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从外交语言看语用含糊
从外交语言看语用含糊魏在江(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710061)提要:语言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交际中语用含糊现象十分普遍,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又是一种交际策略。语用含糊是外交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一种语言技巧。本文通过分析外交语言来说明语用含糊在外交语言中的独特功能。关键词:外交语言;语用含糊;语言顺应;语言选择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100(2006)02-0045-071引言近年来,随着语用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都对语用含糊的现象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语用含糊是一种语用策略。具体说来,就是在言语交际当中,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说话人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意思故意使用不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现象。语用含糊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是说话人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在不同的语用意图驱使下所作出的语言选择。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理论(lin-guisticadaptationtheory)告诉我们,语言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正是由于语言具有这样的一些特性,所以说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或语言外部的原因而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但是说话人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而不是别的选择,一定会有其背后的理据。为实现特殊的交际目的和意图而作出的语言选择,具有较强的理据性。语用含糊就是一种理据性很强的语言选择。国内语言学界似乎对外交语言的分析还不多见。其实,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在外交活动中更是如此,外交活动更是非常讲究措辞和言语技巧,语用含糊是外交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一种言语技巧,是保证外交活动成功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框架,通过分析外交语言现象来说明语用含糊在外交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及其特殊功能。2什么是语用含糊语用含糊是指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角度谈语言的不确定性。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语用含糊的存在说明这样的一种语用特征:客观命题(参阅本文结束语)具有中心意义,而围绕中心意义可有各种各样的外围意义,或有上下左右等幅度误差。这类外围意义或幅度误差表现在语用上就是笼统或含糊(何自然1990)。人们对客观命题都可作含糊的表述,有时甚至只有使用含糊表达方法才使话语得体、合适(邵志洪1997)。语言的含糊要从语用的角度,也就是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角度去分析才有意义(何自然1999)。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语用含糊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外交活动这一特殊领域中尤其如此。语用含糊现象在言语交际中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约略(approximation)、模糊(fuzziness)、笼统(generality)、两可(ambiguity)、含混(ambivalence),也可以是寓意方面的,如隐喻(metaphor)、弱陈(meiosis)、反讽(irony)、夸张(hyperbole)等(何自然999)。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看,语用含糊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言表现形式,在语言结构的任何一层面都存在实现语用含糊的手段。不论是语法—语义层次上的种种“不清楚”,还是语用层次的种种“不清楚”,只要是交际者元语用意识下的随意言谈(的一部分),作为交际者意识、策划、洽商、有目的性的随意言谈,我们就叫它“语用含糊”(侯国金2005)。具体说来,语用含糊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表现出来。2.1语音层面在许多语用学论著中,为了解释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中的方式原则(themaximofManner),都有下面一个例子:①A:Whataretheydoingoverthere?B.TheyareK-I-S-S-I-N-G.在这个例子中,B不想直接说出kissing这个词语,故意不发出kissing这个单词的读音,而采取拼读这个词的字母的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含糊的方式。说话人原本可以清楚地表达他的意思,但是为了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即为了避免直接说出带来的不雅,特意使用了语用含糊的语用策略。2.2词汇层面语用含糊大多数都是通过选择具有特殊语义特征的词汇来实现的,包括笼统、模糊、歧义、模糊限制语、指示语等来实现的。下面我们略举一二:②甲:一点小意思,望局长笑纳。乙:你这人真有意思,来看看就行了,还意思什么?我怎么好意思收你的东西呢?甲:大伙说局长对我们够意思,我们怎么也该意思意思,如果您错领会我们意思的意思,那我们就太没意思了。乙:局里有让你当公关主任的意思,凭你漂亮的脸蛋,优美的曲线……甲:局长,不要再说了,我们多不好意思!乙:不过你要留神,马书记对你有意思!甲:您的意思是———?乙:避开马书记,帮我把生活美化得更有意思……上文15处用了“意思”这个词汇,它们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有些是作为代词,有些用作形容词,有些则被用作动词,充当谓语,都是典型的使用词汇手段而实现的语用含糊,这些“意思”的意义比较灵活,因时因地因人变化,我们只能领悟它们的不同意义,很难把它们的准确含义说出来。甲乙二人巧妙地利用他们二人的共有语境,通过使用语用含糊的手段来传递别人很难理解的语用含糊的话语,从而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当然,通过这样的特定语境,我们大体上能够正确理解它们的意义。2.3句法层面语用含糊大多数靠词汇手段来实现,但也有一些可以通过句法层面来实现的。例如:③(A是相面人,B是算卦先生)A:你能不能说一下我父母的情况,我看你算得准不准。B:父在母先亡。(徐盛桓1996:104—105)在上面的例子中,语用含糊就是靠句法手段来实现的。算命先生用了歧义结构,这句话至少可作6种解释:1)父现在仍在,母(已)先亡;2)母现在仍在,但父(现已)在母之前而)先亡;3)(父母已亡,当时是)父在母(之前而)先亡;4)(父母已亡,当时是)父(仍)在,母已先亡;5)(父母都健在,将来)父在母(之前而)先亡;6)(父母都健在,将来)父(仍)在,母会先亡。由此可见,无论相面人的父母的现状如何,算卦先生这句话都可以给他一个满意的、令他心服口服的解释。语用含糊的威力由此也可窥见一斑(吴亚欣2002)。在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的确是其他语言手段不能代替的一种言语交际策略。2.4语篇层面④夏大禹,姬旦,杜甫,刘禹锡.相传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书生到岳父家做客,正当回家时天下雨了,他急得坐立不安。他岳父是一位深懂文墨的人,写了这样的4个古人的名字放在桌上。女婿看后就不再提走的事了。原来,他明白了岳父的真正意义:“下大雨,鸡蛋,豆腐,留女婿”。这位老人将夏,商,周,唐前后相隔数千年毫不相干的人物排在一起。从字面上看,表意是非常模糊,但通过语音的谐音关系,从语篇的整体上看,却非常含蓄得体地表达了一个完整清晰的意思,显得风趣幽默(陈治安1997:230—231)。这里,我们讨论的语用含糊是作为言语行为,即施为一定语力的含糊,其感觉是话语的整体的语效(侯国金2005)。我们把这种语用含糊的整体性当作语篇层面的语用含糊现象。上面我们简要地讨论了语用含糊的语言表现形式,除了通过语言形式表现之外,语用含糊还可以通过间接言语行为、会话含义、语境暗含等手段表现出来,这正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在外交活动中,无论是在较随意的口头谈话中和记者招待会上,还是在正式签署的外交文件中,都大量存在语用含糊的现象。一个浅显的道理是,外交工作必须首先服务于国家利益的需要和选择。事实上,外交本身与外交所采取的方式永远只是一种手段,外交的最终目标只能是国家利益。语用含糊的积极作用体现在话语的合适性中,这意味着含糊使话语更加合适、得体(何自然冉永平2002:291)。同样是赞同,可以用“注意到”、“理解”、“不提出异议”、“同情”等不同分寸的语言表达;同样是关注,可以用“关注”、“严重关注”,“感到不安”、“深感遗憾”、“谴责”等多种词汇。向对方提出警告,也有不同分寸。比如,“正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是最常用的,而加上“保留予以评论的权力”甚至“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则是警告升级的表现,最严重的警告就是要求对方在一定时间内满足要求的“最后通牒”。3语用含糊在外交语言中的体现及功能众所周知,外交活动最讲究言语技巧和言语措辞,因为它直接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国与国之间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自然的事。有些事情还得视事态的发展而定。为了外交活动的成功,语用含糊便是外交家们的一大法宝,也是他们的外交策略和言语技巧的体现形式。外交语言的总的特点是:(1)外交语言是一种正式的、保守的语言;(2)外交语言是一种劝说性的语言(pervasivelanguage);(3)外交语言是一种小心谨慎的、简洁的语言;(4)外交语言是一种礼貌的、得体的语言;(5)外交语言是一种经常使用非人称词语的语言;(6)外交语言是一种可及性的语言(郭鸿1999:80—95)。例如,Diplomaticwheelrolls,vaguewordslubricate.一般来说,“外交交涉”是常规动作,而在交涉中诸外交语言的使用则有相对固定的“习惯表述”。外交语言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捍卫自己国家利益的工具,含蓄、婉转、“话说半句”或使用多种“托辞”常是外交语言的特点。下面将通过分析外交语言现象来说明语用含糊在外交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及其独特功能。限于篇幅,本文重点讨论外交语言中词汇的语用含糊现象。为讨论方便,我们根据语用含糊的功能特征把它们分成以下几类来进行讨论。3.1在外交活动中信息来源含糊、保全面子的语用含糊现象面子论是Brown和Levinson(1978)提出来的,面子与“难为情”(embarrassed)、“蒙羞”(humiliated)或“丢脸”(losingface)之类的感情概念有关。我们往往会在交际中“给面子”、“丢面子”、“留面子”。面子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倍感珍贵的东西(何自然1998)。在外交活动中,国家领导人的形象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保全对方的面子是外交策略所在。多边外交所使用的语言则更注意含蓄和婉转。联合国文件使用的语言多采用中性名词,如不说“敌人”而说“对手”。在国际会议上听别国代表滔滔不绝的发言时,不要被前面一大串客套话所迷惑,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但是”所引出的真意上。例如,“本代表团对这个建议有着最大的同情,但是愿意指出……”“我对某国杰出的代表怀有深深的敬意,但是我认为……”其实,这些都是“拒绝”、“否定”、“不同意”的委婉表述。下面将通过外交案例予以说明。⑤KnowingofPresidentNixon’sexpresseddesiretovisit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onbehalfoftheGovernment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hasextendedaninvitationtoPresidentNixontovisitChinaatanappropriatedatebeforeMay,1972.PresidentNixonhasacceptedthisinvitationwithpleasure.(An-nouncementonPresidentNixon’sVisittoChina—January15,1971)(GuoHong,1999:255).Knowingof(“获悉”)二字是周总理考虑说尼克松要求来访,我们才邀请,他们的面子难看而加上去的。这样在整个动态意义上看语义就含糊了,信息的来源渠道、信息的真实程度十分含糊,这就避免了谁是主动的问题,保全了尼克松的面子。本可以用清楚明白的语言来表述,却选择了的选择和调控作用最终都会在语用层面得到体现,会在语用层面上留下明显的语言痕迹(linguis-tictraces)。3.2在外交活动中模棱两可、打破僵局的语用含糊现象在外交谈判中,双方僵持不下是常见的事。语用含糊能打破僵局,增加双方的共同点,使双
本文标题:从外交语言看语用含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