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未来十年,光伏是谁的游戏
未来十年,光伏是谁的游戏?尽管1978年中国光伏产业便有了宁波太阳能这个最早的闯荡者,但最精彩的故事是从10年前开始,在6年前呈现井喷态势。2005年无锡尚德登陆纽交所后,中国光伏产业开始了最好的时光。但激情总有过去的时候,激情过后往往才是真实的显现。中国光伏产业有没有泡沫?这个泡沫何时会破裂?本期封面专题,我们首次尝试由光伏产业一线的10位企业代表执笔,以自白书的形式,探寻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得与失、喜与忧。1.施正荣江苏扬中人太阳能光伏行业领军人物,前中国首富。师从太阳能光伏业全球泰斗马丁格林,技术派企业家。2.马学禄河北保定人高新区(电谷)管委会主任出身,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英利集团二号人物。3.彭小峰江西安福人2005年7月投入启动资金5亿元,开建光伏企业江西赛维LDK,并于2007年6月带领其成功上市。4.靳保芳河北宁晋人宁晋电力局长出身,1996年创办晶龙集团,历届世界光伏产业大会的焦点人物。5.苏维利河北保定人国内第一批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的专家,曾任天威英利副总经理,2005年创办天华阳光。6.孙志安河南安阳人2009年4月创办凤凰光伏董事长。奉行购买设备、引进技术、招揽人才的三步走策略。7.李河君广东东源人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1994年创办北京华睿投资集团(汉能控股前身),多次问鼎富豪榜。8.贺贤汉浙江宁波人归国华侨,日本Ferrotec株式会社(中国)总裁,2005年3月创办上海汉虹,技术派商人。9.王晖河南人每一个光伏企业都有一门独门绝技。王晖于2009年创办燕垣光伏,潜心研究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10.高纪凡江苏常州人化学专业出身,半路出家进入太阳能行业。1992年创办常州天合光能,2006年12月带领天合光能在纽交所上市。他们是产业一线的操盘手,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曾见证了光伏行业的兴衰。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理解出口大国、使用小国,生产大国、盈利小国的含义。可以肯定的是,光伏行业的高毛利时代结束了。但即便如此,未来几年内这个产业必定会迎来另外一场大繁荣,当然也包括繁荣背后的种种问题。光伏产业一个新的时代,已然影影绰绰,模糊可见。未来十年,光伏是谁的游戏?文本刊记者周夫荣光伏产业从一出生就是企业家的进取精神、地方政府的补贴支持以及资本市场的宠爱相结合的产物,它甚至与风能、核能等新能源产业一起被描述为这个能源匮乏时代的救星。33年前,日地太阳能率先开启了光伏产业的大门。其后,便是二十多年的沉寂。直至2005年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登陆纽交所,其董事长施正荣戴上了中国新首富的桂冠。从这一年开始,光伏行业像当年的互联网行业一样,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诞生一个又一个英雄以及他们传奇的造富故事。一大批高悬新能源广告牌的光伏生产基地,在各条主要高速入口处彰显着它们与众不同的身份。神话不断升级。六七年前,中国市场突然爆发的需求造成全球多晶硅价格暴涨。为保证粮草,国内企业慌乱中纷纷与国外签订多晶硅供货协议。这种汉匈和亲式的协议不仅蚕食着中国企业的利润,中国还因粮草命脉依靠他人而备受挟持。这样的协议为蹒跚成长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条快速壮大的粮草来源。然而,当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时,和亲却绑住了中国光伏企业的手脚。不到一年,多晶硅的价格从每千克近500美元陡然下降到55美元。市场的风云突变让这个依靠打激素壮大起来的行业措手不及。在金融危机中至少有3/4光伏企业倒闭歇业,其中因签订多晶硅供货协议倒塌的企业不在少数。也是在六七年前,由于多晶硅市场的极大空白引发了国内企业蜂拥涌向产业上游,进入这个产业中资本攻坚竞争难度最大、成本最高的环节。多晶硅产业成为全国最热的新兴产业。2004年中国尚仅有一家多晶硅生产厂家。2005年,国内第一个300吨多晶硅生产项目在洛阳中硅建成投产,这一年成为中国多晶硅元年,也是中国光伏产业元年。仅仅三年后,中国多晶硅的总产量就达到1000多吨,中国开始超过欧洲和日本,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第一生产大国。2008年多晶硅的增速高达300.8%。潘多拉魔盒中装着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当然,最后还有希望。光伏产业发展之路上,一直背负着污染,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原料三头在外,恶性竞争及其带来的低质量、低毛利三大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业内专家和企业家的话语掷地有声。多晶硅专家、中科院院士王占国认为:中国现有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多晶硅生产产生的副产物回收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说:有些国有企业的技术也不先进,甚至是很落后的。整体来看,国内企业在这个领域的研发工作不够扎实。前上海交大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教授崔容强说:光伏污染引起重视是好事,但国际社会如果是出于环保担忧,他们应该深入一线帮助中国企业解决问题并开放技术,而不是打击中国的光伏产业。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说:在未对技术、资源、人才、市场和竞争优劣势等发展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情况下,持续不断地扩大产能,肯定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应谨慎而为。尚德董事长施正荣说:你看看富士康的毛利水平就知道了。实际上,这个行业与代工业还是有可比性的。英利首席战略官马学禄说:光伏行业的高毛利时代结束了。这是一种挑战,企业靠投机解决不了问题了,只能靠一招一式,扎扎实实地抓技术、抓人才、抓产品。不能不说,中国的光伏产业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我国目前使用的太阳能发电量仅占世界总量的5%,这与政府尚未落实太阳能发电上网价格有很大关系。这种不对称再与近几年官方统计所称的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量在全球约占90%相比,似乎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光电入网价格一天不定,国内市场便一天难成气候。中国一直在试图通过模仿国外的屋顶计划来开拓国内市场。屋顶计划是德国率先推出的。德国在2000个民居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荷兰、日本也都相继推出了类似的计划。时至今日,日本已有50万户家庭安装了太阳能屋顶系统。而且早在6年前,政府就结束了对屋顶系统的补贴,因为当时日本的光伏产业已经完全具备了和其它电源竞争的能力。日本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对太阳能技术的开发和后续部署上持续的公共投资。而在中国,以金融中心上海为例,为配合世博会的召开,上海市在2003年筹备了一项叫做十万屋顶计划的工程,初步规划每户家庭的太阳能发电能力达3000瓦,这项工程完全投入使用将产生30万千瓦的电力供应。甚至有人畅想在30年后,把太阳能屋顶计划普及起来。然而几年后,十万屋顶仅剩一家。上海并不是孤例。目前国内只有江苏省出台了光伏发电固定电价政策,规定2009~2011年的入网价格分别是2.15元/度、1.7元/度和1.4元/度。其它所有省市都未固定光伏发电入网价格。其实,光伏企业对光电入网充满了憧憬,他们一直在追求光电和火电成本的持平。两年前,尚德、赛维等13家光伏企业在洛阳签署了《洛阳宣言》,誓称要在2012年将光伏发电成本降至1元/度。今年已有企业宣称发电成本已经降至0.8元/度。光伏产业未来的主旋律已影影绰绰,模糊可见。多晶硅权威专家、中科院院士王占国指出未来的主导是薄膜太阳能。何祚庥说:聚光太阳能发电将会成为晶体硅、薄膜电池的替代者。薄膜太阳能可望大幅度降低材料消耗和成本,必定是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很难现在就实现产业化。至少未来10年内,光伏产业的主导还会是晶硅太阳能。而薄膜太阳能要成为主导取决于四点:转换效率达到30%;成本低;原材料丰富;环境友好无污染。然而,中国光伏企业达到这四点很难,尤其是转换效率这一点就足以卡死所有企业。2010年11月初,无锡尚德在上海投产了一家新的晶硅电池生产厂。这家工厂原本是尚德用来生产薄膜电池的,尚德曾计划在2010年形成400MW的产能。然而,2009年尚德上海薄膜厂的产量只有20MW,而同期尚德的晶硅电池的产量却高达704MW。2010年,施正荣索性改弦更张,把薄膜电池厂改成晶硅电池厂。国内第二大光伏企业英利在10年之内也将不会涉足薄膜领域。不过,在正泰太阳能总经理杨立友看来,尚德的选择并不等于这个行业发展的趋势。杨立友和施正荣一样有过多年薄膜太阳能研发经验,这位李政道的博士研究生说:转化率的技术突破是迟早的事。因此他带领正泰太阳能坚守薄膜路线。而过江之鲫中,竟然还有一家从事光盘装备制造的企业。2010年,这家名叫宏威数码的公司在东莞投资130亿元做薄膜太阳能项目,并已开始运行量产。回望来路,1986年国家计委在农村能源1986~1990年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列出了《太阳电池》专题,光伏产业才缓慢起步。2004年以来,我国的光伏产业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光伏制造业已经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然而,中国的光伏产业给中国带来的是出口大国、使用小国,生产大国、盈利小国的扭曲形象。中国光伏产业甚至和中国的低端制造业一样,正在沦为世界光伏产业的代工厂。可以肯定的是,光伏行业的高毛利时代结束了。然而即便如此,未来几年这个产业必定会迎来一场大繁荣,以及繁荣背后的种种问题。对于光伏企业来说,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只有那些能够把握国内市场且有长远发展规划的企业才会笑到最后。一元钱一度电并不遥远文施正荣2001年我回国创业,一方面是基于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清醒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知识分子的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想将自己所学投身于祖国的一种美好愿望和抱负。2002年尚德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生产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不仅达到了世界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而且10兆瓦的产能也相当于此前4年全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的总和,一下子就使中国与世界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尚德的产能已突破1800兆瓦,2011年底将突破2400兆瓦。10年里,尚德已累计向80多个国家1800多家客户提供了超4000兆瓦的光伏产品和系统(相当于4个百万千瓦机组),如按平均1瓦一年发1度电计算,每年能够生产40亿度绿色电力。10年的时间,中国俨然成为了太阳能光伏制造大国,然而这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更不能成为我们沾沾自喜的理由。未来,我们更应向太阳能光伏应用大国的方向迈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破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难题。目前太阳能产业和市场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而纵观欧洲、日本,包括正在迅速崛起的美国光伏市场的发展经验不难发现,光伏市场的启动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必须积极加入到鼓励太阳能光伏应用的队伍中来,站在未来的角度协调统筹,不仅要有目标,更要有可执行的行动计划。首先,开源节流是国家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途径。一方面,要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各地GDP考核之中,通过一定的行政约束力,不断降低单位GDP的碳强度,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做到广开源,以包容开放的态度,鼓励各种替代性新能源的发展。在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使自然环境得到改善,从而确保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得到双重提高。其次,能源安全要成为国家制定能源战略计划的一项重要考量要素。国际纷争的频发常常导致石油、天然气等进口型能源面临中断或供应不足的威胁,而前不久日本福岛核泄露事故的发生,更使能源本身安全性问题成为了关注焦点。德国、瑞士已明确列出了弃核时间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也开始重新审视各自的核能发展计划。可见,对于能源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可持续性,更要考虑其安全性。太阳能是自然界蕴藏最丰富、最清洁、最安全的能源,这一点已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然而在中国,这并不能完全说服人们放弃使用传统能源而选用太阳能,因为光伏发电使用贵、使用难的问题依旧困扰着终端用户。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借鉴欧美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尽快出台合理有效的光伏上网电价政策,通过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实现抑火扬绿的目的;另一方面加强电网技术的改造,朝着智能电网的方向发展,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当然,除了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支持与鼓励,作为企业,我们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来推动市场需求。我们始终坚信,有了市场才能更好地反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不断降低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从根源上解决太阳能发电贵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光伏人才,不断加强技术研发的力度,提高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因为每提高1%,成本就
本文标题:未来十年,光伏是谁的游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60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