解释的任务与意义•1、地震资料解释几乎涉及到所有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研究领域•2、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资料是内容最为丰富、综合分辨率最高的钻前原始信息源•3、地震资料解释是许多重要学科的生长点或重要基础•4、地震资料解释贯穿油气勘探开发的所有环节•5、地震资料解释是地震勘探系统工程的最终环节1、地震资料解释几乎涉及到所有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研究领域•1)地层学•2)构造地质学•3)沉积学•4)石油地质学2、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资料是内容最为丰富、综合分辨率最高的钻前原始信息源•地质信息可分为原始观测信息与综合分析信息,前者为客观信息,后者受主观因素影响,同样的原始观测信息可得出不同的综合分析结果。因此原始观测信息是一切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在原始观测信息中,又可分为钻前信息和钻后信息。钻前信息是勘探所需的根本信息。1)钻前信息•(1)地球物理信息•波场(时间场)信息:地震波信息,电磁波信息•位场信息:重力、磁力•表层遥感信息•(2)野外露头信息2)钻后信息•(1)井筒信息•测井信息•录井信息•岩心、井壁取心信息•流体、温度、压力信息•地化、岩矿分析测试信息•开发动态信息•VSP信息•(2)时移地震波、电磁波观测信息•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地震资料是内容最为丰富、综合分辨率最高的钻前原始信息源,因此地震勘探被称为地质家的眼睛,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其突出的平面空间分辨率而具有重要意义。2、地震资料解释是许多重要学科的生长点或重要基础•1)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2)沉积盆地分析•3)油区构造解析•4)现代沉积理论•5)油气系统•6)地层岩性油气藏(隐蔽油气藏)预测•7)油气输导体系和运聚单元分析•8)盆地温度、压力、流体场分析3、地震资料解释贯穿油气勘探开发的所有环节•1)大区评价——确定有利盆地•2、盆地评价——确定有利含油气系统•3、含油气系统评价——确定有利成藏组合带•4、成藏组合带评价——确定有利目标•5、开发早期评价——确定开发方案•6、开发晚期评价——确定调整方案4、地震资料解释是地震勘探系统工程的最终环节•1)采集——春种•2)处理——夏锄•3)解释——秋收•综合研究、勘探开发——享受胜利果实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流程图Z60线D/AnD角度不整合D/AnD整合D3/AnD3角度不整合D3/AnD3角度不整合塔中低凸起东段:发育D3/AnD3、D/AnD与S/AnS三个角度不整合面S/AnS整合S/AnS角度不整合盆底扇与巴西、西非和墨西哥湾等相比,我国南海上第三系陆坡沉积区缺乏大型构造,从而与低位扇等有关的大型非构造圈闭在勘探初期就成为重要目标,而非上述地区那样在发现一大批大型油气田后再转入非构造圈闭勘探。滚动背斜盐构造巴西墨西哥湾南海北部应用实例——墨西哥湾该深度剖面在4500ft和8500ft处各有一“平点”,剖面位置见构造图。研究区内构造图。应用实例——墨西哥湾研究区内4500ft处提取的振幅切片,从图中可看出构造所处的部位亦正是振幅异常处。应用实例——墨西哥湾研究区内沿层振幅切片,展现出4500ft处浊积砂岩向南对着泥页岩尖灭。应用实例——墨西哥湾图中所示为过4500ft处油层的地震剖面,及油藏解释剖面。应用实例——墨西哥湾该图为过8500ft处砂岩的振幅切片图,从中可看到该浊积砂层的分布。下切河谷下切河谷西尼罗河三角洲的层序地层解释剖面,从中可清楚见到下切河谷应用实例——西尼罗河三角洲应用实例——西尼罗河三角洲NDT-30层面下128ms的沿层切片,从中可清楚地看到古河道的分布。应用实例——西尼罗河三角洲垂直古河道方向的剖面特征,图中黄色的为古河床底部河床底河床底应用实例——西尼罗河三角洲顺着古河道方向的剖面特征,上图为原始剖面,下图为层拉平剖面,图中蓝色的为古河床底部河床底河床底应用实例——西尼罗河三角洲海侵期沉积于河岸上的硬石膏发生于高弯曲度的决口沉积于硬石膏上的扇体应用实例——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中的MiocenoNorte构造为一狭窄且呈北东走向的背斜,仅凭直观难以进行精细构造与地层分析。右图为其构造图和地震振幅属性体。应用实例——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基于三维数据的沿层切片体应用实例——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于不整合面下(SSI)1408ms处的振幅切片,结合砂岩百分含量图,可识别出湖岸平面、水道、湖岸线等。应用实例——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于SSI1304处的振幅切片,结合砂岩百分含量图,可识别出湖岸平面、水道、湖岸线等。白云东洼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地质目标和技术关键裂陷层序:湖相烃源岩技术关键:获取深部反射和复杂构造成像,以确定盆地范围和烃源岩分布过渡层序:浅海相烃源岩;扇三角洲、滨浅海相砂岩和台地碳酸盐岩储层;披覆背斜、断块圈闭技术关键:复杂构造成像、获取深部反射及储层物性预测,以落实构造形态,预测储层展布漂移层序:浊积砂岩储层;地层、岩性圈闭、断块圈闭技术关键:储层物性预测、复杂构造成像,以预测储层展布、识别非构造圈闭;落实油源断裂和断块圈闭斜坡扇S波阻抗叠前-叠后混合的虚拟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方法(Mallick,2000)在箭头所标注的位置进行叠前反演,获得虚拟井的P波和S波阻抗曲线,进而构筑高精度初始模型,通过叠后反演获得波阻抗剖面,精细刻画出储层展布、油气藏分布及BSR控制井虚拟井虚拟井在控制井1处进行无井叠前反演,用井检验,右图为获得的最佳效果无BSR响应气藏P波阻抗BSR浊积砂体密集段气藏第一讲概述•一、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及发展•二、地震资料解释的意义•三、课程目的与任务•四、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和要求•五、发展趋势及要求三、课程目的与任务•1、理解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层序地层、构造、地震相和地震速度-岩性分析等地震资料解释、编图的基本方法;•3、初步具备利用地震资料开展含油气盆地地质分析和进行圈闭识别评价的思路和技能。“三基”——砖头、灰泥、砌墙•基本概念:同相轴:指地震时间剖面上相同相位的连接线•基本原理:同相轴的形成:褶积原理,绕射积分原理•基本方法:同相轴的对比:单相位对比、波组对比、波系对比思路和技能•脑袋•手足第一讲概述•一、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及发展•二、地震资料解释的意义•三、课程目的与任务•四、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和要求•五、发展趋势及要求四、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和要求•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2、课程基本要求•3、教材及主要参考书•4、教学方式与要求•5、考试方式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地震层序分析(6+4学时)•第三章地震构造分析(4+2学时)•第四章地震相分析(4+2学时)•第五章地震速度分析(4学时)•第六章典型盆地剖面的综合地震解释(2学时)•考试(2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地震资料解释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和发展简史、学科的体系结构,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知识,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第二章、地震层序分析(6+4学时)•地震反射界面的类型和对比方法、地质界面的类型、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成因、各种地震反射界面的区分、地震反射界面的年代地层学意义和地震地层单元;地震层序划分的原则、级别、方法。地震界面与地质界面的桥式对比方法第三章、地震构造分析(4+2学时)•断层解释方法和断层发育区的同相轴对比方法;拉张、挤压、剪切以及底辟构造背景下的典型构造样式的地震识别;地震剖面上的构造活动时期分析方法;第四章、地震相分析(4+2学时)•地震相的概念;主要的地震相参数;反射结构的类型及地质意义;几何外形的类型及地质意义;地震相划分与编图过程。地震相模式的概念;典型沉积体的地震识别,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的思路、方法、原则、步骤。第五章、地震速度分析(4学时)•速度的概念和求取方法,地震资料的时深转换及地震地质编图方法;影响速度的主要因素及速度-岩性分析原理;速度-岩性解释的可行性和精度分析及解释方法。第六章、典型盆地剖面的综合地震解释(2学时)•包括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碎屑岩、被动大陆边缘碳酸岩、断陷湖盆、坳陷湖盆等层序地层模式的地震解释实例;以及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圈闭识别的典型实例。课堂练习(10学时)•习题的基本要求: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授课内容提要课次日期主要内容14-20概述:地震解释的任务、意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学习方法和要求、参考书24-22地震反射标志层的确定,对比;跨越断层的波组、波系对比;复杂地震反射波的意义及识别34-27不整合面的概念和识别对比44-29各种不整合面的区分55-4课堂练习1:断层条件下的标志层对比和闭合检查65-6课堂练习2:不整合面的识别、对比和区分75-11复杂构造条件下的地震解释:张性构造、挤压构造85-13复杂构造条件下的地震解释:扭动构造、底辟构造95-18课堂练习3:复杂构造特征的地震解释及构造活动时期分析105-20地震相参数115-25地震相分析方法和地震相模式125-27课堂练习4:地震相分析136-1层速度的物理意义和获取146-3利用层速度进行地质解释156-8课堂练习5:典型盆地剖面的综合地震地质解释166-10考试(开卷,典型盆地剖面的综合地震地质解释)2、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沉积层序的概念、沉积层序的边界类型、层序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能在地震剖面上进行层序划分;正确理解地震反射的年代地层意义;•2)掌握在复杂断裂、褶皱、侵入体等构造条件下进行地震反射界面对比解释的方法,了解拉张、挤压、剪切以及底辟构造背景下的典型构造样式的地震响应模式以及地震剖面上的构造活动时期分析方法;•3)正确理解地震相的概念,掌握主要地震相参数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能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和划分不同地震相并进而对整个工区进行地震相分析;掌握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的原则及步骤;•4)基本掌握速度-岩性分析的原理及分析流程;•5)了解典型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地震特征,以及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圈闭识别的基本方法。3、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教程》,孙家振、李兰斌编著,2002,,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勘探地震学》[美]R.E.谢里夫等1995编,初英等1999译,石油工业出版社–2)《勘探地震学资料解释的基础与应用》[中]杨宝俊等编,1995,地质出版社–3)《地震地层学解释基础》[中]徐怀大等编,1990,地质大学出版社–4)《PracticalSeismicInterpretation》,[美]MichaelE.Badley,198
本文标题:地震资料解释基础(王英民)第1课――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4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