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33章抗生素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青霉素类•分类:天然、半合成•青霉素G•1、抗菌谱•“三菌一体”•G+球菌、G+杆菌、G-球菌、螺旋体(其它:放线菌)•2、抗菌机制•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作用靶点:PBPs(青霉素结合蛋白)•意义:•(1)作用性质:繁殖期杀菌•(2)对人和动物细胞毒性小•(3)对G-杆菌敏感性差•3、耐药性•多数细菌:不严重•少数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严重•原因:细菌产生了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破坏了重要结构β-内酰胺环•4、药动学特点•(1)不耐酸,口服无效•(2)排泄快•5、用途•敏感菌所致感染首选•6、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表现:•一般:药疹、药热•严重:过敏性休克•防治措施:•①详询过敏史•②皮试(A.S.T)•③临用时配药•④注射后观察30分钟•⑤做好急救准备•⑥避免:局部用药、饥饿时用药•过敏性休克的抢救•①立即皮下注射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②对症处理•(2)其它不良反应•局部刺激•半合成青霉素•分类、常用药物、特点比较•注意:•天然青霉素与半合成青霉素之间有交叉过敏性(二)头孢菌素类•特点:•1、属半合成抗生素•2、广谱抗菌•3、繁殖期杀菌•4、耐酶•5、过敏反应少•第一代:•常用药物:特点:•1、抗G+菌强,抗G-杆菌弱•2、有肾毒性•第二代:•常用药物:•第三代:•常用药物:•特点:•1、抗G+菌不及第一代、第二代•2、抗G-杆菌(包括厌氧菌)作用强•3、耐酶能力强•4、几无肾毒性•二、大环内酯类•常用药物:•特点:•1、通常抑菌,高浓度杀菌•2、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且对支原体、衣原体、耐药金葡菌有效•3、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4、军团菌肺炎可首选红霉素•5、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三、林可霉素类•常用药物:•林可霉素(洁霉素)、氯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特点:•1、与大环内酯类相似•2、对骨组织穿透力强•3、抗厌氧菌(克林霉素)•四、氨基苷类•1、常用药物•2、抗菌特点•(1)抗G-杆菌作用强•(2)对球菌作用弱•(3)治疗尿路感染时碱化尿液可提高疗效•(4)部分药物特点•①抗绿脓杆菌:•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②抗结核杆菌:•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3、抗菌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全过程•意义:静止期杀菌•4、耐药性产生原因•细菌产生钝化酶•5、不良反应•毒性大•(1)耳毒性(听力损害,第Ⅷ对脑神经损害)•表现:前庭毒性、耳蜗毒性•注意:•①控制用量、控制疗程•②老年人、肾功能不良者慎用;孕妇禁用•③避免与高效能利尿药合用•(2)肾毒性•链霉素最轻,新霉素最重•(3)过敏反应•链霉素:可导致过敏性休克•(4)神经-肌肉阻滞五、广谱抗生素•(一)四环素类•1、分类•天然:四环素、土霉素•半合成: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2、抗菌特点•(1)广谱•抗G+菌不及青霉素G,抗G-杆菌与氨基苷类相似或略差•(2)对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均有效,间接抑制阿米巴原虫•(3)对结核杆菌、绿脓杆菌、真菌、病毒无效•3、抗菌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4、用途•立克次体病、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首选•5、不良反应•(1)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后,体内大多数敏感细菌被抑制,极少数不敏感菌乘机生长繁殖,形成新的感染•(2)抑制骨、牙生长•(3)肝肾功能损害•(4)其它(二)氯霉素•1、抗菌特点•(1)抗G+菌不及四环素类•(2)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等作用突出•2、用途•伤寒、副伤寒首选•3、不良反应•(1)骨髓抑制•(2)灰婴综合征•新生儿大量使用易致循环衰竭•用量<25mg/kg/d六、其它抗生素•1、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特点:•(1)抗菌谱窄,仅对G-杆菌有效(除变形杆菌,包括绿脓杆菌)•(2)毒性大:肾毒性、神经系统毒性•(3)较少产生耐药性2、万古霉素类•特点:•(1)抗菌谱窄:仅对G+菌有效•(2)对耐药金葡菌作用突出•(3)较少产生耐药性•(4)毒性大:耳毒性、肾毒性
本文标题:第33章 抗生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6648 .html